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6 來源:互聯網
每當提及機器換人將搶奪工人飯碗時,便會引起很大的社會爭議。的確,部分工人必將被機器所取代,這也是全球工業自動化的發展趨勢。那么,什么樣的人將被取代?需要怎樣的人才? 機器換人是拉式需求還是推式需求? 究竟是機器換人導致工人下崗,還是因為找不到工人而尋求機器換人?答案是后者,紡織行業的機器換人,背后是當地紡織人才嚴重不足、企業*力爭搶工人的現實。 調查發現,目前不存在大批一線工人下崗的隱憂,在紡織行業從業20余年的某企業高層訴說,*近幾年,明顯感到用工壓力加大。一方面,工人工資在不斷上漲;另一方面,因為“用工荒”,工人對資方的要求越來越高,企業要給工人提供免費的宿舍、有補貼的食堂,還要經常搞一些文體活動,否則很難留住人。在紡織行業,一線工人供給是嚴重不足的,這只能倒逼企業機器換人。 真正令人擔憂的,諸多企業正為彌補人力不足而盲目導入自動化裝備,而人才培養理念沒有同步革新。沒有及時更新的人才培養體系,也會讓企業在導入工業自動化設備中,陷入低端應用的境地。 國內在智能制造上有很多補貼,導致企業一窩蜂購置智能產線,但當我們實地探訪這些生產線,部分企業可以說是仍在做工業2.0的補課,也就是在智能制造導入時大部分企業面臨觀念和知識的不足,很多甚至連數字化的系統平臺等基礎設備都沒有。 機器換人,就業真的就更難了嗎? 實施“機器換人”以后,制造業企業中的一線低技能工人將被工業機器人替代,而調試、維護和控制工業機器人的技術性崗位將會相對增加。 目前國內工業機器人應用人才缺口將近10萬;根據工信部發展規劃,到2020年,全國工業機器人裝機量將達到100萬臺,工業機器人操作維護、系統安裝調試、系統集成等應用人才需求量將達到20萬左右。 例如,福建某紡織公司從2011年開始試點機器換人,新增的2000多臺設備都屬于自動化、智能化設備。“操作設備都有PC端,操作指令都有英文,操作工人至少要認識一些紡織英文單詞,會編程、設計等,有的還需要懂一些日語。”公司副總經理感嘆,“這樣的工人太難招了?!?/p> 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 人和機器的關系屬于一種控制鏈的關系,因此只有將人與機器進行協同合作才能達到人機合一的效果,為企業創造更高的工作效率,所以機器人產業的壯大又為機器服務人才制造了新的市場機會。人不可能完全被機器代替,眼下很多企業*大的問題就是技術工人的招募和管理問題,目前*缺的是以下2種人才。 1. 機器人操作,這一類的崗位對人的技術要求相對比較低,機器人本身的自動化程度很高,只要事先輸好程序就能正常運作。如果單從操作一般的機器人而言,由于工作上手快、門檻不高,初中學歷即能勝任。 2. 機器人應用,這需要有機器人專業知識、一般學科知識與特定領域知識的深度融合,對于教與學的人才之綜合素質要求較高。在每一臺工業機器人高效運轉的背后,都離不開技術人員的中樞把控。機器人作為高端精密制造行業,其后續保養、調試安裝所要求的精度比較高,未經專業培訓的人很難掌握其中的技術訣竅。企業應用機器人,需要把工業機器人本體、機器人控制軟件、機器人應用軟件、機器人周邊設備結合起來成為系統,才能應用到實際的生產當中。因此合格的應用人才不但要有理論的支撐,也需要有實踐的經驗。 技術在不斷更新迭代,同時也推動勞動力轉型升級,所以,請不要埋怨機器奪走了那么多人的工作崗位,這是時代進步的象征,同時也在給我們一種鞭策——只有不斷提升能力,成為高端勞動力的中流砥柱,才不會被輕易地社會淘汰。(紡機網) |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