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6 來源:互聯網
“我們現代蠶業示范園引進了鎮域繅絲企業入駐,組建了2家蠶業家庭農場,15戶養蠶大戶,形成行業企業+農場+養蠶戶的發展模式。”“引進的智能化養蠶設備,每期可養蠶45-50張,解放了勞力,工作效率提升5倍以上。”……5月22日,全省蠶桑產業高質量發展現場推進會在海安召開。來自全省蠶桑主產縣(市、區)農業農村局、蠶桑站、蠶種生產單位的負責人和蠶桑生產新型經營主體、蠶桑科研教學單位專家、蠶桑繭絲綢行業協會的代表們匯聚一堂,實地觀摩該市雅周鎮張莫天現代蠶業示范園、江蘇蠶源種業有限公司等處,交流蠶桑產業發展成效,深入分析產業發展態勢。
活動期間,海安蠶桑產業轉型升級的突破和高質量發展成果引發關注。省農業農村廳總農藝師唐明珍感慨:海安的蠶桑全產業鏈具有**性、創新性,許多經驗做法值得各地學習借鑒。省蠶種所副所長周成偉不禁為海安點贊:“海安是‘中國湖桑之鄉’‘繭絲綢之鄉’‘優質繭絲基地’……通過今天的參觀,我認為海安的蠶桑產業又上了一個臺階,在全省乃至全國保持了**的地位。他們運用目前*先進的設施和裝備,推進桑園管理智慧化、飼育過程智能化、蠶種生產精細化,這也是我們蠶桑發展的方向。”
在江蘇蠶源種業有限公司的智能自動化養蠶生產線現場,三四名工人正忙著添桑、消毒、鋪網、除沙……10分鐘,所有流程一氣呵成。“按照傳統模式,像我們這種大規模的飼育桑葉,每天至少需要25人來完成。現在我們用了新設備,喂一匾桑葉*多花8秒鐘,每批飼育量可達45張。只需1名技術人員和4名工人輔助作業,效率提高5倍以上。”
江蘇蠶源種業有限公司副經理孫慧斌介紹,公司現有桑園面積600多畝,全部采用機械化作業桑園布局。今年新引進了首臺套智能養蠶機,該套智能化養蠶設備每期可養蠶40-50張,只需1名技術人員和3-4名工人參與輔助作業,可以全天24小時連續工作,完全解放了勞力,降低了勞動強度,同時還能夠提升5倍以上勞動效率。另外引進的280組抽屜式移動蠶臺,使蠶室空間得到充分利用,既方便喂養操作,也適合于重復性消毒使用,創新了江蘇養蠶模式的歷史性突破。蠶源種業引進現代高效蠶業先進設備,推進桑園管理智慧化、飼育過程智能化、蠶種生產精細化,以“硬核”新機具賦能傳統蠶桑業“破繭重生”,贏得了參會人員的一致點贊。
“蠶桑生產智能化值得我們學習、推廣,因為現在勞力越來越緊張,勞動成本也很高,蠶桑產業要發展下去,必須要提高生產效率。”淮安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蠶桑站站長王錫明說。
蠶桑產業是傳統經典產業,也是綠色生態產業,更是高效富民產業,近年來,海安以蠶業科技創新為動力,以產業結構調整為抓手,積*探索“建場-組社-聯農”機制、蠶繭保護價收購財政補貼、推廣種植草本桑和省力化養蠶技術、蠶種質資源保護利用等多種舉措,有力推動了蠶桑產業轉型升級、融合發展。從栽桑、養蠶、繅絲到絲綢加工以及文化創意和桑蠶副產品的綜合利用,形成了國內同行業中規模較大、較為完整的繭絲綢產業鏈。目前全市擁有桑園面積6.6萬畝,年發種24萬張,生產蠶繭8500噸。建成蠶業農場200家、蠶桑科技示范園10家,現有繭絲綢深加工企業42家。擁有2個******、3個中國**產品、6類國家**產品,制定9個國家繭絲綢產業行業標準。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