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6 來源:互聯網
近年來,河南省魯山縣四棵樹鄉深入挖掘魯山綢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傳承傳統古法織稠工藝,著力打造了張溝村一化柞蠶繭絲綢基地,主要從事柞蠶養殖、古法織綢、蠶品研發、民俗體驗和林果采摘等多種經營,集養殖、加工、科研、旅游觀光于一體的綜合性產業基地。
“俺家世代住在張溝村,這織稠的手藝是祖上傳下來的,前些年家里窮就忙著出去掙錢,這古法織稠的手藝也就撂下了。本想著俺這手藝到我這就斷了,沒成想現在居然成了香餑餑,就靠這手藝在家門口就能掙錢,一年收入好幾萬元。現在想學我這手藝的人都排著隊呢。”12月4日,魯山縣四棵樹鄉一化柞蠶公司絲織工張國旗說。
目前,基地已建成占地2萬畝的柞蠶養殖園區、柞蠶絲綢研究所、加工廠房、展示廠及運營中心,建立了蠶種繁育、養殖、保育區,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模式,吸收蠶農、貧困戶發展蠶業養殖和絲綢古法加工。研究開發出了野蠶絲綢衣物、嬰幼兒用品、床上用品、蛹蟲草、蠶蛾酒等系列綠色產品,產品遠銷深圳臺灣、香港、泰國等地。2017年10月,其產品通過了國家質監總局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認證。2019年6月,一化柞蠶繭絲綢產品亮相英聯邦北京協會26周年慶暨英聯邦“扶貧”慈善博覽會,并大放異彩,受到了各國來賓的廣泛贊譽。
四棵樹鄉一化柞蠶繭絲綢基地堅持采用傳統古法織稠工藝,整個絲織過程共有繅絲、落絲、刷經等16道工序,盡管工序復雜,但經過這些工序織出的絲綢原原本本保留了柞蠶絲天然的光亮和色澤,加工成的絲織品是機織工藝所無法比擬的。
該公司總經理王麗娟介紹,目前基地一期項目正穩步推進,現已帶動張溝村30余戶農戶發展柞蠶養殖,提供打絲、紡織、成衣加工等工作崗位20余個,戶均年增收萬元以上。二期項目計劃恢復50萬畝已流轉蠶坡,可直接提供152 0173 3840個就業崗位,帶動6000戶脫貧致富。項目全部建成后,年產值可達1.5億元。
“讓織女再鋪彩路。下一步,我們將以張溝織女村項目為核心,加快建設全國**的一化柞蠶生態立體博物館及配套農業公園,強力打造一個集柞蠶養殖、彩蠶觀賞、古法織綢、絲綢展示和民俗體驗、果蔬采摘、旅游觀光為一體的絲綢特色小鎮,真正讓蠶絲織出一條脫貧致富的幸福之路。”四棵樹鄉黨委書記唐海燕說。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