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7 來源:互聯網
近日,全球零售巨頭亞馬遜表示將于今年4月關閉其在美國的全部87家快閃店,但加大對線下經營模式的探索并未止步,未來還將開設更多“四星商店”(4-StarStore)和更多亞馬遜書店,此外計劃在美國各地開設數十家新的雜貨店。顯然,亞馬遜仍十分看好新零售的發展前景,對實體零售的改造還在繼續。 不僅是亞馬遜,沃爾瑪、星巴克、Kroger等美國傳統零售商也在不斷加大在新零售領域的布局,紛紛開啟線上線下融合,尋求業績突破口。其他國家的企業同樣積*參與,全球新零售行業發展方興未艾。 全球新零售行業快速發展 近年來,伴隨著全球消費需求、消費渠道、消費方式的轉變,全球零售額迅猛增長的時代已經過去,零售額增速放緩是明顯趨勢。數據顯示,2013-2017年全球零售總額小幅增長,2017年全球零售總額達到25.11萬億美元,同比增長5.59%。 2013-2018年全球零售總額及增長(單位:萬億美元,%) 在此背景下,新零售應運而生,為突破傳統零售瓶頸而來。在新零售這一創新的商業模式出現前,全球零售業歷經百貨商店、連鎖商店、超級市場、電子商務四次迭代革命,每一次革命都推動零售業進一步發展,而新零售正是第五次零售革命。 全球零售業的四次革命 與傳統零售相比,新零售在零售主體角色、零售產出內容、零售組織形態、零售活動關系、零售經營理念、零售技術應用這六大方面表現不同,更加強調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以技術創新為驅動,注重行業降本增效。 新零售的六大特征 目前,新零售已席卷全球各國和地區,其發展背后主要有三大驅動因素:**,全球新生代消費崛起。這一受眾群體具有一定的教育和收入水平,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強,數字程度化高。隨著購買力提升以及對資訊的獲取渠道愈加豐富,主流消費客群由價格訴求逐漸轉向 其次,技術依然是新零售發展的**驅動力。隨著5G、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VR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日益成熟,新興技術的應用門檻大幅降低,部分企業**應用*新科技,推動傳統零售數字化 尤其是5G,對未來經濟增長的能量不容小覷,IHSMarkit預測,到2035年,5G在全球創造的潛在經濟價值將達12.3萬億美元,全球5G價值鏈則將達到3.5萬億美元產出。隨著5G網絡對商業經濟的利好發酵,新零售領域無疑將顯著受益。 2035年全球5G *后,全球各大零售巨頭爭相布局,共同促進了新零售行業的快速發展。以文章開頭的亞馬遜為例,其在2015年開始了對線下經營模式的摸索,開設了一家實體書店——Amazon books,隨后相繼推出小型實體便利店、Amazon Go實體食品雜貨店。與此同時,亞馬遜還斥資152 0173 3840億美元收購全食超市,以2700萬美元收購了線下零售巨頭Shoppers Stop公司5%的股份。 2015-2019年亞馬遜在新零售的布局 除了上述因素,政策因素對于新零售發展同樣至關重要。例如,隨著新零售概念的提出,我國很快加大了對新零售的政策支持:2016年11月,國務院正式出臺《關于推動實體零售轉型創新的意見》;2019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正式實施。 總的來說,在種種因素共同作用下,全球新零售行業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未來前景一片大好。 技術仍將是**驅動力 根據當前發展現狀,全球新零售行業將呈現以下主要趨勢:一是小面積業態將占據主流,如便利店、折扣店、社區店、無人零售等,盡管門店很小,但門店的標準化程度非常高,具有非常強的規模擴張能力。 二是技術依然是新零售發展的**驅動力。新零售的產生本身就是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和大數據等技術日益成熟的結果,隨著5G、人工智能、AR/VR、生物識別、圖像識別、機器人等技術更加成熟,應用門檻大幅降低,新技術層出不窮,部分**的零售企業將不斷應用*新的科技,提升消費者的全程體驗,同時降低運營效率降低成本。 三是新零售將重構供應鏈,如將門店作為倉庫的載體,實現店倉結合。舉例來說,雀巢所采用的“實庫虛庫一盤貨”就是典型的店倉結合,通過本地倉和門店發貨,次日達和當日達的比例都得到了大幅提升。(前瞻產業研究院) |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