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7 來源:互聯網
10月18日,武漢紡織大學迎來60周年華誕。在這60年的發展歷程中,學校始終秉承以服務求支持、以貢獻求發展,走出了紡大獨有的“特色發展之路”,是地方行業高等學校道路曲折、前途光明的生動寫照。 152 0173 3840年,武漢紡織大學在新中國振興民族輕工業的呼聲中應運而生,1978年,紡大在改革開放的春潮中重振學基、興教辦學,今天的紡大更是迎來****的機遇,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闊步前行。 今日的紡大擁有四個校區,占地2000余畝,教職員工近2000人,專任教師近1200人,禮聘院士、外籍院士7人,擁有***人才和湖北省人才項目177人,6位“全國十佳服裝設計師”、1位“金頂獎”獲得者。學校先后通過普通高校“合格評估”、本科教學工作水平“優秀”評估和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近年來獲得2項國家教學成果獎。現有本科專業64個,其中國家特色專業4個、教育部“**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8個、湖北省品牌專業7個,擁有13個碩士授權一級學科和6種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現有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學校獲批8個省一級重點學科、5個省優勢和特色學科,“現代紡織技術”和“時尚創意文化”2個學科群列入“十三五”省屬高校優勢特色學科群重點建設,紡織科學與工程入選湖北省“國內**學科建設學科”。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等高層次科研平臺和北大核心期刊《對外經貿實務》等三種期刊,是理、工、文、經、管、藝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特色鮮明的普通高等院校。 改革創新推動學校發展 學校不斷深化以教育為中心的各項改革,60年來,培養的近20萬名畢業生遍布祖國各行各業和世界各地,有紡織服裝和工程行業的精兵、聚財高手、用財專家、外貿強將,有政界人士和業界**,有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有國家科技獎獲得者學界精英。青藍相繼,薪火相傳,一代又一代紡大學子用奮斗編織出美麗的經緯人生。 學校面向行業企業,建立戰略聯盟和聯合研發實體,確立“現代紡織、大紡織、超紡織”的特色發展方向和“一元**、多元并進、突出特色、競爭發展”的學科建設思路,形成了紡織纖維材料、紡織先進制造,創意藝術設計等領域的比較優勢,先后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 在2012年“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推介(拍賣)會上,學校專利以880萬元成交。2017年,學校研發的用于高溫除塵領域的特種高分子材料專利技術,以1000萬元轉讓。 武漢紡大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為重點,形成多層次、寬領域的開放辦學格局。與英國伯明翰城市大學合作成立“武漢紡織大學伯明翰時尚創意學院”,與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等大學合作培養本科生、研究生,與澳大利亞迪肯大學等國外高校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培養了200多名高端人才。武漢紡大2013年加入“歐洲紡織大學聯盟”和“英國皇家紡織協會”,連續6年承擔了中國政府與歐盟委員會的大型人力資源培訓項目,連續12年承擔援外培訓任務,培訓了1500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部長、司處級官員。與法國巴黎八大等32個國家與地區高校建立了國際聯合實驗室。承辦了2014年第89屆世界紡織大會,倡議成立了“一帶一路”紡織高等教育聯盟。 2017年,在武漢市百萬校友資智回漢活動中,紡大一聲召喚,400余位紡大校友齊聚江城,簽約項目1000多億元,助力武漢發展。在紀念辦學60周年之際,校友或建言獻策、或親臨現場、或捐款捐物,述說著綠葉對根的情義。校友與母校已結成學緣共同體、情感共同體、文化共同體、榮譽共同體、發展共同體。 特色辦學把握新時代脈搏 扎根中國大地辦出中國特色的大學,對于紡大而言,就是堅持走內涵發展道路,以大學文化**大學發展,把握好傳承與創新,踐行好使命與擔當,經過若干年的努力,建成一所紡織及相關學科國內**水平、部分領域國際上有一定影響,以本為本,積*開展研究生教育,優勢領域能承擔國家重大戰略任務,適應區域與行業發展需求的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大學。這就是新時代中國夢的“紡大篇”。 武漢紡大將繼續著力推進更深層次、更廣范圍、更多受益者的教育教學改革,構建和完善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體系,把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把關愛學生成長成才融入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以建成“學生的大學、學者的大學、學術的大學”為目標,扎實推進“人才高地匯聚工程”。建立以能力水平和業績貢獻為導向的激勵機制,讓“尊重人才、尊重知識、尊重勞動、尊重創造”在紡大蔚然成風。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以服裝、家紡為代表的時尚產業,以高品質高性能纖維、產業用紡織品、高端智能制造為代表的科技產業和貫穿全產業鏈的綠色制造產業成為創新熱點。已走過一個甲子的武漢紡大將緊緊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的歷史機遇,融入國家發展戰略,融入紡織等行業科技進步,在學科與產業融合過程中不斷凝練學科特色,在推動學科集群發展中形成優勢特色學科,在推進學科交叉融合中培育新的學科增長點,在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產出重大科技成果和成果轉化上實現新的突破,凝聚“紡大能量”,貢獻“紡大力量”。(中國紡織報) |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