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7 來源:互聯網
中國新聞網香港10月14日電(韓星童)香港特區政府新一份《施政報告》指特區政府將為“再工業化”發展投入40億港元。 今年9月,近半世紀來首間紗廠以科技環保新面貌回歸香港,龍達紡織有限公司董事兼行政總裁陳永安對中新社記者表示,環保紗廠或為行業起點,助推“再工業化”。 龍達環保紗廠首度應用紡織品循環再造技術,將舊衣重制。在生產過程中,應用早前已奪得“日內瓦國際發明獎”金獎的高新技術,利用水熱反應處理方法分離和回收舊滌棉等。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肯定環保紗廠對香港創科方面“官、產、學、研、用”結合及“再工業化”的鼓舞作用。 而同日在南豐紗廠設立的全港首間服裝循環回收再造系統(G2G)零售店則采用3D針織技術,*快于4小時內制出新衣,節省75%能源,未來還將開放度身訂造及自訂款式。 陳永安表示,與傳統紗廠相比,環保紗廠具備價格便宜及節能環保的優勢。 上世紀70年代初,香港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制造業一度發展蓬勃,處于經濟主導地位。直至10年后隨著生產工序北移內地,香港經濟結構也開始轉而以高度服務業為主。 因此,紗廠“回流”除環保價值外,似乎更突顯其契合香港創科機遇下的“再工業化”發展。 有評論認為,在工業北移的趨勢下,“逆勢”在港開設環保紗廠可充分利用香港傳統優勢,又可以新科技化解本地生產成本高、勞動力不足的不利因素,重獲發展空間。 這也正是陳永安決定回港開設紗廠的原因。特區政府對創科發展的資金支持、本地優秀的研究機構、稅收優惠等都讓他相信“回香港辦環保紗廠是對的”。 陳永安十分看好在傳統制造業中注入創科技術的全新前景,也認為香港市場在這一方面還有很大的摸索空間,龍達環保紗廠的成功開設及目前逐步增加的訂貨量便可證明,“可能我們只做了3分,但別人看我們做得好,也會想嘗試以環保科技的方式運營。”在他看來,這都將助力香港的“再工業化”。 事實上,近年來香港業界對“再工業化”進程中融入科技應用均持積*態度。 2017年12月,香港工業總會調查顯示,與2016年相較,超過60%的企業提高了研發開支,平均增幅高達20%;近80%受訪企業未來3年會增加研發開支,平均增幅高達18%;約90%受訪企業認為有需要引入物聯網及自動化技術。 香港創新及科技局回覆中新社記者查詢時指,特區政府一直積*從基礎設施、財政支援、技術支援和人才四方面提供全面支援,致力推動“再工業化”。例如發展數據技術中心及先進制造業中心、成立智能產業廊、推出“科技專才培育計劃”等多項具體措施。 創新及科技局還提到,于本月10日發布的《施政報告》提出兩項新措施,即成立20億港元的“再工業化資助計劃”,并向香港科技園公司提供20億港元,在工業村興建專項制造業所需的生產設備,以加速“再工業化”發展。 對此,陳永安肯定特區政府有效扶持之余,也表示環保紗廠未來可能面臨的還是“地方問題”,等生產規模擴大后,便需要較大的環保回收區,屆時可能還需與特區政府進一步溝通。(中國新聞網) |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