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7 來源:互聯網
摘要:“大絲束碳纖維在國際上都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和健全的體系,研發難度很大,同時在原絲、聚合、預氧化、碳化等多個系統環節,制備技術都更難。”董事長宋德武說,“要解決這些難題,就意味著企業必須持續不斷地進行技術攻關,而這通常是個難度大、投入高、見效慢的長期過程。只有不斷攻克碳纖維制備技術,始終堅持自主創新,才能持續提高我國碳纖維的產業化水平。” 由中車長客股份公司自主研發的下一代地鐵采用了國際*高自動化等級(GoA4)的無人運行系統,每天從清晨自動喚醒,到結束運營后休眠,各項任務均由列車自行完成,不需要人為參與。 在吉林敖東藥業車間,工作人員進行藥物包裝。 馬維維 航天器是什么形態?衛星是如何生產的?火箭為什么可以搭載衛星上天……10月14日,長春的地標性建筑——吉星樓正式投產。科普基地是吉星樓重要的一部分。未來,這里還將建成光學加工、相機裝調、綜合電測、衛星總裝及環境試驗等廠房,形成集研發、生產、檢測、裝配、試驗及遙感信息服務為一體的完整生產鏈。 “依托集群條件,吉林省計劃于2030年底實現152 0173 3840顆衛星組網,全球任何一個地方10分鐘內重訪指日可待。”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賈宏光說。 近年來,吉林規上工業企業上揚勢頭明顯,航天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這其中,創新成為吉林這一東北老工業基地發展的“牛鼻子”。在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吉林聚力科技**轉型,凝聚全國高端資源,為東北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不斷聚焦創新轉換新動能。 大企業頂天立地 初秋的吉林,天朗氣清、風輕云淡,好天氣帶來了好消息: 在吉林化纖碳纖維生產車間,一束束乳白色的絲線在設備間穿行纏繞,每一束絲線只有發絲粗,卻硬勝鋼鐵。 “這個48k就是這一根‘發絲’中有48000根單絲,按照業內標準,24k以上的碳纖維就屬于大絲束碳纖維了。”吉林化纖碳谷公司張海鷗介紹,“我們當初只有一個信念,就是要實現‘黑黃金’碳纖維國產化,并替代進口。” 因為生產技術難度大,大絲束碳纖維一度令眾多業內企業望而生畏,成了“一塊難啃的硬骨頭”。 “大絲束碳纖維在國際上都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和健全的體系,研發難度很大,同時在原絲、聚合、預氧化、碳化等多個系統環節,制備技術都更難。”董事長宋德武說,“要解決這些難題,就意味著企業必須持續不斷地進行技術攻關,而這通常是個難度大、投入高、見效慢的長期過程。只有不斷攻克碳纖維制備技術,始終堅持自主創新,才能持續提高我國碳纖維的產業化水平。” 東北工業集團長春一東離合器公司是一家老企業,而每次來都有新感覺:明黃色的管線布滿生產線,伸縮自如的機械手臂上下翻轉,一輛輛搭載著重金屬材料的“小貨車”,準確無誤地將原材料送往各個工位……創新讓這家老企業走上了新路,煥發出勃勃生機。 在延邊州,吉林敖東世航藥業中藥飲片智能工廠項目建設激戰正酣。該項目是吉林敖東藥業集團智能制造2025產業發展的重點項目之一,可實現生產管理數據自動歸集、智能分析、生產模型自動優化,年處理中藥材可達4000噸。 隨著傳統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新舊動能轉化不斷加快,創新活力逐步釋放,吉林正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上半年,在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同比增長11.1%,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7%。 小企業鋪天蓋地 大企業頂天立地,小企業也要鋪天蓋地。 長春北方化工灌裝股份有限公司的數字化生產車間,完全打破了人們對傳統化工廠的印象。 一只危化品空鐵桶自動進入灌裝機,機械手自動搜索、開蓋、灌裝、壓蓋、檢測……不到4分鐘,灌裝完畢的重桶隨穿梭機前往倉庫,等待碼垛機將其碼上貨架。 “像這個碼桶,人工只能碼放3層,使用我們的智能倉儲,就能增加到17層。”總經理勾陽介紹,傳統灌裝既危險又有毒,而這套自動化生產線,七八人就可以搞定原來300人的工作。“別小看我們這臺灌裝機,里面有50多項專利技術,哪怕有一個細小的錯誤,都會****報警。”勾陽說。 這家百余人的“小”公司,研發人員就超過了50%,擁有152 0173 3840項專利技術和自有技術,銷售收入多年保持高速增長。 和北方化工一樣,吉林通用機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生產車間也有著高度的智能化。 一塊塊堅硬的鋁錠,在機器人的作業下,幾秒鐘就變成了知名汽車商的核心配件。而在這個上千平方米的車間里,只能看到一兩個工人在操作…… 通用機械主要生產汽車零配件,在瞄準了汽車輕量化的大趨勢后,公司迅速成立了研發中心,實現了與歐美主機廠產品同步開發,客戶囊括奧迪、大眾、寶馬、奔馳等全球知名汽車企業,產值從12年前的5000萬元增加到去年的30億元。 “到今年底,我們主要生產單位預計全部實現無人值守、自動化生產。”公司董事長李吉寶說,“我對未來充滿信心,因為我們不是靠人堆,而是靠科技創新。”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像這樣小而精、小而專、小而優的一大批科技“小巨人”企業,正匯聚起創新驅動的強勁力量,推動著吉林老工業基地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軌道。“這些‘小巨人’占地面積小、產品附加值高、發展潛力大,在穩增長、穩投資、穩就業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長春市科技局局長孫國慶說。 內聯外拓共贏發展 推介展銷、洽談交流、專業指導,在由吉林省科技廳等主辦的2018中國(吉林)東北亞中醫藥博覽會上,1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460余家企業參會。“這真是一個富有成效的展會。”一家醫藥企業展位負責人喜氣洋洋地說,不到半天時間,就已經有30多家單位向他們拋出了橄欖枝。 這一展會除了匯集吉林敖東、通化萬通、集安益盛、康乃爾藥業、亞泰制藥等本地名企,還吸引了來自山東、廣東、北京、江蘇、上海等一批跨國企業及上市公司參加。 “這個展會平臺,引入了境內外產業資源,我們能學習到先進技術、理念,看到產品,而且為我們的國際交流合作提供了窗口。”參會的通化萬通藥業負責人說。 得益于長白山的優質資源稟賦,吉林是道地藥材“北藥”和“關藥”的重要產區。修正藥業負責人感慨道:“中醫藥產業要想發展壯大,行業間的交流合作必不可少,但同時我們更應該打創新戰。” 老工業基地創新轉型,并沒有閉門造車。從“央企吉林行”活動,到“院士進吉林”“全球吉商大會”“航空產業發展論壇”,每場活動都凝聚著外腦的力量、創新的精髓。 9月27日,在長春召開的第八屆東北亞產業技術合作研討會上,來自中日韓三國的大學、科研院所、科技企業和科技園區負責人,圍繞電子信息、先進制造、醫療、生命科學、農業等領域的*新研究,探討了平臺建設、項目設立、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合作前景。吉林省科技廳廳長于化東說:“吉林一直重視通過交流合作提升科技創新能力,通過政府推動、項目帶動和合作驅動,我們基本上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科技合作新格局。我們更應該繼續加強外聯內拓的合作,助力吉林創新驅動、做強實體經濟。”(中國新聞網) |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