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7 來源:互聯網
6月15日,“紡織之光”安全防護用紡織品技術及應用科技成果推廣會在西安舉辦。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副會長李桂梅、鄭俊林,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秘書長張翠竹,西安工程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執行院長孫潤軍,陜西省紡織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強等,以及來自安全防護領域的科研院所與企業代表共300余人參加了此次會議。會議由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副會長鄭俊林主持。 **,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秘書長張翠竹在現場致辭,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中紡聯科技部和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為搭建行業新技術交流平臺,共同舉辦這場公益性活動。這是今年基金會支持的第三場公益性推廣活動,也是基金會連續9年支持的第26場公益性科技成果推廣會。 張翠竹表示,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前身是152 0173 3840年10月成立的“錢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截至2017年底,基金會已支持表彰、獎勵紡織科技獎1273項、應用基礎研究48項、科技成果推廣128項、針織內衣創新貢獻獎91項、優秀教師和學生共計3674人、優秀科學成果獎1114項、全國紡織行業技術能手175人、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獎16人及23家獲獎單位,用于公益活動支出超過7000萬元。她談到,此次會議將重點介紹個體安全防護面料的研發現狀、發展趨勢及設計應用等6個項目,讓參會的技術專家們在今天的科技成果推廣會上充分交流、相互學習。 會上,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秘書長張翠竹為陜西元豐紡織技術研究有限公司頒發捐贈證書。 論壇現場,六位行業專家為與會嘉賓作了精彩的報告。陜西元豐紡織技術研究公司林娜作了個體安全防護面料舒適性研究的報告。她重點談到,研發方法要注重系統化,形成追蹤溯源。面料研發與原料選擇,紡紗方式,織物設計,后整理工藝,服裝設計相結合,提高面料的服用舒適性。 陜西電力行業協會秘書長劉軍虎對電力行業個體安全防護現狀與發展趨勢進行解讀,并針對電力防護的發展提出標準、裝備方面的展望,特別是實現人體-環境-服裝的匹配與協調,期待開發氣囊式防護服、智能化防護服以及調溫式防護服。 天津工業大學副教授鄭振榮解讀了“熱防護織物的研發與應用”報告,她表示,以傳熱學基本理論為基礎,應用有限元方法對實際問題進行模擬求解,預測紡織材料的熱防護性能,具有簡單、快捷,成本低、節約資源、減少煙毒等優點。紡織材料是多孔纖維材料,構建其三維幾何模型,可以使傳熱計算結果更加準確。 煙臺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泰美達銷售總監畢景中對安防領域的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他表示,在安全防護用紡織品產業價值鏈的建構中,上游纖維原料起著關鍵的串聯引導作用。以安全防護用紡織品為代表的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具有其特殊性,客戶需求導向明顯,需要構建跨學科研究,跨領域合作的長效機制。 北京科紡職業裝研究院設計總監、**服裝設計師劉薇對科技功能性材料在安全防護職業裝中的設計應用作了報告。她表示,功能性科技材料分四個類型方向,一是特種安全防護性功能。防止或減輕人體在危險或不良環境下的傷害。二是具有社會統一規范的職業制服。是在一定社會集團和團體按照一定法規和規范所穿著的服裝。三是通用功能性服裝。在人體工學和生理學基礎上,提高或改善機能需求的服裝。四是健康保健功能材料服裝。在人體工學和生理學的基礎上,提高或改善人體機能需求的服裝。 公安部**研究所警用裝備檢測中心主任邱日祥的報告《國內外警用個體防護標準差異分析》報告由陜西元豐紡織技術研究有限公司安全防護用研發中心主任樊爭科代為講解。他表示,警用個體防護裝備的發展方向是高性能化、輕便化、模塊化、多功能化和集成化、人性化、測試技術的發展。(紡織服裝周刊) |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