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7 來源:互聯網
黨的十九大報告將文化自信、人才培養的重要性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近日,紡織人在學報告、談體會中就如何提升紡織業文化和加強人才培養展開深刻思考和熱烈討論,表示要用實際行動為夯實紡織業“軟實力”添磚加瓦。 優秀傳統文化賦予紡織新自信 十九大報告關于“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的論述,讓★廣東名瑞(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蔡中涵高度認同。“隨著改革開放,中國人更加了解世界,也接受了大量西方文化,現在,則應該更好地去了解和傳承中國文化了。”他舉例說,去年“中國國際時裝周”上,公司發布的“中國嫁衣,龍鳳褂裙”,采用手工刺繡中*精湛的潮繡,引發了時尚界和消費者的共鳴;也因為深挖這個品類的服飾市場,公司開設了潮繡研習班,讓更多對年輕人得以了解中華歷史和文化。 ★天津紡織集團(控股)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卞鎮說,“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們要保留傳統文化的精髓,融合東西方文化精華,展現‘中國制造’特色風采。要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汲取西方文化精華,應用當代*新科學技術,深入了解和挖掘本民族的服飾傳統,整理中國自身資源,超越歷史局限,彰顯中國傳統和特色。” “高層次的競爭,當在差異化之中。”卞鎮介紹說,“天津紡織博物館的應運而生,標志著天津紡織集團企業文化發展的新階段。天津紡織博物館既是向人們介紹天津紡織產業歷史知識、紡織生產知識、領略生活時尚的場所,又是展示近現代天津紡織工業生產力發展歷史和天津紡織百年發展積淀的產業文化和發展貢獻的場所。” ★山西綠洲紡織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袁保衛認為,傳承和發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也為企業找到了發展之魂:“消費者向傳統文化產品的回歸,為大麻紡織工藝品提供了新的產業文化發展方向。這不僅為山西省作為旅游資源大省、卻缺乏特色旅游產品的現狀將起到‘補短板’作用。還為山西綠洲樹立起來一面品牌大旗,帶動相關產品走近消費者。為此,公司積*實施建立了麻紡織特色工業旅游基地項目,讓消費者全方面了解和認識麻紡織文化、產品工藝、品牌文化。如今,旅游產品年銷售收入達到8000余萬元。” 新型文化建設賦予企業新風貌 ★河北寧紡集團總經理徐建林則認為,當前,我國紡織業已經形成了誠信文化、品牌文化、勞模精神等具有獨特優勢的文化內涵,具備了深厚的文化底蘊,這是寶貴的精神財富,應該通過深入調研、樹立標桿、加強交流等渠道好好挖掘,在傳承中不斷創新。寧紡在44年的創業征程中,始終把文化建設作為企業發展的動力和源泉,汲取仁愛、誠信、奉獻、孝道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營養,通過文化學習、選樹勞模、文藝活動、加強宣傳等途徑,形成了“講人品、出精品”的文化理念和“誠信、敬業、競爭、誠信”的新時代寧紡精神,為企業發展凝聚了強大正能量。 ★如意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自152 0173 3840年建成以來,堅持“科技化、高端化、品牌化、國際化”戰略,圍繞紡織服裝主業發展不動搖,通過整合國際國內有效資源,提升了企業國際影響力。企業作為創新主體,掌握了**技術,將傳統產業變成了朝陽產業。企業將加大力度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持續提升對外合作開放水平,全力打造國際**的千億級時尚產業集團。 在轉型時尚的★北京時尚控股集團,也在努力夯實時尚產業基礎,加快形成時尚產業體系,讓大家重新了解企業的新風貌。北京時尚控股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李學彬表示,紡織轉型時尚,更需要領導班子緊密結合黨的十九大精神,不斷充實新思想、新理念,提出新思路、新舉措,為實現紡織強國夢而奮斗。 同樣“美麗健康產業”的★新東方國際集團,也在通過科技制造、資本資產、電商供應鏈等方面的支撐,豐富美麗健康的企業文化內涵,響應十九大報告精神。 >>>> 產教深度融合培養紡織新人才 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大學和**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報告對教育問題如此重視、闡述得如此具體,紡織業者認同頗深。 ★際華三五零九紡織有限公司團委書記虞炬表示,紡織行業要加快發展,必須依靠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做后盾。學校培養高素質人才,必須與企業相融合,實施“點對點”或“菜單式”培養專業人才。目前,公司主要是靠內部培訓來使用人才。為解決大學生難留下來的問題,公司采用待遇、環境、制度、情感等一系列方法留人。從2007年至今,招收200多名大學生,只留下70多名,人才匱乏很難適應企業的發展。 徐建林認為,紡織教育應瞄準行業技術和管理發展方向,進一步緊貼行業需求,拓寬校企結合的途徑,培養更多實用型新型人才。近年來,寧紡先后和清華大學、東華大學、河北科技大學、河北經貿大學等高等院校簽訂了合作協議,先后成為河北科技大學“研究生創新培訓基地”和河北經貿大學“大學生實習基地”。通過校企合作,為企業培養了大批人才,累計有140多人參加了學歷、職稱升級學習,有11名管理干部參加了脫產進修班學習。其中93人取得本專科學歷,9人獲得了**職稱,18人獲得了中級職稱,25人獲得了初級職稱。 卞鎮表示,為確保轉型升級的需要,天津紡織逐步搭建了人才引進發展平臺:一是開展校企人才合作對接,二是開展科研成果給產業化合作,三是推動產權制度改革。實施三個培訓工程:一是實施高端培訓工作,著力打造一支**創新人才隊伍。圍繞結合做精做強主業的需要,培養和造就一批**裝業人才與高技能專家;二是實施全員大培訓工程,全面提升技能操作人員綜合素質和崗位創新技能。三是實施后備人才培訓工程,全面推進后備人才隊伍成長。集團下屬企業天紡標公司大力推行”校企合作“,與天津工業大學、天津寶德學院、東華大學等國內知名院校合作。設立“青年就業見習基地”、“大學生廣告創業實習基地”,為在校學生走入社會提供預熱平臺;聯合組織針織服裝創意設計大賽,為行業挖掘更多的設計新生力量;聯合進行科技項目研發,為行業培養高端科技研發人才;聯合建立特種紡織品檢測實驗室,為行業培養特種紡織品檢測人才。 “在加強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方面,我們也做了不少嘗試。”袁保衛談到,一方面,與專家、科研院所等合作,探討漢麻產品市場化、品牌化、文化推廣等課題;另一方面,與晉城技校、晉城職業技術學院合作,通過合作辦學設立紡織技校班,每年為企業輸送專業人才。 “我堅信不久的將來,我們技術工人將重返吃香的年代。”★十九大代表、石家莊常山紡織集團恒盛分公司織造車間技術員楊普信心滿懷地說。“無論是制造強國還質量強國,*終還要靠工人階級,靠生產一線工人的辛勤勞動,用雙手去實現。因此,加強工人階級隊伍的建設,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尤為重要。隨著《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中國制造2025、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的進一步推進,產業工人會更有力量,技術工人的舞臺會更加精彩。” (中國紡織報) |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