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7 來源:互聯網
牻恿的高溫天幾乎將整個蘇南捧上了高溫瑯琊榜,7月24日上午,頂著當地“破紀錄”的超40 ℃高溫,記者踏進常州武進區的五洋紡機車間,卻看到一個“不會流汗”的數字化工廠。 車間內少有工人忙碌的身影,升降設備自動完成貨品出庫,顯示屏上還有出庫信息。 忙碌著的“機器手”,其一側的設備上輸入編程信息,可以操控它完成更多樣的工作。 數萬平方米的工廠內,機器轟鳴,已經開工的零部件生產線上一片繁忙,各種數字及智能裝備、機器人手、AGV小車、立體倉庫、堆垛機器人等設備有條不紊地運轉著。偌大的工廠里,偶爾有三三兩兩的技術人員或坐在檢測間“監督”機器,或對著設備輸入一串串指令代碼。 “以前經編織零部件的生產環節,讓我非常頭疼,一旦碰上訂單高峰期,人手捉襟見肘。現在我不用再為這種事犯愁了。” 五洋紡機董事長王敏指著顯示屏表示,現在工人已經被盡可能地“解放雙手”,他們的工作從流水線的組裝加工變為編程以及檢測,總地來說,就是操控機器,每一個人可以同時操作幾個機床,也確保了高峰期訂單的按時、按質交貨。“現在這個工廠只有30多個工人,工作量卻相當于傳統工廠的200人。”王敏其用這一組數據的對比體現數字化工廠的“高效”。 作為當地傳統紡織企業,五洋紡機勇做“**個吃螃蟹的”,早在5年前就提出投資1.5億打造業內**數字化工廠,以“智能車間”為突破口,**摸索了紡織行業的轉型升級。目前已至少節省50%的人工,提高5倍的生產效率,生產成本大幅下降,成品率達到99%以上。“我現在的競爭對手已經不在國內,我的對手是德國。”在數字化工廠,王敏其自信滿滿地表示。 整經車間無數個機器手臂在箱內上下翻轉。 在五洋紡機的整經車間,千余平米的廠區被涂成綠色,28臺機器同時運轉,無數個機器手臂在箱內上下翻轉,一個工人可以游刃有余地同時在4臺機器上開工,在這個車間,24小時內可以產出7~8千條襪子、600多件經編制衣服。 “相比以前傳統的人工流水線生產,機器手可以幫助簡化包括裁剪布、打板以及縫制等多個工序,我們現在的工作主要就是從機器上收集成品。”在整經車間來回穿梭,巡視機器運行的工作人員說,以前在工廠流水線做工得忙活得揮汗如雨,可如今的車間,“機械手”倒成了主力軍。 中央管控系統工作間,車間內所有訂單的生產信息一目了然。 機器人來了,產業工人去哪兒?記者在工廠內的中央管控系統工作間找到了答案。一整屏的液晶顯示器,車間內所有訂單的生產情況、完成情況、數量比以及交貨日期等信息一覽無余,顯示器下的電腦前坐著聚精會神的工作人員,他告訴記者,這是一臺公司自主研發的數字化管理系統,28臺機器的所有產出都可以在這里看到,訂單能否按時完成、是否會延期、延期多久,它都能精準地算出,工作人員則需要將這些信息及時對接給公司以及合作方。依靠“智能車間”,這位工作人員也從之前的“流水加工”崗轉移到目前的“管理崗”。 在未來,機器人會替代人工嗎?在傳統紡織集群的蘇南,常常引發這樣的“焦慮”。然而常州五洋紡機的“無人工廠”給出了一個近乎方向性的答案:智能制造所伴隨的并不是不再需要人,而是更合理的“人工轉型”,原本的產業工人逐漸轉型到技術、研發等崗位。釋放“雙手”的時代,更需要人腦財富。 |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