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7 來源:互聯網
6月8日,2017中國國際棉花會議在重慶隆重開幕。 會議由中國棉花協會主辦。中國國際棉花會議自152 0173 3840年起每兩年舉辦一次,今年是第10屆,與中國棉業高峰論壇隔年舉行,是國內***別的棉花行業會議,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棉花會議之一。 本屆會議主題為“開放融合創新 重塑棉業未來”。來自19個國家和地區的800余名相關國際棉業組織、大型國際棉花公司、棉花及紡織行業組織、研究機構以及有關政府部門和國內棉花產業鏈各方的棉農、棉商、紡織企業的代表,圍繞國內外棉業發展的深層次問題進行探討,分析形勢,展望未來,推進棉花產業的健康發展。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理事會副主任駱琳,中國棉花協會會長戴公興,中國農業大學校長柯炳生,重慶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副市長劉強等有關領導參加了開幕式。 中國棉花協會理事會輪值主席、華孚董事長孫偉挺主持了《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展望》演講,并進行了精彩點評。 中國農業大學校長柯炳生作了題為“中國農業與農業政策的發展趨勢”的主題演講,主要對棉花40年發展歷史和未來發展趨勢發表了看法。 孫偉挺點評:柯校長給我們做了三個變化的報告,他回顧了變化,也展望了變化,我們只有擁抱變化才能擁抱未來,等待變化就有可能會退化。 中國社科院中國社會科學評價中心主任荊林波就“中國宏觀經濟形勢”作了主題演講,主要從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中國經濟增長動力、中國經濟發展中的熱點問題和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四個方面展開。 孫偉挺點評:荊主任分享了大量的信息,給我感觸*深的是勞動力價格的增長速度超過生產力增長速度的時候,對我們這個產業來說,光變化時間、變化數量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創新,必須要回歸到價值創新原點,才能擁抱未來。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棉麻局局長、中國棉花協會常務副會長高芳作了題為“中國棉業形勢與展望”的發言,回顧了152 0173 3840年我國棉花體制改革以來18年間中國棉花產業發展情況,對2017/2018年度棉業形勢進行了展望與分析。 孫偉挺點評:高局長的演講,有數據觀點、政策建議、產業規劃、未來展望,切合大會的主題“開放融合創新”。 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張錫安以“中國紡織服裝出口形勢與展望”為主題作了精彩發言,他圍繞出口現狀、國際視角、出口前景依次展開,并對行業未來發展發表了看法。 孫偉挺點評:進出口的數據應該從更大的空間去看,像現在出口少了,內需在增加,另外中國走出去的多了,跨國經營的比重也在上升。 在七位業內專家發言后,孫偉挺在總結時說: 一、棉業部門要制定棉花質量戰略,以質量為導向去種棉花、去加工棉花。這是需求部門的共同心聲。我認為現在的狀態是棉產業*佳狀態,因為國內外的棉差就1000元左右,相應的關系、比例都比較協調,但接下來會有一些結構性的問題,怎樣來解決,是需要遠見與超前規劃的。 二、不要等到儲備棉拍完了,再來考慮計發進口配額,這個節奏的把握很關鍵。我主張發進料加工配額,不要發一般貿易配額,進出平衡比較公平。 三、什么樣的宏觀調控是好的調控?調控使產業健康、均衡、有序發展,調控的財政支出*少,甚至財政不支出。如果要以大量的財政支出作為代價,說明這個調控是失敗的。為此,我們要建立長效機制,什么樣的機制才叫長效機制?我認為結構性的比例關系一定要處理好。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棉的需求量,充其量是1000萬噸,基本面800萬噸,少一點在600萬噸,也就是在600-1000萬噸之間;相應的,我們自己的產量,新疆多少,內地多少,要有一個比例關系,有可能幾年內,好一點到700萬噸,差一點就500萬噸,在這種情況下,國家庫存的保底量是多少,*高不能超過多少,也要有個比例關系;所以進口的配額不是說放開就一定是好的,同樣也要有個比例關系,在前面幾個數字波動的情況下,你的額度上下都要有個浮動,進口和出口要相對平衡。這樣的結構安排如果有了,這個機制就相當于一個對沖的數學模型,幾個要素之間才可以良性互動。 四、關于產業合作。開放也好,融合也好,創新也好,我覺得開放是不得不開放,你要開放也得開放,不開放也得開放;不創新也不行,不創新死路一條,不創新也得創新;問題的關鍵在第二個詞“融合”。大家現在都想著整合,實際上整合和融合是有很大差別的。融合是什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叫融合。整合是什么?我做莊,你來打下手,做配角,這叫整合。從產業本身來講,農業、工業、流通、平臺,加起來的關鍵點還在于融合,怎樣在新的產業變化背景下融合,融合了,產業內在的波動性就會大幅度減少,相互之間所謂的博弈、投機,就會明顯的減少,就會回歸到價值創造上去,所以說,融合是大勢所趨! |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