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wǎng) 時間:2021-12-07 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
“縫紉機器人?”聽到這五個字,你的頭腦里是否浮現(xiàn)出一個三頭六臂、張牙舞爪的“怪物”,布料從這邊進去,上下翻飛幾下,衣服便從那頭出來了? 現(xiàn)實當然不可能像相聲段子里那么神奇、簡單。制衣行業(yè)是公認*難實現(xiàn)自動化替代的勞動密集型產業(yè)之一,然而在廣東省佛山市高明區(qū)有家制衣企業(yè),針對各個工序自行研制開發(fā)了25種自動化設備。如今在這家企業(yè),做一件梭織襯衫全部52道工序,有65%出自這些“縫紉機器人”之手。工廠:生產狀態(tài)不再傳統(tǒng) 位于高明荷城的溢達制衣廠是廣東溢達紡織有限公司較早設立、也是較早探索縫紉自動化的工廠。車間里,那種幾百上千臺縫紉機棋盤一樣排成一大片,每個縫紉機前坐一名女工,低頭凝視、手腳并用、可勁兒忙活的壯觀景象,如今已經很難看見了。 在2樓的自動化制衣梭織車縫車間,一條由機械手、電子眼等各種部件組成的自動化生產線,將拉筒、修剪頸窩、壓燙粘樸、開鈕門四道工序連成一體,在電腦程序指揮下精準運作,不出30秒,一件襯衫的左前幅就一氣呵成地做出來了;而過去“唱主角”的制衣工,現(xiàn)在倒成了“打下手的”,有的給機器送料,有的監(jiān)控設備參數(shù),狀態(tài)輕松而悠閑。 眾所周知,在國內外整車、手機等制造上,全流水線的自動化已經屢見不鮮,而一到制衣行業(yè),機器馬上就“欺硬怕軟”起來——由于布料柔軟,延展性強,機器如何實現(xiàn)面料分層與抓取,如何在推移固位時避免拉扯形變,如何在裁割車縫時實現(xiàn)精準定位,等等,是全世界紡織行業(yè)的共同難題。 2010年溢達啟動大規(guī)模自動化制衣生產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邊試邊改,“摸著石頭過河”。鼓搗了大半年,公司**臺自動袖側機應運而生。 “傳統(tǒng)上,做這個襯衫的袖側非常難,必須手工折出一個等腰三尖;折疊后條紋還要和整條手臂對上,連成一線。我們稱為A1級工序,過去一個熟手工要培訓至少半年。”制衣廠**經理張雄顏介紹。 而現(xiàn)在,記者看到,制衣工梁嚴斤只需按標準規(guī)程把布料擺好,“喂”進機器,剩下的就不用操心了。過去一個熟手工**工作8小時,只能做300—500件;而她一人“伺候”兩臺機,**可以做152 0173 3840件。生產效率從2011年的87%提升到2016年的108%。 像這樣各種功能的“縫紉機器人”,溢達已先后投入使用了1600多臺,將全集團梭織(以襯衫為主)和針織(毛衫、彈性較大的T恤等)制衣的自動化率分別提升到65%和35%。 工人:工作狀態(tài)不再傳統(tǒng) 制衣車縫行業(yè)有句行話叫“腳不離車(衣車),手不離片(裁片)”,因為在車縫過程中,操作工需要用腳來控制衣車的速度,而手部需要高度協(xié)調配合,完成更復雜的操作。 “別說車縫,就是釘紐扣這么簡單的工序,都不是那么容易干的!”從一線女工成長起來的張雄顏對此深有感觸,“以前工人**幾千個紐扣釘下來,常常頭暈眼花,手指頭都起水泡。” 2013年,溢達聯(lián)合廣州一家設備供應商,研發(fā)出一種轉、釘一體化的自動釘扣機,利用圖像識別感應器自動把紐扣轉到同一個方向,然后釘?shù)揭路稀H缃瘢邕_推廣使用了20多臺這種釘扣“小能手”,不僅使工作效率提升了20%,還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 犜諞绱镅蠲分埔魯В記者的目光被一臺圓盤狀三頭六臂的機器吸引住了。制衣廠梭織技術工程部經理劉志鵬介紹,這是2014年公司要求供應商升級后的自動運介英機。10年前溢達就從德國引進了該設備的**代機器,大伙都形象地稱它“八爪魚”。“介英,通俗地講就是襯衫的袖口,里外兩層布,中間夾一個硬挺效果的樸。說它‘八爪魚’,實際上一圈有12條‘爪’,兩條‘爪’為一組夾住一片介英,跟著機器的輪轉先縫后切,轉一圈6個,只需二十來秒。” 而坐在“八爪魚”前的是一名年輕的男工,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把布片輕輕一疊,放進“八爪魚”的進口。 溢達工人的工作狀態(tài)在自動化升級中悄然改變,從過去單純地車縫工變成了機器的操作工、技術工。 工人更輕松,工作的技術含量更高,產品品質也更加穩(wěn)定。楊梅制衣廠梭織總經理孫志平介紹,工廠車縫的一次性通過率從過去的85%提高到現(xiàn)在的94%左右。在推進自動化改造過程中,溢達在確保員工收入不受影響的前提下,還鼓勵工人結合生產實踐,提出優(yōu)化改造的合理化建議。越來越多的工人擺脫了單純的雇工角色,主動參與到“縫紉機器人”的研發(fā)中。 形形色色的機器人 隨著技術飛速發(fā)展,如今的機器人不僅在高科技前沿領域大放異彩,也在逐漸融入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輕載復合機器人是新松機器人公司自主研發(fā)的國內首臺具備柔性多關節(jié)機械臂及主動視覺導航系統(tǒng)的復合機器人,基于智能移動機器人、柔性多關節(jié)機器人、視覺識別等技術的綜合應用,可快速布局于自動化工廠、倉儲分揀、自動化貨物超市,實現(xiàn)物料自動搬運、物品上下料、物料分揀等。 新一代迎賓展示機器人是一款工作于室內環(huán)境,用于迎賓、接待、**、講解工作的智能型服務機器人。與上一代產品相比,其智能化程度有顯著提升,它能快速“認知”未知環(huán)境,擁有不斷豐富的云端語音知識庫,能區(qū)分每個它“認識”的人;它外觀設計線條流暢,造型可愛,表情生動多樣。在運動方面,具有基于激光SLAM技術的自主行走、自主避讓、自主充電功能,無需在地面貼導航磁條,避免改變外部環(huán)境;它還具備人臉識別功能,可以對 VIP會員進行管理,并針對不同的VIP會員做出個性化的反應。 今年3月,由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研制的“海斗”號全海深自主遙控水下機器人(以下簡稱“海斗”號ARV)在“探索一號”船TS—03航次中,以光纖遙控模式在馬里亞納海溝“挑戰(zhàn)者深淵”10886米的海底順利著陸。水面操作者利用近40公里的微細光纖,遙控“海斗”號ARV順利完成萬米深淵海底巡航作業(yè)任務,實時回傳深淵海底視頻影像達4小時9分鐘。我國首次實現(xiàn)了萬米深淵海底視頻向水面母船的實時傳輸。(廣東溢達) |
1、檢測行業(yè)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wǎng)注名來源于“互聯(lián)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聯(lián)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wǎng)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wǎng)注名來源于“百檢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wǎng)所有,未經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wǎng)作品,請聯(lián)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wǎng)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wǎng)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lián)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