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7 來源:互聯網
曾經一度供養了1.7億就業人口的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在經歷了外資撤離潮、關店潮、破產倒閉潮后,仍然無法停止下滑的步伐。 近段時間,中國紡織印染業帶頭大哥魏橋集團和有中國鞋王之稱的百麗國際紛紛陷入困境,表明這一*能吸納勞動力的行業所面臨的絕不僅僅是產能過剩、要素成本高企的問題,很可能是中國消費L型下滑始終無法觸底的問題。 紡織服裝業江河日下 2017年首季度中國GDP增速6.9%,表現出乎意料地亮眼,但在服飾消費方面,則持續低迷。而讓人不寒而栗的是,這種下滑已經持續了近五年之久,目前仍然看不到觸底企穩的跡象。 3月19日,百麗國際發布了一份業績盈利警告,盈利將減少15%-25%,這是百麗自上市以來**次出現業績連續暴跌的狀況。實際上,在2015財年,百麗的凈利潤就出現了斷崖式下滑,跌幅甚至達到了38.4%。在2015/2016財年中,百麗關店數目達到了366家。近日,曾經價值千億的百麗更是傳出了可能以57億美元被鼎輝收購的消息。 4月1日,山東債務鏈危機集體爆發,曾位居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三和紡織印染業**位的 此外,曾經的“服裝**股”寧波杉杉股份悄然剝離服裝業務,港資服裝品牌鱷魚恤凈利潤暴跌,曾是“青春時尚”代名詞的班尼路以2.5億元交易的價格被母公司“賤賣”,被譽為“中產階層生活時尚”的品牌Esprit持續虧損,時尚服裝巨頭佐丹奴如今已是日薄西山。 而近年來,陷入困境的紡織行業龍頭企業有豈止這幾家! 用江河日下來形容這個曾經無比輝煌,扮靚了全世界數十億人口的行業,似乎并不為過。 紡織服裝行業一跌五年之謎 改革開放后,紡織服裝行業因為可以吸納大量就業和出口創匯而成為中國的支柱行業。到2008年的短短三十年時間,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已經成為吸納1.7億就業人口,一度占據出口半壁江山的行業。 2008年,中國政府推出新勞動法和歐美金融危機同時疊加,導致服裝出口市場遭受重創。此后,以出口為生的大批港臺鞋業開始大逃亡。裕元、寶成、綠洲、賜昌等巨頭紛紛向東南亞轉移。而包括阿迪達斯、耐克、優衣庫、無印良品、青山商事、利豐、東京STYLE、Honeys等也把訂單轉移到東南亞。由于人工成本、廠房租金、物流成本節節攀升,大量中小鞋服企業成片倒閉。 不過,在4萬億的經濟刺激下,國內服裝市場開始瘋狂擴張,到2010年達到輝煌頂點。從2014年開始,隨著人力成本,土地成本、環保成本、物流成本等要素成本上漲的影響,行業出現一大波倒閉潮和關店潮,包括李寧、波司登、利郎、百麗、佐丹奴、安踏、九牧王、七匹狼、貴人鳥等國內一線品牌無一幸免。在低迷復雜的經濟形勢和激烈的行業競爭背景下,喜得龍、旗牌王索力、諾奇、鱷萊特等品牌更是支撐不住轟然倒下。 更為不妙的是,從2016年開始,房地產泡沫、外資撤離、環保整治的破壞力開始顯露出來。到這個時候,紡織服裝行業才幡然醒悟,內需正在不可揭抑地萎縮,行業遭遇到了一場短期內難以恢復的大危機。 做好過苦日子的準備 無論是對于中國社會還是西方社會而言,青年群體都是*為重要的消費力量。一方面,相比于工作壓力巨大,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年輕人群體在服裝方面更舍得花錢消費。 但在前不久,匯豐銀行通一項針對9個國家的調查發現,中國千禧一代(152 0173 3840年至1998年出生)的住房自有率高達70%,在9個國家當中排名**。看到這個數據,小編頓感渾身一顫,這些獨身子女家庭長大的年輕將要面對償還房貸和養活4-8個老人的沉重負擔,這種情況下還有什么消費可言! 可以預計,未來十年,甚至二十年,我們需要為過去的超前消費買單,為環境破壞買單,為人口老化買單,因此,服裝紡織業所遇“寒冬”才剛剛起步,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期里將舉步維艱。(包裝地帶) |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