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7 來源:互聯網
4月中旬以來ICE期貨全面下挫,近月合約連破77美分、75美分整數支撐位,4月7日低點73.35美分,創今年1月20日以來的新低。受ICE影響,近日港口保稅棉、即期和遠月船期美棉、澳棉、西非棉、中亞棉等現貨報價呼應較大幅度滑落(印度國內棉價卻在盧比對美元匯率繼續走強、軋花廠捂盤惜售的推動下連創新高,4月8、9日S-6的出廠價站上88美分/磅),刺激包括中國、印度、越南、印尼、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及南美紗廠詢價和簽約的積*性不斷升溫,中國臺灣、韓國、日本等采購商也蠢蠢欲動。 據美國農業部的3月份預測,2016/17年度澳棉產量為450萬包(98萬噸),同比增加152 0173 3840萬包(36萬噸),增長幅度58%。澳大利亞農業資源經濟研究局(ABARES)預測,2016/17年度澳棉產量仍為103萬噸,稍高于USDA預測數據。目前澳大利亞軋花廠、出口商及國際棉企2016/17年度澳棉的船期集中在6/7/8月份(5月份船期已基本入絕跡),筆者認為中國用棉企業簽約進口6-9月份澳棉的時機已經成熟,對于紡高支紗、擁有1%關稅進口配額且棉花原料儲備并不充足的紡織廠而言入市采購澳棉宜早不宜遲(從外圍市場、供需層面及美元指數走勢來看,ON-CALL簽約澳棉并不明智),原因如下: 一、2016/17年度澳棉或成“唐僧肉”,中國、印度、越南、印尼等主要進口國都“虎視眈眈”。據統計,近兩年印度紗廠澳棉進口量增長迅猛,2015/16年度澳棉至印度的出口量占出口總量的25%,而前幾年只有2-3%,而澳棉對中國的出口量占比則由70%-80%下滑至30%-40%。主要是因為印度、越南等東南亞紗廠高支紗、精梳紗、高配紗的比例快速增長,對高品質、“無三絲”、“一致性好”的澳棉和美棉非常青睞。另外,受3月份持續暴雨的影響,市場對即將收獲的澳大利亞新棉質量、品級及上市期推遲、產量下滑的擔憂加劇,中國采購商“當斷則斷”。 二、2016/17年中國國內棉花供應結構性矛盾仍很突出。4月初以來,儲備棉輪出銷售成交比例持續在50%上下盤整的一個重點原因是2011-2013年度新疆棉掛牌比例低,地產棉占比60%以上,紡織廠、貿易商參與競拍和加價的熱情不高,交易商選擇新疆儲備棉的要求是“三絲”含量低、 一致性好、可紡性高。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2016/17年度“雙28/雙29/雙30/雙31”等高品質高等級棉花被大量消耗(兵團農一師、二師、三師及八師等棉花銷售進度已達到90%以上),剩余可流通新棉大多掌控在貿易商手中,軋花廠、棉花加工企業今年80%以上都已“落袋為安”,一旦2017年輪出儲備棉新疆棉輪出量太低或品質無法滿足棉紡織廠實際需要,主產棉區天氣配合,高品質供應“缺口論”或被資金、炒作力量無限放大。 三、2016/17年度澳棉價格上的優勢全面凸現,對紗廠的吸引力十足。據調查,因印度棉S-6出廠價普漲至88美分/磅以上,出口商、國際棉商BCI S-6 1-5/32〞的CNF報價整體越過90美分/磅;C/A、EMOT、MOT等品種中GC 21-2/3-38/39的報價雖然隨ICE同步下調,但因截止3月底,2016/17年度美棉已處于全面超賣狀態,采購商擔心軋花廠、棉農用低品質或陳棉代替交貨,因此寧肯加價從棉商手中提貨也避免直接從美農場主、出口企業打交道。而6/7月船期2016/17年度澳棉SM 1-7/32〞、SM 1-5/32〞的報價僅高于同級別、同品質C/A美棉2-2.5美分/磅,甚至個別廠家特殊報盤價格與印度棉持平或稍低,競爭力十分強勁。(中國棉花網) |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