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7 來源:互聯網
泉州海關近日發布一組數據顯示:2015年前10個月,泉州市紡織企業共進口紡織印染設備87批、814臺、5152 0173 3840.95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48.57%、196%和191.57%,進口數量及貨值均創歷史新高。據了解,這些紡織設備主要來自德國、意大利、日本等國家,均為國際上較先進和高端的設備。 牋 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紡織服裝產業身處調整期的當下,泉州紡織企業逆勢大規模進口高端紡織設備。這一亮眼的采購行為,值得關注。 牋 從市場角度和企業發展角度看,民企采購國外先進紡織設備,屬市場化自由選擇行為,本身無可厚非。那么,這些企業緣何舍近求遠到國外購買設備,而并不選擇國內、省內或泉州本土的品牌產品? 牋 事實上,相比洋品牌,國產設備也有獨特優勢——價格普遍比國外設備低30%-50%,且售后服務也較完善。然而,對企業來說,價格往往并非決定采購決策**的因素。 牋 一個客觀的現實是,就當下紡織業的發展來看,隨著經濟進入新常態,紡織業龍頭企業正逆勢做大做強,紡織設備采購的主力軍逐漸轉變成龍頭紡織企業。近年來,由于行業集聚度正在提升,龍頭企業成為轉型升級的主要角色。而他們的轉型,很大程度上體現為逐漸告別低端產能,轉而追求高附加值、高含金量、高檔次的中高端產能。在這轉變下,這些紡織龍頭企業對設備質量、性能、穩定性等方面的要求也大大提高。 牋 與國產品牌相比,洋品牌在這些方面的優勢明顯。此外,與中小企業對紡織設備價格敏感度較高相比,現金流相對充沛的龍頭企業,對設備的價格敏感度則相對較低。正是在多種原因的綜合影響和作用下,泉州紡織龍頭企業紛紛加大采購洋品牌的力度。 牋 與洋品牌相比,國產智能裝備的差距主要在技術、品質和性能上。長期以來,由于缺乏技術積累和人才瓶頸,在高端智能裝備領域,國產企業并無大建樹,讓人頗感遺憾。 牋 鑒于裝備制造業之重要,近年來,國家、省、市出臺一系列政策,大力扶持智能裝備制造業、數控一代和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幾年來,這一行業發展較為迅速,國內、省內和泉州也出現一些龍頭企業,取得一些不錯的成效。但不得不承認,與歐美日的高端智能裝備相比,目前差距仍不小。面對差距,國產智能裝備亟須邁開大步,迎頭趕上。 牋 裝備制造業,乃一國之“重器”,是制造業領域的“皇冠”,更是衡量一國和一個地區制造業競爭力之核心指標。期待各級政府能持續加大扶持力度,配合企業雙向發力,找準市場痛點,快速提升“重器”水平,使傳統制造業的高端設備采購盡快擺脫對洋品牌的過度依賴,真正實現國產替代和本土替代,打破洋品牌的市場壟斷。 |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