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7 來源:互聯網
中新網寧波7月1日電(記者 林波)
“該來的訂單沒來,不該來的卻來了。”漢森針織總經理周志康將2020年春節后的外貿市場定義為意想不到的“開局”——曾經不起眼,甚至瞧不起的“跑量”單成為他在疫情下的“續命”單。
從精品服飾到普通服裝,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周志康以低利潤的多訂單換取工廠不停轉,“10萬件訂單,毛利潤只有5萬元,我可以不賺錢,但工人們要賺錢。”
漢森針織智能制衣吊掛系統。 林波 攝
眾所周知,浙江是外貿大省,面對**挑戰,在后疫情時代,中小外貿企業如何獲取新訂單、渡過難關、化危為機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
“很多企業選擇出口轉內銷,但在我看來境外仍有較廣市場。”周志康直言,隨著疫情在境外的大流行,很多外貿企業不得不“放低姿態”,尋求國內渠道,但是仍有一批企業堅守在“出口”路上,不斷擴寬境外市場的深度與厚度。
在周志康看來,誠然,目前外貿企業面臨著轉型危機,但轉型非指代“跨界”,“在我看來,轉型主要是指在本行業內進行自我提升。”
漢森針織包裝現場。 林波 攝
“如今的外貿市場并非沒有訂單,緊缺的是含金量較高的單子。”周志康以自身企業為例解釋道,含金量較高的訂單主要是指精品訂單,技術含量高的同時利潤也比較高,“例如國外一些文化體育賽事服、奢侈品服裝市場,一票就可以有600萬的銷售額。”
“但是到目前為止,受疫情影響,我們工廠還沒有收到海外的精品訂單。”盡管含金量訂單的缺失令他失望,但進入調整期后,企業也收到了一些家居服訂單,讓企業得以正常運轉,“就是企業不賺錢,但也能保持活力,不會倒閉。”
事實上,周志康遇到的問題并非個案。
記者了解到,他的工廠座位于百里黃金海岸之濱中國針織名城——爵溪,在其不到3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著500多家中小微針織企業。
無疑,外貿針織產業是爵溪特色,以外向型經濟為優勢的多業并舉共同發展格局,讓其成為中國針織外貿出口生產基地之一。
富明針織。 林波 攝
回顧往昔,一批針織服裝訂單下來,只要短短幾天時間,爵溪企業就能完成織布、染整、印花、服裝加工、包裝全過程。
審視當下,受海外疫情影響,大批針織企業外貿訂單銳減,經營壓力加大。疫情危機面前,中小外貿企業如何以變應變,尋求自身發展路徑?是堅守亦或轉型,亦或消失在行業領域,不少外貿人都在深思這個問題。
從新冠肺炎疫情暴發至今,處于調整階段的富明針織有限公司總經理周葉敏仍保持著工廠的高效運轉。
在富明針織的流水線上,工人們正在包裝運往
“自復工復產以來,我們的工人沒有停過,接的都是外貿單子。”周葉敏告訴記者,如今的內銷競爭非常激烈,“大家都在搶內銷,把價格壓到底線,反而失去了轉型的意義。”
周葉敏的底氣來源于其工廠不間斷的海外訂單,雖沒有往年的高利潤,但是工廠工人工資卻仍保持往年水準,甚至因為加班趕單子而高于往年。
談及外貿訂單穩固的秘籍,周葉敏坦言主要是憑借無法替代性,“國外也需要穿衣吃飯,生活必需品的訂單是無法取消的,市場是一直存在的,而我們要做的便是在花色、工藝上進行深耕,增加自身競爭力。”
若說疫情帶來的變化,周葉敏感觸更多的是物流交通的延時,“船期變長了,沒有此前的便利。”
事實上,在外貿大省浙江,不僅僅是偏居一隅的針織產業,在塊狀經濟的背景下,中小微外貿企業的生存之戰早已吹響。在歷經數月的調整期后,步入分水嶺的中小微外貿企業仍在迷茫與希望中徘徊。(完)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