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7 來源:互聯網
? ? ? ?10月12日-13日,2021中國棉紡織科技大會在山東濟南召開。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圍繞國家《“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及《紡織行業“十四五”發展綱要》要求,棉紡織行業迫切需要以科技**支撐行業創新,助力我國紡織高質量發展。國際紡聯主席、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出席會議并致辭,對棉紡織行業的科技創新方向給出了建議。
? ? ? ?以下為致辭全文。
在2021中國棉紡織科技大會上的致辭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 孫瑞哲
2021年10月12日
? ? ? ?尊敬的各位領導、行業同仁:大家好!
? ? ? ?“云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很高興與大家相聚泉城濟南,**,我代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對棉紡織科技大會的順利召開表示祝賀!
? ? ? ?紡織服裝行業是制造經濟與創新創意的高度融合,是內需體系與國際循環的重要組成,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呈現。行業與社會繁榮穩定、人民美好生活息息相關,是新發展格局中以高質量發展推進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作為紡織工業的*傳統領域、標志性構成,棉紡織既是基礎性和支撐型行業,也是**性和戰略型力量。行業發展與國計民生高度關聯,在紡織服裝行業中具有特殊重要性。
? ? ? ?**,棉紡織行業是積淀深厚的基礎產業。作為世界工業革命的起點、中國近現代工業體系的基石,棉紡織行業始終與時代同發展,是中國紡織工業的重要力量。2020年,原棉纖維占中國纖維消費量的13.9%;8288家規上棉紡織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152 0173 3840億元,占全行業的26.4%。產業成熟度高,規模優勢明顯,行業的發展對上下游的紡織機械、材料創新、產品開發形成了強大的創新牽引作用。民生價值與規模效應,更賦予行業較強的戰略屬性、金融屬性、政策屬性。
? ? ? ?第二,棉紡織行業是關系民生的富民產業。棉紡織行業與一、二、三產業深度關聯,易切入、潛力大、產業延展性強。行業的發展對于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推動以縣域經濟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重塑區域比較優勢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以新疆為例,棉紡織行業直接帶動新疆全區約12萬人就業,間接增加就業人數約10萬人,改善了約40萬人的生活。
? ? ? ?第三,棉紡織行業是開放合作的全球產業。作為全球化*早的工業領域,從原料供給、生產加工到產品消費,棉紡織行業與世界經濟深度關聯,是全球供應鏈的重要組成、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重要內容。2020年,我國棉制紡織品及服裝出口占到全行業的1/4左右。歷史與現實的邏輯,使得棉紡織行業的發展受到全球關注,是社會責任建設的重點領域。在大國博弈不斷深化的背景下,棉紡織行業也因此被推到了風口浪尖,成為國際地緣政治的重要戰場。
? ? ? ?棉紡織“功同菽粟”,事關全局。推動棉紡織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對于新時期國民經濟的繁榮穩定具有重要意義。“經濟時代的區別,不在于生產什么,而在于怎樣生產”。當前,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浪潮下,科技創新正在從四個維度重塑棉紡織行業的形態與格局。
? ? ? ?**,以功能化、差異化為方向,推動棉紡織產品體系的升級。
? ? ? ?纖維材料正向著多結構、多功能、超性能方向發展。材料技術的突破,結合工藝技術的發展,棉紡織產品的品類與邊界持續拓展。非棉纖維與棉纖維的融合應用,不僅緩解了棉花原料的供需缺口,而且*大地提升了產品的功能性與差異性。據統計,2020年,非棉纖維的應用比重提高到65.3%。技術創新正在改變著棉紡產品的內涵與外延。
? ? ? ?第二,以智能化、綠色化為方向,推動棉紡織制造體系的升級。
? ? ? ?科技創新驅動下,“高效能、高品質、高責任、低成本”的制造系統正在形成。以智能裝備和工業互聯網的創新應用為支撐,產業鏈各環節正向著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方向轉變。目前紡紗設備的自動化改造程度達到79%,數字化和連續化水平分別達到39%和28%,全行業紡紗萬錠用工降至48人。制備技術、清潔生產技術的發展與應用不斷深化,行業節能降耗取得顯著成效。目前,循環再利用棉型短纖維總量達到200萬噸。
? ? ? ?第三,以專業化、網絡化為方向,推動棉紡織組織體系的升級。
? ? ? ?技術的發展使得產業組織向著創新協同、價值共生的方向發展。一方面,信息技術使得產業組織結構更加網絡化、平臺化,資源要素逐漸打破時空限制實現廣泛連接;另一方面,專業技術加速分工的專業化、精細化進程,產業合作從產業內分工轉為產品內分工,一批專精特新企業應運而生。就企業內部而言,管理工具與方法的改變,使得企業生產運營方式更加精益化、柔性化,組織結構更加扁平化、高效化。目前,棉紡百強企業ERP系統應用率達到60%,MES系統應用率29%。
? ? ? ?第四,以服務化、資本化為方向,推動棉紡織價值體系的升級。
? ? ? ?科技創新驅動下,行業的投入產出關系、與市場的連接方式都在發生深刻調整。兩化融合的深入推動著兩業融合的深化。行業開放式設計、協同式研發、互聯制造、產能共享等服務型制造新模式層出不窮。供應鏈管理圍繞全生命周期展開,向著智慧化、服務化、金融化方向加速發展。在資本市場上,科技創新正在成為產業的價值內核,以塑造預期與前景的方式,改變著企業估值與成長邏輯。
? ? ? ?隨著行業研發投入的加大,依托規模優勢與體系優勢,棉紡織科技創新能力實現了系統性提升,正從跟跑、并跑階段向領跑階段邁進。“十三五”時期,棉紡織行業專利申請有效量累計達到7500余項,完成標準70項,創新成果大量涌現,標準體系更加完善。關鍵工藝和裝備技術持續突破,生產的質量與效益大幅提升,產品品質與品類持續豐富。在技術支持下,中國已成為全球紗線生產量*大、纖維應用*廣、產品品種*全的國家。色紡紗、高檔襯衫色織面料、高檔牛仔布等高品質棉紡織制品全球**。整體看,中國棉紡織行業已經具備了實現產業范式變革的基本條件,進入了以技術創新驅動新舊動能轉換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
? ? ? ?當前,行業發展的內外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應對時代的機遇與挑戰,推動行業的發展與升級,行業科技創新有著新的要求與方向。
? ? ? ?一、應對全球產業鏈調整,行業科技創新需要堅持自立自強。
? ? ? ?全球產業發展的比較優勢與要素價值正在發生改變。發達經濟體制造業回流與新興市場國家崛起交匯,國際分工格局深刻調整,行業產業鏈供應鏈面臨著激烈競爭與加快轉移的現實壓力。棉紡織行業要保持規模優勢,迫切需要加強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升級,塑造新的比較優勢。可以說,科技創新事關話語權、發展權、生存權。在大國博弈背景下,知識、技術、人才等創新要素的外循環阻力加大。更加注重自主創新,這是提升行業在全球價值鏈上位勢的**出路。
? ? ? ?二、應對市場格局變化,行業科技創新需要堅持需求導向。
? ? ? ?我國正在加快構建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這是全局性、戰略性的市場變化。一方面,內需市場是產業未來發展的戰略基點、發展基石。我國擁有14億人口和4億中產人群,是世界上*具活力潛力的市場,空間巨大。另一方面,市場存量經濟的特征正在強化,產品同質化與消費差異化趨勢并存,供給與需求的結構性矛盾日漸突出。行業要加強以需求為導向的科技創新,實現規模經濟與范圍經濟的高效統一,更好滿足品質化、個性化、多元化的消費需求。
? ? ? ?三、應對人口結構變化,行業科技創新需要堅持以人為本。
? ? ? ?我國人口正在發生結構性的改變,產業發展與勞動力市場之間的矛盾不斷深化。一方面,勞動力人口,尤其是農民工數量正在減少。行業迫切需要以科技創新推動裝備升級與技術升級,促進人口質量紅利充分釋放,提升勞動生產率和全要素生產率。另一方面,就業偏好的改變加劇了勞動力在產業間分布的不平衡。行業需要適應就業理念的變化,通過強化科技創新樹立行業技術密集型的新形象,創造更加舒適的勞動環境和工作內容,推動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 ? ? ?四、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行業科技創新需要堅持綠色低碳。
? ? ? ?氣候變化是全球挑戰。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為目標,推動社會、經濟、生態的可持續與平衡發展已成為世界各國的戰略選擇。從要素配置、產品供給到市場規則、路徑模式,產業面臨系統性的改變。行業開始進入出清和調整高能耗、高污染產能的結構調整期。面對日益剛性的環境要求,行業科技創新要更加注重綠色低碳,提升效率、降低排放,推動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綠色變革,實現降碳、減排與增長的協同推進。以可持續發展為重點,更新產業思維、調整產業定位、塑造產業優勢。
? ? ? ?五、應對數字經濟浪潮,行業科技創新需要堅持數據驅動。
? ? ? ?當前數字經濟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普遍形態。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等通用基礎技術的發展與滲透正在深刻改變產業的創新和發展范式。數據驅動著產業的裝備與工具更新、組織與模式再造。智能制造與智慧營銷的發展,使得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性與耦合性得到提升,供給需求及時匹配,生產要素實現了優化配置與高效循環。科技創新的工具平臺和方法范式也在發生全面變革。行業科技創新要順應數字化的趨勢,使得行業在經濟技術架構變軌中實現換道超車。
? ? ? ?取勢、明道、優術、合眾統一于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高水平開放、高品質生活統一于科技創新。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行業要把握時代脈搏,以全球化的視野,推進科技創新,服務國家戰略大局、人民美好生活。在此,我提幾點建議與期望。
? ? ? ?一是聚焦產業基礎創新,提升戰略**能力。
? ? ? ?棉紡行業微創新多、創新速度快,但戰略性、根本性創新不足的問題已經成為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瓶頸所在。行業要布局未來,注重基礎理論、基礎工藝、關鍵標準的攻關與布局。充分發揮行業產業鏈配套完備的優勢,將過程中積累的工藝流程、生產經驗、協作經驗等實踐優勢轉化為理論優勢,提升行業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能力。以理論突破推動轉杯紡、渦流紡等新型紡紗工藝的創新發展,在下一代紡織工藝與裝備創新中占得先機。
? ? ? ?二是聚焦制造能力提升,鞏固規模體系優勢。
? ? ? ?規模經濟是成本效率、市場話語權的底氣與來源。以數字創新、綠色創新為支撐,進一步夯實產業基礎,推動“多快好省”的生產體系的形成。加快智能裝備的更新與升級,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打造紡紗、織造全流程智能化生產線,推動工業互聯網建設,實現更加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圍繞雙碳目標,以技術創新推動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的產業體系。將低能耗低物耗、可再生可循環的發展理念融入產業鏈各環節、產品生命周期的全過程。加快漿紗、染色等綠色加工技術的突破。
? ? ? ?三是聚焦創新生態營造,提升價值轉換效率。
? ? ? ?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完善協同創新體系。發揮龍頭企業的創新**作用,推動上下游、產學研開展關鍵技術協同攻關;引導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的差異化發展道路,構建多樣性的產業創新生態。加快技術創新中心、新型研發機構等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跨區域、跨領域的創新資源整合。推動科技成果轉變成行業現實生產力。深化國際科技創新合作。積*布局和整合國際創新資源,以更加開放的態度加強科技合作,更好融入全球創新網絡。
? ? ? ?四是聚焦產業人才培養,厚植科技創新力量。
? ? ? ?結合棉紡織產業發展和市場需要,完善學科建設,培養創新型、應用型、技術型人才。拓寬人才培養模式,鼓勵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促進專業知識教育與實踐技能培訓協同發展。壯大高水平工程師和高技術技能人才隊伍。營造投身實業、鼓勵創新的良好氛圍,提升行業對人才的吸引力。大力弘揚和培育科學家精神、工匠精神和企業家精神,充分發揮企業家對企業創新發展的**作用。
? ? ? ?“不戀虛名列夏花,潔身碧野布云霞。寒來舍子圖宏志,飛雪冰冬暖萬家。”這體現的是棉花的品質,也是棉紡的精神。讓我們從長遠價值與根本價值出發,扎扎實實、勤勤懇懇,以科技創新推動棉紡行業高質量發展,為人類送溫暖,為國家添錦繡。
? ? ? ?謝謝大家!
? ? ? ?來源:中棉行協
? ? ? ?編輯:中國紗線網新媒體團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