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7 來源:互聯網
“知識產權”,數年前,對眾多在年輕時就來江蘇南通家紡產業帶務工、創業的人來說,還是一個十分“高大上”的詞匯。當時,經營者們相互“模仿”,產品侵權盜版、抄襲翻版現象泛濫。
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作為蜚聲海內外的紡織工業基地,在南通,創新是商家和產業發展“自下而上”的需求。從企業自發到政府大力扶持與推動,近年來,南通家紡產業帶的經營者們知識產權意識逐漸增強,南通的家紡產業樣式,也從*開始的低質、同質化嚴重,走向了百花齊放的繁榮市場。
家紡行業侵權易背后,維權也曾成為難題。為適應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當地重點加大了在電子商務領域知識產權維權工作力度,并與電商平臺阿里巴巴合作開展電商專利侵權案件的移交處理、侵權判定等項目。截至目前,逾百位專利審查判定專業人員“入駐”阿里專利審查協作網,可以在較短的時效內,及時,準確,敏捷地對98%以上的專利侵權出具鑒定意見。
互聯網產業帶屬地協同共治背后,當地如何保護這塊“布”?近日,南都記者走訪“中國紡織之鄉”南通,采訪政府人員、商家,及電商平臺有關負責人。
侵權高發的家紡產業
總面積5000多平米的3層展廳里,擺滿了300多款花型、面料不一,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四件套,在南通市通州區川姜鎮,每一個來到江蘇金太陽紡織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金太陽家紡”)展廳的參觀者,都會為此贊嘆不已。
“世界家紡看中國,中國家紡看江蘇,江蘇家紡看南通。”因家紡產業聞名,江蘇南通也被稱為“中國紡織之鄉”。官方披露的數據顯示,目前,僅南通市通州區全區,就擁有家紡企業3000多家,市場占有率達到全國的20%、世界的10%,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川姜鎮周邊。競爭優勢在哪里?*核心的部分是面料及款式外觀設計,也就是知識產權的創造。
事實上,利益驅動之下,選擇盜版曾是商家們的“常規動作”。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南通家紡市場處于草創階段,僅有一個由100多家個體小布店形成的市場。沒有版權概念的農民布商們爭相翻版,質次價廉的盜版花布充斥市場。
“研發一款新花型的成本需一二萬元,而盜版的成本只需三四千元……”談起保護版權的緣由,當地不少業內人向南都記者回憶起這段廣為流傳的往事。
南通家紡工廠里的工人們在打包貨品。
152 0173 3840年,當地一家公司進駐市場后從臺灣一下子引進了100多個花型,引起轟動。有的花型一款一星期就能銷出一兩萬米,經營額高達10萬多元。然而,好景不長,市場上的盜版接二連三地出現,公司的生意一落千丈。
即使是在數年前,經營者們的知識產權意識也并不強。“當時,家紡城的維權中心還沒有建立,企業常年遭受侵權的困擾,他們也沒有組建專門的知識產權團隊。”金太陽家紡有關負責人陸先生告訴南都記者。2012年大學畢業后就在南通工作,今年已是他在這里工作的第9年。
“侵權的成本很低。”陸先生舉例說,“比如有一個賣的很好花型,它可能是我們當年的‘花王’,但是異地的一個門市或者很小的企業,他們只是拍個照,有了一個圖片,然后回去找印染廠做個分型,在那邊的市場上銷售的效果也會很好。”
淘特商家、當地家紡從業者黃杰向南都記者回憶起**次接觸到“版權”的經歷:2012年,大嘴猴的花色賣得很火,只要在原有花色的基礎上,把它的眼睛、耳朵或者臉型稍微變化一下,就能大賣。但沒過多久,一些涉嫌侵權的商家,就被大嘴猴投訴了。
與設想中的“主觀故意”不同,部分有過“抄襲”行為的經營者,事后才知道這種行為屬于侵權。淘特商家、當地家紡從業者黃心想還記得,2016年,市場上有一款枕頭賣得很好,他去市場上拿通貨來賣,兩個月就賣了10萬多個。“后來被人家給告上了法院,我才發現這個東西不能做。當時法院把我們叫過去做了調解,事情才解決。”
知產保護的“南通經驗”
持續的抄襲行為,不僅讓家紡產品變得越來越同質化,還可能導致惡性競爭。為推動家紡產業良性發展,當地采取了一系列的知產保護措施。
1997年3月,全國**家鎮村一級的版權管理基層組織——志浩市場版權管理辦公室成立。2013年1月,家紡城申請成立快速維權中心并獲批。2014年1月,中心與國家知識產權局聯網試運行,成為全國第二家針對單一行業設立的知識產權快速維權機構。
家紡產品既是工業品適用專利保護,又是平面設計可對接版權保護,快維中心“專利主攻線上,版權專做轄區內”,以往家紡企業習慣采取版權保護,但對無法取得版權登記的產品,也可通過專利制度,借助“全國一本證”實現外觀設計專利的跨區保護。
通過與國家知識產權局對接,快維中心建立了以家紡面料及款式外觀設計專利為主的快速審查、授權通道,大幅度縮短了專利的授權時間。
南通家紡工廠的工人在縫紉加工。
事實上,保護知識產權也是保護創新、保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發現抄襲來的翻版產品“不好賣了”之后,在花型樣式、面料等方面不斷創新,是不少經營者的必然選擇。“市場是可以無限地細分下去的。做好自己的細分市場,其實也可以擁有一片藍天。”黃杰說。
在陸先生看來,保護知識產權,不只是在保護商家利益,也是為了保護消費者權益和家紡產業高質量發展。“對消費者來說,大家肯定都不希望買到假貨或者次品。而且,如果不遏制侵權,被侵權的商家把產品賣出的**的辦法,可能只有降價。市場會陷入價格戰。”
“從企業自發到政府大力扶持與推動,南通家紡企業起步初期規模小、產品粗放、同質化嚴重、知識產權意識薄弱的現象正在得到改進。”早在2008年,有學者撰文指出。
“這幾年,商家潛意識里已經在應對知識產權風險了。”黃心想向南都記者舉例,打開天貓,以“四件套”為關鍵詞進行搜索,得到的結果中,沒有通貨性的產品,也基本沒有重復的圖案。“現在的產品都是原創的,而且大家都在往細化的方向上去做了。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如今,曾經居于南通家紡城市場一隅、名不見經傳的金太陽家紡,也成為版權創新的知名企業。作為以家紡面料設計研發、銷售、服務為一體的集團化家紡配套企業,金太陽家紡擁有自己的家紡設計研究院。公司從1997年起就開始注重版權保護,目前公司登記作品12000件左右,*近幾年每年登記的作品在1600件上下。
“研發設計是我們的重中之重。我們外聘的律師團隊會在市場定期巡查,在全國各地、各個市場打假。”陸先生向南都記者表示,“現在我們被侵權的情況已經比較少。”
政企協同下的快速維權
家紡行業侵權易背后,維權也曾成為難題。
傳統的救濟機制如行政途徑,處理程序較為遲緩,司法途徑同樣耗時較久而且成本高昂,為此,家紡企業曾面臨救濟周期長、成本高、難度大等問題。而家紡快速維權機制可以提升維權效率,及時有效地制止侵權行為。通過互聯網產業帶屬地協同共治,互聯網平臺與地方知產保護中心聯動,專利維權案件的處理效率被提高。
志浩市場版權管理辦公室是南通家紡知識產權快維中心的前身。
中國南通(家紡)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下稱“快維中心”)是2013年1月經國家知識產權局批準成立的全國**家紡快速維權中心,重點開展家紡“面料”類外觀設計專利快速授權業務。快維中心推行的家紡快速維權機制,將維權程序化繁為簡。“快”體現在三個方面:權利證明、侵權判定,以及采取措施有效地制止侵權行為。
為加強電商領域知識產權維權工作力度,快維中心建立了線上知識產權侵權案件處理委托機制,并與阿里巴巴合作開展電商專利侵權案件的移交處理、侵權判定等項目。2020年,快維中心受理外觀設計專利侵權投訴案件503件,其中電子商務領域維權案件就有470件。
電商平臺相關運營人員向南都記者介紹,專利侵權判定專業化程度*高,隱蔽性強,業務場景*為復雜;而既要支持專利維權又要保護營商環境的現實需求,使平臺無法做“甩手掌柜”。因此,除了“通知”與“反通知”責任之外,平臺還應當承擔初步“去偽存真”的審核工作,以期合理有效規范市場治理,引導合理的知識產權保護訴求。
對平臺來說,和政府進行合作還是專業判斷提升的必然要求。例如,平臺受限于專業能力,對于侵權是否成立的判斷難度。在政企合作的專利協同網絡中,大量專業性的知識產權分支機構的加入,讓侵權認定和投訴處理的效能的效能都大大提高,彌補了平臺能力的缺失。
“像專利投訴,復用當前的專利協作網絡,可以在較短時間內出具鑒定意見供平臺參考,一般情況下,除復雜疑難案件等,整個流程在申訴介入后5個工作日就可以完結,效能有了明顯的提升。”上述運營人員表示。
此外,通過政企協作建立的專利快維機制,家紡企業可以先行通過平臺層面處理協調,即便解決無果,平臺層面的通知處理也能作為訴前的“試探與警告”。
現如今,黃心想、黃杰等淘特商家也主動采取多種方式,規避知識產權風險。
比如,作為貨品的源頭,他們會在開發產品前通過各方打聽是否獲得版權,也會與設計師合作,購買花型的版權。“現在大家都在努力地走上正軌,都想長久地做生意,而不是說今年做一年,明年就不做了。其實只要不刻意去‘蹭’,問題也不是很大。”黃心想說。
這種觀念的轉變和平臺的積*引導、支持密不可分。黃心想觀察到,這幾年,阿里巴巴針對侵權問題做出了很多努力,見效也非常快。“比如在每個寶貝的右上角,都有一個舉報標志,如果出現任何侵權行為,24小時內就可以快速處理。”
“平臺為構建良好的營商環境做出的努力,我們商家都是有目共睹的。這是我們選擇阿里的原因,也是我們一直緊密的擁抱阿里的原因。”
對于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黃杰認為,不只是家紡行業,各個行業都會越來越定制化、IP化。“比如一個產品,有IP的授權認證,消費者也能在線上追溯到產品的生產地,甚至是設計師的姓名。”他們也在往這個方向發力,深化消費者對花色的認知,同時打造****的家紡品牌。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