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7 來源:互聯網
作為中國的傳統產業,紡織工業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從不能滿足國內需求到衣被天下,中國紡織工業逐漸成為支撐世界紡織工業體系平穩運行的核心力量。如今,中國紡織工業一覽眾山小地矗立于世界紡織之巔,一騎絕塵地接近實現世界紡織強國的目標,向世界展示出中國紡織工業的實力與底氣。
行業發展六步走
新中國成立以來,幾代紡織人有篳路藍縷的創業艱辛,也有氣壯山河的建設豪情。站在歷史的維度,將行業發展放在時代大背景下觀察,可以將紡織工業劃分為六個階段。
一是產業初長成,從一窮二白到形成完整體系,行業打下堅實基礎。新中國的成立使中國紡織工業徹底擺脫了在夾縫中求生存的窘迫局面,迎來飛速發展新時期。紡織工業先后規劃布局五大紡織新基地和(山西)經緯紡織機械廠、鄭州紡機廠,迅速打開大規模建設紡織工業的局面;截至152 0173 3840年,我國建成紡機廠153個,依靠自主研發制造成套設備,并建成了棉、毛、絲、麻、化纖、印染等生產基地。這一時期我國基本建成了門類齊全、供應鏈完整的紡織工業體系,奠定了中國紡織工業長遠發展的深厚基礎。
二是開放定格局,從封閉半封閉到對外開放,行業打開了廣闊空間。作為改革開放的先行者,紡織行業積*順應時代潮流。1979年,紡織工業部成立深圳華聯紡織聯合公司作為中國紡織工業經濟直接對外開放的窗口;之后在青島進行“青紡聯”工業企業聯合經營紡織品進出口貿易的試點,紡織行業逐漸成為我國出口創匯的核心來源。1983年,以取消布票,敞開供應為標志,中國紡織工業**告別短缺經濟,成為五大民生問題中解決得*早、*好的一項。1984~1992年,紡織服裝出口額增長了5.9倍,年均增長27.23%,中國占世界紡織服裝出口比重從6.4%上升到10.2%;進口纖維原料從60萬噸擴大到134萬噸;進出口順差增長了5.7倍,扭轉了我國貨物貿易持續逆差的局面。不斷深入的改革開放為紡織行業發展拓展了空間。
三是步入平穩期,從討論姓“社”姓“資”到堅定市場經濟,激發了行業發展活力。這一時期,紡織行業的市場化程度不斷加深,所有制結構開始發生重大變化。寬松的經濟政策和穩定的市場環境使得民營紡織服裝企業大量涌現,競爭力不斷提升。上世紀90年代末期,“壓錠解困”的政策實施,為紡織工業營造了“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形成了國退民進的發展格局,行業活力進一步得到釋放。
四是熱情擁市場,從淺層開放到深度融入,行業順應了時代潮流。2001年加入WTO,中國開始深度融入全球價值鏈,為紡織服裝行業競爭力充分釋放提供了重大歷史機遇。在經濟全球化的大潮中,中國紡織工業進入“快車道”,迎來“黃金期”。行業在世界紡織價值鏈中的地位穩步提升,所占市場份額不斷擴大,影響力與話語權持續增強。
五是挑戰中成長,從快速擴張到成長煩惱,行業加快了轉型探索。伴隨著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發生,國際紡織品服裝市場需求萎縮,給行業發展帶來了巨大挑戰。針對行業發展方向之惑、轉型升級之痛、持續成長之癢,2009年4月國務院專門出臺了《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并配套扶持政策,行業發展信心得到很大鼓舞。行業對外開拓市場,對內挖掘潛力,及時調整產品產業結構,積*推進兩化融合,加快擁抱網絡經濟,*終實現了緩中有進,在全球紡織產業中地位進一步鞏固。
六是開啟價值新紀元,從百年變局到百年夢想,行業進入發展新階段。目前,我國已擁有全世界*為完善的現代紡織產業制造體系,產業鏈各環節制造能力與水平均位居世界前列。2018年,我國纖維加工總量約5460萬噸,占全球纖維加工總量的51.28%,是152 0173 3840年的近20倍;化學纖維產量突破5000萬噸,占全球化纖產量三分之二以上;60支以上紗線生產量80%在中國,色紡紗生產量的90%以上在中國,高檔襯衫色織面料生產量的60%在中國,高檔牛仔面料生產量的30%在中國,高支高密織物的生產技術主要在中國。
新起點再出發
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紡織工業也面臨著新的歷史任務和時代課題。日前,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發布《紡織行業“十四五”發展綱要》及《科技、時尚、綠色發展指導意見》(以下簡稱“綱要及指導意見”),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紡織行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定位,即: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支柱產業、解決民生與美化生活的基礎產業、國際合作與融合發展的優勢產業;提出了2035年行業的遠景目標,即2035年我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時,我國紡織工業要成為世界紡織科技的主要驅動者、全球時尚的重要**者、可持續發展的有力推進者。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表示,以此為指引,“綱要及指導意見”給出了今后一段時期行業發展的重點方向。即強化科技創新戰略支撐能力,是產業的發展動力。行業發展的質量、深度、效率取決于科技創新的質量、深度、效率。要牢牢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突破重大瓶頸,打造產業發展的強大引擎。
建設高質量的紡織制造體系,是產業的成長根基。制造體系是產業創新與價值實現的中樞。要打造高質量的紡織制造體系,既要有點的突破與強化,也要有系統的推進與提升。“十四五”時期,要以質量和效益為核心,提升制造體系的高端化、現代化水平。
暢通內需為戰略基點的產業循環,是產業的發展重心。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是黨中央深刻洞悉國內國際發展大勢作出的重大科學判斷和戰略選擇。紡織行業將圍繞更好滿足人民生活需要為方向,以高質量供給創造高品質生活。
提升國際化發展層次與水平,是產業的格局定位。只有充分融入世界才能成為***的產業。紡織產業要順應全球化潮流,以更開放的格局,塑造國際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
推動行業時尚發展與品牌建設,是產業的價值高度。推進紡織服裝行業的時尚發展與品牌建設是提升產業價值與影響,激發文化自信與自覺的重要途徑。
推進社會責任建設與可持續發展,是產業的未來潛力。生態文明建設是中華民族千年大計。建立綠色低碳循環體系是紡織行業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途徑。
優化國內布局提升發展協調性,是產業的空間布局。產業與區域協調發展是發揮比較優勢和資源潛力的有力途徑,是實現更平衡、更充分發展的內在要求。
構建紡織產業安全發展體系,是產業的安全底線。新形勢下,安全問題已成為產業的核心關切,擺在突出位置。要把安全發展貫穿產業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牢牢把握發展的主動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