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7 來源:互聯網
今年2月初,各大生產企業紛紛出臺檢修計劃,伴隨而來的是廠家合約貨供應減量。PTA廠家合約貨減量的現象在行業發展中鮮見,這一舉動的背后原因何在?目前,PTA行業新一輪洗牌剛剛開始,新產能低加工費狀態的長期持續,將導致大量老舊小裝置正式退出市場。未來,PTA行業競爭將更加激烈,行業加工成本進一步下降,產能迭代不可避免。PTA廠家如何度過洗牌期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市場波瀾再起 合約貨減量消息不斷
2014—2015年,PTA廠家聯合限產保價在聚酯市場中掀起一陣波瀾。現如今,相似的一幕再次出現,只不過這次廠家的招數改為了縮減合約貨。
2021年3月23日,市場傳出消息:“受裝置檢修影響,部分供應商宣布4月合約減量執行。逸盛石化4月PTA合約按年度合約約定數量的八成供應;恒力石化4月PTA合約比例按七成供應;華南一供應商4月計劃合約減量執行,具體減量情況還在協商中;華東一供應商4月合約量按五成供應;其他供應商合約執行情況持續跟蹤中。”
目前,距離消息發布已經過去了一個月,PTA廠家合約貨減量仍在持續進行中。*新消息稱,逸盛石化5月繼續減量,按5折供應。令市場疑惑的是,相較于市場流通貨,合約貨在聚酯市場中的占比有多大?什么是合約貨?企業是如何分配和調節銷售的?合約貨的定價機制是怎樣的?
采訪中期貨日報記者了解到,長期以來,在PX、PTA、乙二醇這類聚酯原料的采購中,是以合約貨為主、現貨采購為輔。所謂的合約貨,是指生產工廠按照長約直接供給下游聚酯廠的PTA現貨,一般在年初簽訂一份年度合約,以確定未來一年的供貨數量和相關價格優惠條件。
“由于聚酯上下游的生產是連續過程,裝置頻繁開車或停車會造成大量損失,所以上下游都有穩定生產的意愿。通過合約貨的方式,上下游鎖定全年和每個月的供應數量,均勻發貨。如此一來,既確保了上游穩定生產、銷售貨物并回籠資金,也穩定了下游聚酯的生產,不會出現原料短缺而停車的情況。”銀河德睿期現業務副總經理李節如是說。
“一般來說,在PTA市場供應緊張的時期,聚酯廠傾向于增加合約貨的比例,PTA供應寬松時期則相反。對PTA工廠來說,在供應緊張的年份里,合約貨簽售比例較高,甚至會出現超賣的情況;在供應寬松的年份里,除了合約貨之外,多余的產量要通過現貨、期貨等渠道進行銷售。”國投安信期貨分析師龐春艷介紹說。
記者進一步調查發現,雖然各家PTA企業的合約比例不同,但生產廠家往往會把至少一半的生產銷售量都安排為合約采購或合約銷售,剩余部分用作現貨采購銷售來進行調節。
對此,福化工貿相關負責人也向記者證實,PTA工廠的合約銷售比例一直比較高。穩定生產的主流供應商,合約比例一般在70%—****之間。“選擇不同的合約比例,是供應商年度銷售的一個策略方向。”上述負責人解釋說,通常企業會評估下一年度的供需情況,如果供應偏緊,傾向于提供更少的合約折讓或者降低合約比例;如果供應寬松,則傾向于提供較多的合約折讓或者提高合約比例。
對PTA企業而言,相較于市場貨源,合約貨占比較大,是因為其價格上具有較大的優勢嗎?
據記者了解,合約貨的價格一般是生產企業月初出臺掛牌價,月底出臺結算價,月初按照掛牌價收款,月底按照結算價進行月度結算。然而,不同時期,由于供需格局的變化,合約貨的定價機制也在變化。
據龐春艷介紹,早期國內PTA供應缺口大,合約貨定價主動權掌握在生產企業手中,生產企業月初出臺掛牌價,月末給出結算價,聚酯廠只能被動接受,當時下游聚酯廠以到PTA工廠倉庫自提為主。2014年之后,隨著國內PTA供應由不足轉為過剩,PTA工廠的**優勢動搖,在合約貨的定價模式中,月度結算價不再是PTA工廠獨立定價,而是引入了CCF、ICIS、CCFEI等第三方資訊機構的現貨均價作為參考,根據雙方合同約定給予一定的價格優惠進行結算。目前,隨著PTA期貨市場的成熟,期貨點價模式已經得到市場廣泛應用,也成為合同貨結算的一種模式。
“市場中各大供應商的月度結算價差異較大,但2020年之前合約貨的結算價普遍高于CCF月度均價,而2020年之后的月度結算價多圍繞CCF月度均價上下波動,部分月份甚至出現了結算價低于現貨均價的情況。”龐春艷說。
這么來看,合約貨的價格并不總是PTA企業的*佳選擇,也會有折價的時候。眼下,合約貨減量是和價格有關還是有其他原因呢?
行業生產虧損 倒逼企業大規模檢修
在受訪人士看來,PTA行業發展,經歷過產能不足、利潤很高的時期,也經歷過產能過剩、生產虧損的時期。事實上,無論在哪個時期,例行檢修、裝置故障、意外事故、運輸困難以及其他不可抗力等,都可能會造成合約貨減量。
對此,廈門國貿石化中心總經理兼廈門同歆董事長劉德偉向期貨日報記者坦言,廠家合約貨減量,一種情況發生在PTA工廠、聚酯工廠出現設備故障或者出現PX原料、醋酸到貨不及時等要求減少合約量時;另一種情況發生在PTA工廠加工費用難以覆蓋現金流成本,PTA工廠不愿意追買高價PX而降低生產負荷時,PTA合約對客戶減量。
這次PTA大廠合約貨減量主要是因為加工費太低,導致PTA工廠要么集中檢修、要么超賣的量無法兌現。記者了解到,PTA加工費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逐漸收窄;2020年整體保持在400—1000元/噸區間振蕩運行;從2021年年初開始,PTA加工費進一步收窄,維持在200—400元/噸的超低區間水平,相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
“今年**季度,國際原油價格上漲帶動PTA成本走強,一向被市場忽略的輔料醋酸價格也出現大幅上漲,導致PTA生產成本上升,但在巨大的社會庫存壓制下,PTA價格上行乏力,導致行業加工差持續走低,一度降至300元/噸以下。”據大地期貨分析師蔣碩朋描述,按照目前市場上裝置加工成本計算,300元/噸的加工差,除了2018年年底以來投產的幾套大裝置現金流在盈虧線附近外,其他均陷入嚴重虧損局面。
“目前,1噸PTA需要0.035噸醋酸,醋酸在加工費中的占比已經達到83%。冰醋酸價格從年初開始暴漲,現在已經達到7200元/噸。冰醋酸加紙漿等價格上漲,導致PTA單噸成本增加了152 0173 3840元左右,再加上人工和能源,PTA行業實際上已經處于虧損的*限。”國泰君安期貨分析師葉偉樂表示,截至2021年4月15日,PTA加工費為278元/噸,相當于近10年*虧損的時刻。
行業利潤逐漸下滑,導致裝置成本高的小型裝置開始停產,同時也增加裝置降負檢修概率,影響廠家的開工積*性。
調查中記者發現,從歷史來看,在裝置檢修期也往往會出現合約貨減量的現象。2014—2015年,“PTA市場聯合減產保價”出現的頻率較高,當時國內PTA供需格局由不足轉為過剩,行業的超額利潤也被擠壓殆盡,出現了階段性虧損。
“那個時候,國內PTA產能集中度較高,一旦行業利潤走差,巨頭聯合減產往往會扭轉市場供需格局,導致價格走強、利潤好轉。”龐春艷回憶說,就過往來看,比較成功的一次發生在2014年5月,當時三大生產巨頭產能占比六成,三家企業承諾開工率不高于70%,對客戶減量供應,PTA行業開工率從80%以上降至55%附近,并且持續時間較長,結果導致PTA價格一個月內上漲了20%,行業利潤得到修復后,供應逐漸恢復。
還可以看到,2014年12月,PTA價格下跌,利潤再度走差,聯合減產風聲再起,PTA行業開工率降至55%以下,但實際只執行了幾天,PTA價格短暫反彈后繼續下跌。自此之后,PTA聯合減產保價的動作沒有再出現,但在行業生產全面陷入虧損時,企業會主動降低負荷,甚至部分成本較高的裝置不得不長期停車。2016年4月,PTA再度陷入全行業虧損的局面,生產企業減產,寧波臺化、逸盛石化合約貨減量,漢邦石化220萬噸新裝置合約貨取消,逸盛石化現貨市場有回購。
“雖然在資金的配合下,PTA價格回升,行業利潤好轉,但在產能過剩時期,階段性減產只能暫時改變市場供需格局,卻難以從根本上扭轉市場形勢。”龐春艷總結說。
效果不及預期 產業鏈博弈逐步升級
理論上看,行業巨頭集中檢修,減少合約供應,意味著下游企業需要在現貨市場增加備貨。歷史上也確實出現過PTA企業集中檢修導致價格大幅上漲的情況。不過,此次幾大主流供應商集中公布裝置檢修計劃或減少合約供應后,PTA價格并沒有出現超預期的反彈,整體走勢與國際原油價格較為一致,在4300—5000元/噸區間維持振蕩。雖然倉單量大幅流出,但市場整體表現較為平穩。對此,不少市場人士表示,PTA廠家此番招數的效果低于市場預期。
在李節看來,減少供應通常是利好產品價格,具體體現在利潤走強、基差走強,價格則可能階段性走強。當企業集中檢修減少供應、市場上又沒有充足的庫存時,就有可能造成下游恐慌性地集中采購,從而導致價格短時間大幅波動。“本次沒有出現這種情況,離不開當前大量PTA標準倉單起到庫存‘蓄水池’的作用。”他說。
據記者了解,由于PTA行業處于產能投放高峰期內,2020年大幅累庫導致PTA社會庫存超過400萬噸,其中接近一半的社會庫存在交易所的期貨倉庫中。雖然生產企業合約貨減量供應,但社會庫存仍然充裕。此外,由于PTA基差持續走強,更多的企業通過期貨市場進行采購,期貨倉單持續流出。截至4月26日,PTA期貨倉單量已經從3月初的高位下降了近15萬張,合計現貨75萬噸。
“檢修減產確實帶來了連續兩個月的去庫存,所以我們觀察到PTA倉單大量流出的情況,這恰恰是PTA倉單起到了‘壓艙石’的作用。”李節表示,對于下游來說,家門口有糧,所以心里不慌,起到了平抑PTA價格大幅波動的作用。下游可以安心生產,上游企業也可以通過減產減量來提升PTA加工費,維持生產正常穩定運行。
一德期貨分析師鄭郵飛告訴期貨日報記者,今年是聚酯端的景氣年,一方面,國內外疫情緩解帶來了補貨需求;另一方面,終端織造企業今年的新增產能較多。不過,由于PTA未來仍有較大產能投放,市場對未來預期偏弱,投機性需求較弱,并且聚酯廠大多提前進行了原料備貨,集中檢修并未引起市場恐慌性搶購。在他看來,當前產業鏈上下游的博弈點在于產業利潤的分配,而產業利潤分配的核心在于自身供需。
對此,廣發期貨分析師張曉珍解釋說,2019—2022年,均是原料PX和PTA的集中投產階段,但PX和PTA的投產時間有階段性的錯配,導致PX和PTA之間的利潤傳導比較明顯。“2019—2020年,隨著恒力石化和浙江石化大型煉化裝置相繼投產,PX加工費大幅壓縮,部分利潤傳導至下游PTA。盡管2020年PTA投產840萬噸(新疆中泰、恒力石化四期和五期、新鳳鳴),并且下游聚酯和終端需求受到全球疫情影響下降明顯,但PTA因加工費較高,整體開工率維持高位,從而導致PTA過剩嚴重。經過2021年**季度的累庫,PTA社會庫存高達500萬噸。”張曉珍介紹說。
2021年,因原料PX投產時間晚于下游PTA投產,并且幅度小于下游PTA,PX供需階段性好轉。下游聚酯投產增速穩定,每年有8%左右的產能增速,PTA投產幅度遠大于下游聚酯投產幅度。PTA供需格局弱于原料PX和下游聚酯,PTA利潤逐步向上游和下游傳導。
“雖然因裝置檢修3—4月PTA去庫存較多(約70萬噸),但目前PTA社會庫存仍在430萬噸高位,并且仍有新裝置按預期投產(福建百宏250萬噸、虹港石化250萬噸PTA裝置已相繼投產,5月逸盛石化有330萬噸存在投產預期),PTA去庫存缺乏持續性。加上9月注冊倉單集中注銷,后期仍有近140萬噸倉單以現貨的形式流入市場,PTA整體供需壓力依然較大。”張曉珍表示,正因如此,PTA價格壓制明顯,加工費修復空間有限。
在業內人士看來,由于PTA近兩年處于產能擴張期,增速大于下游,其在產業利潤分配格局中仍會處于弱勢。
洗牌再次到來 完備布局提升競爭力
記者了解到,從2019年開始,PTA進入新一輪產能投放期,到2022年仍有大量新增產能,而新增產能終端消費無法全部消化。
對此,市場資深人士安建華表示,2021年,PTA還有1650萬噸新產能投放;2022—2023年,還有1000多萬噸PTA新產能投產。供應端受天量新增產能的沖擊,需求端又受疫情影響表現疲軟,市場難以消化新增供應。因此,在供求失衡的背景下,未來幾年PTA市場將長期處于低加工費狀態中,市場洗牌不可避免。
這種情況下,必然要通過市場的自發調節——利用壓低加工費的方式,淘汰競爭力不足的老舊裝置,以達到供需再平衡。“今年年初,PTA加工費開始測試當前PTA裝置的承受度,這種狀態會持續下去,至少2021年PTA加工費在400元/噸會是常態,一直到市場實現產能出清。”業內人士向期貨日報記者表示。
在劉德偉看來,在產能相對過剩的情況下,PTA市場洗牌會對生產加工成本高于400元/噸的工廠和財務負擔相對較重的工廠帶來巨大的現金流虧損壓力。事實上,一些單線生產產能低于200萬噸的工廠已經出現了超過3個月的停工現象。PTA自身進入了一個優勝劣汰的階段,規模較小、產業配套不齊全、成本較高的企業將會逐步邊緣化。
據李節介紹,新一輪產能集中投放,單套裝置規模在200萬噸以上,新裝置生產工藝進一步改進,加工成本較上一輪投產的裝置下降152 0173 3840—200元/噸。
“與此前的行業洗牌相比,這一輪洗牌*大的不同體現在:一方面,投產裝置以大型一體化裝置為主,在成本方面有*大優勢;另一方面,投產多為頭部企業的產能擴增,包括恒力石化、新鳳鳴、逸盛石化等都是現有聚酯龍頭企業的新一輪產能擴增,進一步擴大行業的影響力,聚酯產業鏈上下一體化進程進一步發展,增強了在成本方面的優勢。”浙商期貨分析師朱立航表示,低加工費的維持或是市場對此輪產能大幅擴增的*好解釋。
2020年以來,佳龍石化、天津石化、蓬威石化和漢邦石化四套合計244萬噸產能進入長期停車狀態,后續隨著生產利潤持續壓縮,中小裝置長停規模將持續增長。
記者了解到,經過多年發展,聚酯產業鏈企業上下一體化的趨勢愈加明顯。恒逸石化、榮盛石化、恒力石化三大龍頭企業以及桐昆、盛虹等,不僅在逐步擴大自身的PTA產能,還在上下游積*投產,上游延伸到PX甚至原油端,下游聚酯也在長絲、短纖等領域積*布局。另外,從上市企業近日公布的業績變動說明中也可以看到,恒力石化、榮盛石化2020年業績大增,主要受益于大型煉化一體化項目的投產。恒逸石化能在疫情下取得穩定業績,同樣得益于文萊煉化項目的發力。
“一體化的發展規劃可以降低企業的整體成本,提高企業在行業的競爭力。”朱立航認為,在產能急速擴張周期中,企業需要適應時代潮流,做好完備的布局。除了通過大裝置投產或上下一體化的方式外,還要更加熟練靈活地使用期貨工具,通過期貨套保、鎖定加工費等方式,在國際原油價格劇烈波動或者疫情等事件沖擊時,保證企業的穩定盈利,平穩度過行業洗牌的艱難時期,等待行業春天的到來。
在劉德偉看來,這一輪行業洗牌只能寄希望于疫情大幅緩解后,由全球下游紡織傳遞上來的化纖需求來消化多余的PTA。他說:“至少3年時間才能消化掉相對過剩的中國PTA產能。屆時,熬過洗牌期的PTA企業也將迎來下一輪景氣周期。”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