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7 來源:互聯網
近兩年,中美經貿關系持續緊張,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一系列形勢變化使得產業發展的安全性問題備受關注。中共中央近日發布《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要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產業體系抗沖擊能力,為紡織行業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新的推進方向和要求。產業安全的核心是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在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條件下,始終保持平穩健康發展。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國紡織行業產業體系完備,全產業鏈不存在顯著技術短板,主要原料和裝備基本自給,內銷市場容量巨大,出口市場豐富多元,國際化發展水平不斷提升,具有抗擊外部風險的良好產業基礎。
產業體系完備,供應鏈基本自主可控
在中國工程院對制造業開展的產業鏈安全性評估中,紡織工業是我國在全球居于**位置的五大產業之一。我國紡織產業體系完備,擁有從纖維原料加工到日用消費品及產業用紡織品全產業鏈優質制造能力,全國200余個優質產業集群特色品類齊全,原輔料專業市場配套完善,批發零售、線上線下銷售渠道靈活多元,已形成較為完備的國內自主循環格局。在關系國計民生的產品領域,紡織產業鏈在技術和裝備上均無明顯空白,2019年我國人均纖維消費量已超過22公斤,基本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全行業纖維加工量可以折合國內人均40公斤,有能力滿足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及應對公共突發事件的需要。在完整產業制造產業體系支撐下,我國化纖、面料自給率超過95%,紗線自給率超過90%,服裝、家紡產品能完全滿足國內消費需求,少量進口產品僅為品種和品牌調劑,產業用紡織品在基礎設施、醫療衛生、國防安全等領域的作為日益突出。
技術與政策雙重支持,原料風險顯著下降
由于我國紡織產業規模龐大,對于原料的需求量高,原料供給過去一度成為產業安全的短板。近年來,隨著技術創新發展與政策體系完善,紡織原料供給風險顯著下降。
化纖原料方面,隨著國產化大容量成套技術不斷突破,我國化纖產業實現持續發展,2019年產量達到5952.8萬噸,約占全世界七成,主要滿足國內紡織產業鏈需求,凈出口量超過400萬噸,少量進口主要滿足特殊用途需要。隨著上游合成纖維原料投資準入管理放寬,以及國產化關鍵技術突破,主要合纖單體品類自主供給能力大幅提升。對苯二甲酸(PTA)、己內酰胺(CPL)進口依存度已從十年前的超過50%下降到個位數;對二甲苯(PX)、乙二醇(MEG)雖然進口依存度目前超過50%,但按照我國化纖骨干企業煉化一體化項目投產規劃看,未來兩年內國產PX將完全有能力替代進口,MEG國內供給增量將超過需求增量。我國生物基纖維自主技術水平居于世界前列,煤化工產業鏈技術日益成熟,將為化纖產業提供多元化的源頭技術路線選擇,助力緩解我國石油進口依存度偏高的風險。
圖1:2019我國化纖供需情況(萬噸)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中國海關,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
圖2:我國滌綸、錦綸上游原料對外依存度歷年變化情況
數據來源: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
天然纖維方面,棉花對我國紡織行業發展的影響*為突出。在國家相關政策的引導和支持下,近年來,我國棉花種植及采摘技術顯著進步,新疆棉農的植棉積*性得到較好保護,繼續保持了世界**大產棉國的地位。棉花進口管理制度及儲備棉輪換制度大幅完善,在保障棉花供應方面發揮積*作用。棉型化學纖維的品種、品質與性能均穩步提升,棉紡企業產品開發能力也不斷提高,在豐富市場供給的同時,有效緩解了國內的棉花供需缺口矛盾,我國棉紡企業的非棉纖維用量從本世紀初不到30%提高到了2019年的65%左右。此外,我國黃河、長江流域仍具備植棉基礎和條件,可在外部風險加大時為保障棉花供給提供地理布局調整空間。
圖3:2019年世界主要產棉國棉花產量占比
數據來源:國際棉花咨詢委員會
圖4:2019年我國棉花供需及棉型纖維使用情況(萬噸)
數據來源: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
堅持發展裝備制造業,實現高水平自主供給
我國紡織行業始終堅持發展自主裝備制造業的路線,紡織產業的良好發展勢頭也為裝備制造業進步提供了根本性的動力。目前,我國紡織裝備行業制造能力和整體技術水平均居于世界前列,紡織機械的國內市場占有率從本世紀初不到50%提升至目前超過70%,基本可滿足國內產業鏈運轉需求。紡織行業結束了裝備凈進口的歷史,2019年進口額為33.4億美元,出口額達到37.9億美元,出口額僅次于德國位居世界第二。我國國產大容量化纖成套設備、紡紗成套裝備、針編織裝備、染整裝備等領域的技術水平可達到國際先進,部分達到國際**。憑借產業鏈上下游緊密合作優勢,我國主流紡機供應商能夠為紡織企業提供智能化系統解決方案和柔性化定制整體解決方案,性價比和適用性優于國外供應商,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
圖5: 我國紡機裝備進出口金額變化情況(億美元)
數據來源:中國海關
立足“雙循環”格局,強化安全發展基礎
從發展趨勢上看,我國良好的經濟與市場環境能夠為紡織行業形成雙循環發展格局提供積*支撐,有效防控產業安全風險。一方面,我國經濟、社會穩定發展,保障了國內投資環境優越,雖然制造成本高企,但勞動力素質、產業基礎、先進技術、政策環境等方面的綜合優勢,為防范產業空心化風險提供了堅實基礎。更為重要的是,我國擁有全世界規模*大、增長*活躍的消費市場,為紡織行業提供了足量發展空間。近年來,紡織行業出口規模基本穩定在2800億美元左右,在全球產業格局重構背景下,增長空間有限,而在全面小康社會背景下,14億人口、4億中產階級的超大規模內需市場,將為紡織行業提供多領域、多元化、多層級、多角度的需求動力。另一方面,隨著行業和企業實力提升,建立國際化的資源配置體系是紡織行業的必然發展趨勢,隨著產業國際化水平不斷提升,優勢企業掌握的核心資源逐漸增多,國內產業發展存在的少量短板將得的有效彌補。“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布局有序推進,跨國垂直產業鏈體系日漸成形,在國內骨干企業主導之下的國際產業鏈、供應鏈也將更加安全可控、靈活高效。
綜合來看,現在和未來一段時間,我國紡織產業安全發展的基礎良好,風險可控。“十四五”時期,立足國內大循環,在“雙循環”格局之上,建立更加優質高效、自主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是紡織行業安全發展的重任所在。紡織行業一方面要保持先進、優質、綠色制造基礎,強化自主技術裝備長板,突出核心競爭優勢;另一方面,要保持對產業安全問題的持續關注,加強對少量短板技術的自主突破,解決發達國家技術壟斷和我國相關技術裝備依賴進口的問題,并在標準、品牌、時尚等軟實力領域強化話語權。
修身自立,行穩致遠,為國家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安全提供有力支持!
來源:中紡聯產業經濟研究院張倩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