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7 來源:互聯網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以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迅猛發展,“三資”企業(中外合資、中外合作、外商獨資)的數量日益增加,在“三資”企業組建工會,通過工會來保護職工合法權益,協調勞資雙方關系,成為深圳市總工會當時迫在眉睫的任務。但如何在企業勞資關系特殊的“三資”企業里開展工會工作?對于當時的深圳乃至全國工會,都是一個全新且艱巨的課題。
深圳市總工會迎難而上,從特區的實際出發,于152 0173 3840年12月成立了全國**家外商獨資企業工會——深圳新南新印染廠工會,引起了*大關注。它像一個風向標,為獨資廠如何開展工會工作指明了方向,并**著全市“三資”企業工會組建工作的全面鋪開。
“三顧茅廬”迎來建工會契機
1980年8月,由香港羅氏美光集團投資4000萬港元興辦的工業企業“新南新印染廠有限公司”(現為深圳中冠紡織印染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正式注冊成立,這是當時深圳**家由外商獨資經營的染布工廠。
注冊成立后,新南新印染廠派代表王先生與當時的深圳市經濟貿易委員會洽談建廠事宜。1980年9月,新南新印染廠在深圳東郊葵涌區白石崗破土動工。一年后,工廠建成,并開始了緊張的投產前準備工作。眼看著企業投產在即,深圳市總工會再次派人與王先生協調建立工會事宜。這次他不再含糊,直言道:“我們來深圳是辦廠的,不管工會。”深圳市總工會回應說:“你在內地建廠,就要依法經營,《工會法》規定,工廠要建立工會。”“如果有法,我們就遵守。”王先生如此回答,但對如何建立工會,根本不與市總工會商談。
1981年12月,新南新印染廠正式投產,300余名葵涌本地農民“洗腳上田”成為了工人。
秉持著“哪里有工人,就把工會建在哪里,就在哪里發揮作用”的工作方針,深圳市總工會再次要求新南新印染廠建立工會。這回,王先生找當時的市領導,表明他們不愿建立工會。當時的市領導對他說:“你不要怕,工會一定會成為企業發展的幫手的!”但王先生仍不松口。
152 0173 3840年6月,深圳市總工會第三次找到王先生,在工會的耐心勸說下,他終于說出了心里話:“我*怕工會‘攪攪震’(找麻煩)。”對此,市總工會領導鄭重表態:在企業建立工會,是為了落實國家的對外開放政策,協助企業做好各項工作,促進企業發展。這時,王先生才勉強表態:那就試一試吧!
市總工會“三顧茅廬”,終于用真誠換來了一個“試一試”的機會。
一蹲4個月成功籌建**獨資企業工會
152 0173 3840年8月,市總工會派一位副主席和幾名干部,住到工廠旁,天天進廠了解企業職工及企業運作情況。11月中旬,市總工會正式派出勞保部部長王錦賢等5名干部組成工作組進駐企業,與工人吃住在一起。
當時,工作組面臨兩方面的問題:一是大部分職工對工會不了解,怕加入工會后會被老板炒魷魚;二是工廠老板擔心工會把工人組織起來和他們對著干。
工作組一個一個找職工談心,市領導更親自下到企業,通過一系列思想工作,終于讓職工認識到工會是職工自己的組織。見時機成熟,工作組趁熱打鐵建立了工會籌備組,并立馬干了三件事:
一是在全廠400多名工人當中,建立起了一支50多人的骨干隊伍,為開展工會籌備工作打基礎;二是教育引導工人,組織工人加入工會,僅一個月就組織了137名工人加入了工會;三是擴大工會在港籍員工中的影響。當時港籍員工有近40人,車間主任以上管理人員都由港籍員工擔任,。
經過工作組堅持不懈的努力,152 0173 3840年12月17日,全國**家外商獨資企業工會——新南新印染廠工會正式成立,由市總工會勞保部部長兼任**任主席,并召開了**次工會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工會委員會。后來市總工會派專職干部黃運芳到廠里接任工會主席、開展工會工作。
全心全意為職工說話辦事
在獨資廠怎樣才能搞好工會工作?這是新南新印染廠工會自建立之初就經常考慮的一個問題。
建會初期,由于工會組織尚未健全,工會認識到,要提高工會的地位和作用,必須切實地考慮職工的利益和需要,盡力為職工多辦實事。
當時,新南新印染廠的普工每個月工資是120元,但通過葵涌勞動管理站招工進廠的工人,每個月都要向葵涌勞動管理站繳納40元勞務介紹費,盡管工人們都覺得這項收費不合理,但難以維護自身權利。
黃運芳了解情況后,立刻以工會的名義到葵涌鎮政府商討這件事情,幾輪協商下來,鎮政府決定不再收取勞務介紹費。經此一事,工會不僅解決了工人們*牽腸掛肚的收入問題,也一下子奠定了工會在工人心目中的地位。
1983年,工會還根據工廠的實際情況,連續為職工辦了多件好事:一是和資方多次協商談判,促使資方改善了勞動環境,廢除原來的12小時工作制,并實行8小時工作制。二是開辦圖書室、籌辦業余英語夜校、開展業余文體活動。三是建立“三訪”制度,即對工傷重病號及時訪,對臨時病號隨時發現隨時訪,對困難戶主動上門訪,還從內地商調醫生辦起了工廠醫療室,解決了職工看病難問題。四是到深圳的屠宰場聯系供應瘦豬肉,解決工人長期吃肥豬肉的問題。五是辦起免費理發服務組,解決了職工理發難問題。六是頂著酷暑實地調研工人在高溫下的工作環境,并帶頭拿出577元為高溫作業的工人購買清涼飲料。在工會影響下,廠方給高溫作業工人每人每月5元高溫補助費,并耗資20多萬港元購置了一批降溫和通風設備。
工會全心全意為職工做好事,真正提高了工會的威信,那時,連港籍職工都忍不住由衷感嘆:“內地工會真的好!”
“對立”不是辦法雙贏才是出路
工會贏得了職工們的信任,但職工和廠方的矛盾、廠方對工會的疑慮依舊重重。
工會建立初期,廠方高層人員并未全心全意支持工會開展活動,而是冷眼旁觀。但新南新印染廠工會絲毫不計較,反而主動與廠方協調各項工作,竭盡所能為企業生產排憂解難。
“國家吸引外商來投資,外商是要掙錢的,‘對立’不是辦法,雙贏才是出路。”黃運芳一上任,就明確了這個理念。
1983年年初到年中,由于工廠主要水源——葵涌河水位下降,加上工廠每天用水量達4000多噸,影響了葵涌電站的發電,電站致函工廠,要求工廠減少用水,否則就拆掉工廠的水泵房。眼看用水矛盾影響生產,廠方著急萬分但又無計可施。工會知道后,主動與廠方高管一起到電站協調,向電站解釋工廠依法注冊,生產用水又是經過政府有關部門批準的,應予保護。電站的同志見是工會的同志來溝通,又講得有理,就與廠方高管一起研究了錯峰用水的方案。
一場糾紛就在工會的介入下解決了,而且還保證了工廠用水,廠方一再表示感謝,承諾以后一定大力支持工會工作。
新南新印染廠工會的工作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在全國獨樹一幟,成為了“三資”企業建立工會的典型。1985年1月,全國總工會在深圳召開首次全國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工會工作座談會,新南新印染廠工會在會上作了經驗介紹。時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的陳秉權在會上贊揚道:“新南新印染廠的工會工作具有開創性、探索性,建議進一步總結推廣。”
之后,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支持下,全市“三資”企業工會工作順利鋪開,并由此開創了我國外資企業工會工作新局面。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