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7 來源:互聯網
近期,服裝訂單回流中國成為海內外關注的焦點。自9月份以來,印度多家大型出口型紡織企業因疫情無法保證正常交貨,而歐美零售商為了確保感恩節、圣誕節銷售季節供貨不受沖擊,將多個本來在印度生產的訂單轉移到中國生產,據了解,前期有工廠連幾個月前的庫存面料都賣空了,廣東、浙江等省很多訂單都排滿了。
印度訂單回流的秘密
10月20日,浙江一家以生產桌布、抱枕為主的紡織企業負責人汪海英接到某國際快時尚品牌客戶的訂單,“印度完成需要三、四個月的時間,他們覺得太久了,我們弄好就花了一周左右的時間。”**批訂單是8000張桌布。
10月中旬以來,與汪海英一樣接到“印度訂單”的三家公司,引發了關于印度大量制造業訂單回流中國的討論。真正讓整個行業沸騰的關鍵是,來自浙江金華的某家家紡工廠幾十萬條ZARA的訂單。
“首都新德里開發區那邊大概有100個工廠沒有復工,主要是一些做服裝紡織品的加工,很多人轉行。”10月23日,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博士、印度新德里金磚智庫所長高興表示。
廣州一家外資檢測機構的業務員林嘉慧說:“今年的確是有回流訂單的情況,一般是從越南、柬埔寨和印尼轉過來,但也是上規模的企業才能接到。”
上市公司當中,新野紡織、蘇美達、海欣股份先后在互動平臺也證實了,海外有一些紡織訂單有轉移到中國的情況,包括印度。
一位大型企業負責人表示,預計回流單的情況可能會持續到明年春天,隨著疫情的發展情況,恢復新的常態化。“還要看看越南、柬埔寨這些。”
業內*近很多討論,覺得這些訂單是應急單,疫情之后會再次轉移。汪海英又覺得有點不服。“我想,按照他們現在的要求,就算要轉應該只是在國內。”
不僅僅是印度,越南、緬甸、斯里蘭卡、孟加拉國等國的紡織成衣出口大國也幾乎同時進入“冬季”......
印度:"不加群"或加速紡織服裝訂單外流
本次聯合簽署RCEP協議的15個國家中,作為創始國之一的印度并沒有選擇加入。
隨著RCEP協議的簽訂,關稅壁壘的削減,簽署合約的15國之間貿易往來也會相比以往來得更為密切,此舉也將進一步促進區域內貿易,其中紡織服裝*為受益。
業內人士表示,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下,不排除印度的部分紡織類訂單工廠將因此而流失掉協定國的訂單。借此協議,未來或有更多的海外紡織訂單流到中國境內工廠。
印度紡織工業聯合會(The Confederation of Indian Textile Industry,CITI)在7月致印度央行行長達斯的一封信中表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本財年總體需求量預計大跌25%~50%。在這種需求量的影響下,有25%左右的紡織廠和制衣廠可能將永久性關閉,導致成千上萬的人失業。
印度服裝制造商協會(CMAI)也在今年表示,如果沒有政府的支持,紡織業可能會裁員1000萬人。
紡織業在印度工業中一直占據著重要地位,但是印度的紡織和服裝行業相當分散,特別是服裝業80%以上都是小微企業,而且印度的原棉和人造纖維對進口依賴很大,由于關稅高造成成本較高,而在疫情來臨后,港口停擺、運輸停滯,進一步打擊了印度的紡織服裝業。目前,中國仍是印度*大的貿易伙伴,2018年印度對中國的出口總額約90億美元,而從中國進口的則高達617億美元,貿易赤字近527億美元。其中,印度的紡織品及原料出口額為18.4億美元,占其對中國出口總額的11.1%。
越南:受制于進口布料,年度出口目標完成無望
越南工貿部向國會提交的*新報告顯示,紡織品服裝業年出口額近400億美元,需要布料100億米,但是國內布料產能僅有23億米,自給率大約25%,大部分布料依賴從中國、中國臺灣地區和韓國進口,越南國內服裝加工業僅停留在產業鏈縫制環節,附加值低,難以達到越歐自貿協定規定的原產地標準,所以不能完全享受越歐自貿協定帶來的利益。
由于韓國已與歐盟簽訂了自貿協定,服裝企業要想從越歐自貿協定中受益,就只能從韓國進口布料。但是目前從韓國進口的布料只占15.2%,54.9%需從中國進口,12.1%從中國臺灣地區進口。
影響越南國內布料產能的主要原因是棉花、紗線、染整等配套行業跟不上服裝加工需求,尤其是環保部門對發展染整業的限制,嚴重制約了布料生產。同時,從源頭發展布料生產需要巨額投資,要想解決80億米布料生產缺口需投資300億美元,這是制約布料生產的瓶頸。
越南工貿部表示,由于消費市場萎縮,紡織服裝企業已調整產品結構,從生產傳統產品轉向快速適應性產品,如從高檔西裝,高檔襯衫,改為工作服,針織服裝和傳統襯衫等,以維持生產和經營活動。
另據越南《工貿電子報》11月2日報道,前10個月越南紡織服裝出口預計為247.6億美元,同比下降9.3%。預計全年出口330-350億美元,同比下降10%。即使紡織服裝出口市場正在恢復,但仍難實現年初設定的目標。
疫情之下,越南紡織服裝業似乎顯得有點脆弱,由于國外疫情仍在蔓延,越南紡織品和鞋類的訂單量下降明顯。為度過這一經濟寒冬,越南制造商正紛紛采取措施控制成本。越南一家服裝制造商巨頭Vinatex有200多家工廠,集團內有多達10萬名工人,但是來自國外的訂單減少,該公司正計劃讓至多50000名工人休假。
數據顯示,越南紡織業是該國出口市場的重要部分,2019年占出口總值的10%左右。越南紡織業*度依賴海外訂單,除了中國以外,美國和歐洲都是越南*大出口市場之一。自今年3月以來,歐美市場需求銳減,導致越南紡織服裝出口黯淡。一季度出口額下降2%,二季度出口額大幅下降27%,三季度稍有起色,但仍面臨困難,預計今年越南紡織服裝出口*多達到350億美元,同比大幅下降了10%。想要在短期內尋找其他替代市場絕非易事,而如今疫情*嚴重的地區正是美國和歐洲,因此可以預計,今年美國和歐洲客戶的訂單將大幅下降,預計不會出現較快的回升。
孟加拉國:歐美第二波疫情加劇訂單危機
據孟加拉國《每日星報》11月16日報道,由于新冠病毒疫情期間孟國內外需求下降,孟大多數服裝類上市公司的利潤在7至9月下跌。在達卡證券交易所上市的56家紡織服裝公司中,有39家公司發布了**季度財務報告。其中,有15家公司公布的利潤低于去年同期。孟出口促進局數據顯示,在7至9月,孟紡織行業出口收入同比下降5.78%,至38.8億美元。
Covid第二波恐慌削弱了進口訂單!孟加拉國的進口訂單在10月份下降了近14%,原因是在美國和歐洲的第二次冠狀病毒浪潮中,服裝出口商縮減了對紡織品的購買。
中央銀行的*新數據顯示,10月信用證的開證額度從一個月前的44.3億美元降至38.3億美元。同樣,按價值計算,信用證的結算(通常稱為實際進口)從10月份的37.1億美元下降至10月的33.4億美元,降幅超過10%。
孟加拉國銀行(BB)的一位**官員在與富裕談話時說,該國的總體進口量再次下降,因為第二波冠狀病毒感染浪潮席卷了美國和歐洲國家,這降低了對成衣的需求(RMG)產品的孟加拉國。此外,這位央行行長將這次衰退歸因于全球經濟從大流行中意外減速。
BB數據顯示,10月,紡織品背靠背進口的進口信用證的開張量從2020年9月的5.4670億美元下降至4.3152 0173 3840億美元,跌幅超過21%。
在分析了過去八個月的數據后,發現進口下降趨勢始于孟加拉國冠狀病毒爆發后的今年4月。
在全國范圍內重新啟動總體業務活動后,6月份的進口有所增加,但從2020年7月起再次開始從國外采購下降趨勢。進口下降趨勢一直持續到8月。
RMG企業家密切關注大局,因為他們擔心孟加拉國主要出口目的地的西方國家,爆發新一輪Covid-19大流行病。
喬杜里指出:“由于持續的Covid-19大流行,服裝行業的供應鏈中斷仍在繼續。”
另一方面,10月份原棉的進口訂單從一個月前的1.942億美元增加了近20%,達到2.371億美元,而資本性機器的信用證的開通額從4.098億美元增加到4.428億美元。
斯里蘭卡:出口同比大降兩成
斯《每日金融時報》10月15日報道,斯里蘭卡服裝行業已成為新冠疫情的受害者,今年前9個月,斯服裝和紡織品出口額同比下降21.97%,至31億美元,這是五年來的*低水平,*高紀錄是2019年的39億美元。
據斯聯合服裝協會論壇(JAAF)消息,今年前9個月,斯對美服裝和紡織品出口同比下降22.15%,為14億美元;對歐盟出口同比下降21.36%,為13億美元;對其他國家/地區出口同比下降23.25%,至4億美元。
緬甸:原料供應不足
《緬甸全球星光報》報道,依據緬甸商務部統計顯示,2019/20財政年度成衣業出口達42.8億美元,較上年同期46億美元衰退6.95%。
緬甸成衣業出口歐盟國家享有優惠關稅,故為傳統出口主力項目,約占總出口金額30%,本年度由于受到新冠疫情沖擊,成衣原料進口受阻,國際市場需求減緩及取消訂單等負面因素影響,導致部分成衣廠關閉,已造成數千名從業人員失業。
為避免疫情沖擊國際交通造成原料供應不足,專家建議政府與民間單位合作建立完整的紡紗、織布、染整、車縫制造等供應鏈來應對。
約旦:已部分轉產
佩特拉通訊社近日報道,約旦工業協會表示,今年前9個月約旦服裝和皮革出口額8.99億約第(約合12.7億美元),同比下降15%。預計今年第4季度行業出口還將惡化,降幅可能達到25%,預計在2021年初逐漸恢復正常。當前約旦部分服裝和皮革企業已轉向生產口罩、防護服、防護鞋,滿足當地需求并創造就業。該行業出口規模達5.5億美元,有潛力創造3.3萬個工作崗位。
《約旦時報》報道指出,周末銷售占約旦服裝總銷售額的50%,冬季銷售準備工作從9月已開始,但目前90%商品都堆積在倉庫中。服裝零售業陷入停滯,商家虧損嚴重,應立即采取行動改變這種不確定局面。
為增加現金流,彌補員工工資、水電費用和成本,預計本銷售季商家將提供折扣價格,導致市場競爭激烈。目前約旦服裝零售業約有1.1萬家商店,占主要商業中心60%店鋪。服裝進口國主要為中國(占50%以上)、土耳其、印度、孟加拉國、埃及和歐洲國家。
來源:中國紗線網整理自浙江貿促、經濟觀察報(ID:eeo-com-cn)、21世紀經濟報道、金十數據,轉載請注明中國紗線網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