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7 來源:互聯網
隨著國內疫情趨于穩定,口罩及其生產原料由初期的“一罩難求”到現在的“打破底價”,相關上下游企業在短短幾月間經歷了一場過山車。
在疫情前期,生產口罩的熔噴布等原材料難尋。疫情前每噸2萬元的過濾效率90%及以上熔噴布,*高漲到七八十萬元。現在降到每噸20多萬元。一次性醫用口罩從4月平均三四元一個,到現在一包20只裝的只需要36元。中國南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秘楊昕宇表示,價格下降更多的可能是KN95、N95口罩,因為它本身用量比較小,尤其隨著天氣逐漸變熱,佩戴的舒適度不是那么強。
產能過剩
上游生產企業陸續停產
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對于有“中國醫療耗材之都”之稱的河南省長垣市來說,擴產能是“人命關天”的緊迫任務。
截至6月5日,長垣市醫用防護服、醫用外科口罩、醫用防護口罩日產能分別達7.4萬套、750萬只、120萬只;分別是疫情初期的105倍、5.1倍、214倍。
不過,隨著國內疫情形勢的變化,口罩市場也發生變化。6月2日~5日,記者在長垣市走訪獲悉,因國內口罩市場產能過剩,從四月中下旬開始,該市多家醫療器械企業的口罩生產線陸續停產,口罩工人轉產回原來的產品線。
6月4日,在當地規模靠前的河南省健琪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負責人田書增告訴記者,廠里的口罩生產線已經停了10多天,還在消化庫存,“N95口罩**也就賣幾萬只,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幾十萬只”。
田書增說,防護服生產線比口罩生產線還早停幾天,現在也是在消化庫存,“賣不太動”。
河南飄安集團有限公司前身為長垣縣醫用衛生材料廠,已有31年歷史。其副總經理韓存太介紹,5月10日,該廠防護服生產線就停了,現在還庫存100多萬套,很愁銷路。口罩生產線四五天前也停了,也有一些庫存,正在消化。
新鄉市華西衛材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崔勤峰表示,長垣市六七十家企業,現在口罩生產線開著的,還有十幾家。
多名業內人士分析,疫情期間國內口罩企業井噴,疫情后必然面臨洗牌。那些改行或轉型生產口罩的,很容易被淘汰,因為沒有成熟的銷售體系。活下來的企業,競爭會更加激烈,品牌、質量、創新、銷售、產業鏈都是關鍵因素。
理智消費
藥店口罩從排長隊到隨便買
在北京市朝陽區一家藥店里,店員告訴記者,目前在售的口罩有近十種,從一次性醫用口罩到醫用外科口罩,再到曾經見都見不到的KN95口罩、女生喜歡用的韓版KF94立體口罩,以及花花綠綠的兒童專用口罩,一應俱全。
“跌得太快,一批一個價”,店員為記者介紹了現在賣得*好的一款一次性醫用口罩,“四月份還是平均三四塊一個呢,現在一包20只裝的只需要36塊錢。”
“我們屬于連鎖藥店,貨都要從廠里拿,價格基本都是統一的,廠里定價多少我們就賣多少。原料價格降了,廠里便宜了,我們零售價就便宜了。”店員解釋道。
就算價格降下來了,不同于年初“看見多少要多少”的搶購心理,店員說,*近大家*多買個一兩包,隨用隨買。“有來買口罩的人提起過今年秋冬可能會有第二波疫情,但如果囤口罩的話,肯定也愿意在網上買更便宜的。”
店員還提到,*近來買口罩的大多是出門忘帶口罩,來買了應急的人。為此他們也特意把口罩拆賣,兩塊錢一個,銷量還挺不錯。
硬拼還是出口?
口罩行業迎來大洗牌
國內疫情好轉,口罩市場飽和;國外疫情繼續蔓延,不少口罩商將出口視為*后的救命稻草。據央視財經報道,不少企業紛紛轉型,加班加點地趕制來自國外的新訂單。另一方面,由于出口標準門檻提高,一些企業的口罩遭遇了賣不出去的困境。
隨著國外疫情暴發,國外口罩需求量大幅增加。深圳三諾集團董事長劉志雄表示,目前,企業共出口口罩1億多只,已出口到印度、俄羅斯等20多個國家。其智慧健康事業部總經理薛俊峰談到,為了滿足訂單需求,目前企業生產實行三班倒,一次性口罩日產量達到1000萬片。以往傳統口罩機日產量約為5萬片至8萬片,高速口罩機日產量可達100萬片,企業專門引進了高速口罩機。
與薛俊峰所在企業紅火的生產景象不同,安徽一家口罩企業生產車間顯得十分冷清。公司副總經理姚偉表示, 從3月中下旬到5月初,產品供不應求。但5月中旬之后,國外客戶對資質要求不斷提高,他們一直卡在資質上。
“國外客戶點名要中國商務部白名單企業生產的口罩,我們早在1個月之前,積*申辦歐盟CE認證和國內商務部白名單。”他說,為了降低風險,這段時間只能將企業暫時停工,企業前期投資的20條KN95生產線,接近一半的生產線處于停工狀態。
類似情況的口罩企業不在少數。根據4月10日海關總署發布的53號公告,很多沒有醫療器械產品證書的民用口罩生產廠,無法通過海關檢查出口。這就使得國內的口罩行業出現了冰火兩重天的局面——符合標準的“大廠”拼命提高產能,“小廠”只能暫時停工,申辦出口資質。
與此同時,口罩相關企業注冊量增速放緩。天眼查數據顯示,5月份,口罩相關企業注冊量有所下降,月新增10283家,相比4月環比下降70.84%;5月份,熔噴布相關企業注冊量為152 0173 3840家,相比4月環比下降57.60%。
業內人士表示,對于那些疫情發生后匆忙投資興建、生產水平無法達標的口罩廠來說,將面臨大量關停。對于那些本身生產質量達標,只因資質申請排隊時間過長,導致短暫出現經營困難的企業,仍有活下來的希望。
劉志雄表示,因為白名單在不斷更新,不代表現在沒上白名單的企業質量不好。中小口罩廠未來的出路可能是被大工廠去收購、合并,行業將面臨新一輪洗牌。
“對于口罩來說,現在的核心競爭力就是質量和價格。”相關專家表示,不論是想要取得資質出口的,還是想要在國內競爭中殺出血路的口罩企業,生產出優秀的產品都是**位的。
來源:澎湃新聞 中國新聞網 央視財經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