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7 來源:互聯網
“千人紗、萬人布”,是人們對傳統紡織業的老印象。但在長樂,借助數字經濟賦能先進制造業的東風,紡織這個昔日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近日,記者來到位于長樂的福建長源紡織有限公司,探尋全國**批兩化融合(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貫標試點企業的“數字蝶變”歷程。
變制造為“智造”
萬錠用工數由200人降至25人
走進長源紡織的綠色示范車間,只見上萬平方米的廠房干凈整潔,數十排機器正在高速運轉,但只有幾位工人在來回巡視。這頭,粗紗產品剛剛下線,就排隊“搭乘”空中的自動化軌道,前往另一頭的細紗設備,進入下一道工序;絡筒過程中機械手將兩端線頭握在“掌中”輕輕一捻,眨眼間就輕松完成了紗線的接頭工作,無接頭化率達****……
公司總經理助理王兆生從事紡織業已經30多年,看著眼前的智能設備,回顧過去老企業的生產情景,他感慨萬千。“以前紡織車間人頭攢動,一臺機器要搭配多名勞動力,車間里噪音大、棉絮紛飛;現在自動化程度高,工作環境明顯改善,一個人就能照看多臺機器。”王兆生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紡織產業萬錠用工平均數約為200人,如今長源綠色示范車間的萬錠用工數僅為25人。
長源的制造變“智造”,源于2013年開始的兩化融合。現在的長源不僅擁有先進的生產線,還在信息集成處理運用上有所突破。
走進長源的“數據中樞”——生產過程信息集成及處理系統控制室,幾臺電腦屏幕上正在滾動更新產品數據及車間設備、生產環境實況。每臺設備當天消耗了多少電能、“經手”生產了多少產品,現在是哪個班組當值,工人到崗情況如何……登錄系統一看便知。
“系統通過500多幅畫面集中監控,實時顯示全部工序及設備的生產與運行信息;40000多點數據實時集成、分析與處理,實現了生產全過程管理信息化和數據化,可實時控制、調整,掌控廠內各車間、生產線的動態并實現生產過程故障診斷、報警,以及質量監控與分析。”生產廠長、工程師潘六一介紹。
信息化、數據化、智能化,為長源贏得了更低的用工成本與生產耗能。與改造前比,現在生產一噸紗一年還能減少10千瓦時~20千瓦時用電,對于年產能超10萬噸的長源而言,一年*少能省下60萬元的電費。
變單打獨斗為強強聯合
政企學研“智囊團”助數字升級
近日,長源紡織又迎來了一群“老朋友”——鄭州輕工業大學電氣信息工程學院的王永華教授和他的團隊。他們此行,是為長源的數據集成軟件謀劃新的升級方案。
“我們與鄭州輕工業大學的合作在試水兩化融合時就開始了。他們是當時業內*早嘗試紡織行業數字化改造的高校之一,我們從他們那里引進了工業現場總線PROFIBUS技術。”王兆生說,先進軟件技術引入車間,并不意味著就能直接進入智能化運行,還需要軟件與車間硬件的進一步“磨合”。為此,長源還與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西安工程大學、東華大學及臺灣逢甲大學等院所、高校密切合作,“專家團隊駐扎廠內,結合企業具體情況,根據我們的產品品種、技術工藝等,量身定制生產線的數字化改造方案。”在這方面,省、市、區有關部門都提供了相應指導與政策支持,幫助協調難題,滿足企業需求,通過政企學研結合,協同推進了長源紡織的數字化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不僅如此,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工程大學名譽校長姚穆還帶領團隊,在長源成立了院士工作站,在企業開展戰略咨詢、創新指導和技術培訓服務。
強強聯合增長了長源的“內功”,也促進了長源技術工人的自我提升。已在紡織生產一線工作23年的孫遠秀,利用業余時間鉆研智能化、信息化紡紗設備的技術要領,研究出一套傳統與創新相結合的新型紡紗操作法。她也從入行時的細紗擋車工,成長為如今的全國棉紡織行業“傳承大工匠”,在長源紡織“傳、幫、帶”出一批又一批愛崗敬業、技術高超的紡織女工,她的徒弟羅洪偉以精湛的操作技藝,近期獲得“全國紡織行業技術能手”榮譽稱號。
變受制于人為自主創新
數字模擬助力綠色產品研發
對長源來說,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改造*終的落腳點,在于滿足客戶對于穿的更高要求。
近年來,一種制造過程低碳環保、棄后對環境無污染的綠色纖維紡織材料成為市場新寵。“但此前這類產品的國外原料價格高,核心技術也一度被國外壟斷,想打造我們的自主品牌難度不小。”長源紡織技術(研發)中心主任陳安邦博士介紹說,“后來,我們與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合作,使用他們的綠色纖維原料,依托智能化生產線開展研發試驗。數字化在研發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我們通過數據系統,可以快速讀取原料參數,進行適時調整,還能以模擬測試的方式,了解不同配比產生的不同效果,讓研發流程更加順暢高效。長源自主研發的綠色纖維產品,通過了國際權威技術機構檢測,各項技術質量指標優良,制成的面料柔軟、輕薄、親膚,去年投入市場后便訂單不斷。今年,該產品被列入省工信廳公布的重點新產品推廣目錄,成為**入選的紡織紗線產品,同時榮獲全國紡織產品開發貢獻獎。”
“長樂涌動的數字經濟浪潮與創新風氣,*大鼓舞著我們在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上加大投入,創新發展為長源紡織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近期獲得全國制造業單項**示范企業殊榮。”王兆生透露,目前他們正在積*推動落實“功能性紗線智能化技改項目”,一次新的“蝶變”正在孕育。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