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下旬,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發布了《2019年第三季度全國招聘求職100個短缺職業排行》,其中和紡織行業相關的是紡紗工、開清棉工、織布工、縫紉工等。
該排行來源于全國102個定點監測城市的人力資源市場招聘、求職數據,還是有一定參考價值的。
(短缺職業排行截圖)
這個排行榜猶如一塊投入水池的石子,激起千層浪。來自中國紗線網網友的評論集中在一線工作太辛苦了,年輕人都不愿意干這一行。
我承認,身邊很多人,包括紡織專業的大學畢業生也會經常說到這個觀點。初看,這個觀點似乎很有說服力,走心走腎,但是如果把這個觀點放到其他制造行業是不是也成立呢?比如鋼鐵行業、化工行業等等。
一線員工斷層并非紡織行業孤案,中層管理人員也面臨青黃不接的窘況。為什么會出現這個情況呢?
曾經輝煌過的紡織業怎么了?曾經的紡織業也有過輝煌的歷史,在國家經濟建設中擔負著重要的責任。八十年代,能夠進國營企業當一名紡織工人可以說是一件非常值得羨慕的事情。那個時候,也沒有什么互聯網等新經濟,職業可選擇性也比較少,大家都看中了紡織行業,因此大學生源充足,集中了大量的優秀人才,現在活躍在中國紡織業的**管理人員,很多都是中國紡織大學等紡織院校的畢業生。
但是到了90年代,紡織行業出現了大規模的倒閉現象,光是上海就有50萬紡織工人下崗,紡織行業的前景一片黯淡,誰會與一個在當時看來的“夕陽產業”為伍呢?于是各大紡織院校紛紛改名,將校名中的紡織二字替換為理工、工業等更宏大、更符合人們心理預期的字眼。現在校名中**保留紡織元素的就是武漢紡織大學,對于紡織人士,不知道是該欣慰還是痛心?
現在的學生高考**專業是紡織的估計少之又少,某網絡招聘平臺統計的數據,2019年熱門新興行業應屆畢業生崗位前五是游戲、信息安全、5G、物聯網、新能源。應屆畢業生平均期望薪資*高的五個行業分別是:金融、互聯網、電子/通信、能源/化工/環保、文化/體育/娛樂。代表畢業生期望*高的幾個行業,沒有一個和紡織有關系。
我的堂弟去年高考,我曾建議他報考紡織專業,講了各種好處,但是他*終還是選擇了電力專業,理由是電力是現在的熱門,工作穩定,薪資豐厚。
這樣的選擇也無可厚非,畢竟家長和孩子選擇專業都是沖著好工作去的,現在社會給家長們造成的集體意識就是互聯網、金融、電力等是熱門行業,出來賺錢多、賺錢快。而對其他專業則知之甚少,其中的好處自然也是忽略不見的。
不僅是家長有如此看法,很多從業者如果不是轉行機會成本過大,不也想轉行去做房地產、金融嗎?
對于社會導向,希望大家更加理性看待紡織行業,從目前的發展趨勢看,紡織產業未來必定也是科技密集型產業,用智能化解放人類的手腳,用自動化、大數據提升機器運行效率。
輸在起跑線上,但是人生是長跑據某網絡招聘平臺數據顯示,2019年應屆畢業生平均起薪5610元,平均薪資*高的十個應屆畢業生技術類崗位起薪1萬元,都是與互聯網有關的技術性工作,架構師薪資更是高達152 0173 3840元。如果再加上年終獎,一年15萬元應該不成問題,這個薪資對應到紡織行業,至少要到銷售負責人一層才可以拿到,如果單純搞生產,又沒有做到很高的管理崗,日子可能也就一般般了。
選擇不同行業,短期結果完全不同,一畢業就少奮斗很多年,他們何樂而不為呢?尤其現在房租貴、房價高、生活消費水平也高,面臨這三高,畢業生選一份起薪高的工作也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再工作兩到三年,一年20~30萬元也不是不可能的事,而在中國的紡織行業,如果不做到廠長,想拿30萬幾乎是不可能的。
我之前看到一篇報道,華為給8位學霸開出201萬元的年薪,超高薪資的背后反映出華為對人才的重視,也反映出互聯網行業的高利潤和高福利。
國內的互聯網薪資到底有多高呢?阿里巴巴薪資30k-50k的占比58.3%,騰訊30k-50k的占比44.1%,滴滴30k-50k的占比43.2%……
OMG,這大額薪水,簡直厲害的不要不要的,在二線城市,也是兩年一套房首付的節奏。
從起薪上,紡織行業就輸在了起跑線上。現在是一個急功近利的時代,如果從速成上選的話,互聯網肯定是不錯的選擇。
在教育上有一個詞很出名,叫延遲滿足,高起薪是立刻滿足,紡織行業是要具備豐富的管理、行業經驗才能拿到高薪,只是這個薪水要延遲幾年才能得到,這就是延遲滿足,從事傳統行業就是要學會延遲滿足,先下好苦功,把基礎打扎實,這樣以后才能走得更遠。
呼吁重視職業、實踐教育現在的家長自己吃了很多苦,哪會讓孩子再進工廠吃苦,在他們眼里坐辦公室,做領導才是上佳選擇。
即使國家引導了很多年,要開展職業院校教育,培養應用型人才,但是能上本科的學生有多少會自發去大中專職業院校去學一項技能。雖然我們看到某一項技能工種工資很高,但是那也是別人的談資罷了,真到自己選擇時唯恐避之不及。
職業教育*發達的是德國,在德國,孩子初中畢業后,家長很愿意讓他們讀職業教育。
職業教育常被視為德國經濟發展的秘密武器,德國的職業教育之所以吸引人,因為德國技師的收入可觀,在社會上的地位同學士相等,同樣受人尊重。
現在,本科院校存在的問題是培養了很多理論人才,但是實踐性教學和操作比較缺少,我們看到一個紡織工程本科畢業生大學畢業前竟然沒有去過工廠,沒有親自動手操作過機器,到工廠實習后,機器都認不全,有遠見的企業會專門指定師傅長期培養,下工廠,看設備,但是能吃下這個苦的學生有多少?*怕的是全套學過之后,吃不了工廠的苦,卷鋪蓋走人,企業的良苦用心付諸東流。
我們呼吁本科院校要增加實踐方面的教學實踐,指導學生從機器上了解各種構造及原理,讓學生在動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帶著問題去學習才能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中國紗線網制作了《中國紡織行業存在的問題》專題,請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