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7 來源:互聯網
今年超2萬億元史無前例的減稅降費規模下,有些地方財政減收,甚至可能影響一些地方減稅降費政策的落實。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時隔3年國務院再次出手,調整中央與地方收入劃分,目的是在穩定當前收入分配總體格局下,緩解地方財政運行困難,支持地方政府落實減稅降費政策。
10月9日,國務院印發了《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后調整中央與地方收入劃分改革推進方案》(下稱《方案》),核心內容有三點:**大稅種國內增值稅維持了現有央地“五五分享”不變,給地方吃下一顆“定心丸”;對地方增值稅留抵退稅50%采取均衡負擔機制,緩解部分地區留抵退稅壓力;后移消費稅征收環節并穩步下劃地方,增加地方財政收入。
“在當前大規模減稅降費背景下出臺這一《方案》,非常及時且有必要。延續此前過渡期的增值稅五五分享將有利于穩定市場預期,激發地方積*性,培育優勢產業。一些地方增值稅留抵退稅負擔減輕,可以讓留抵退稅這一減稅新政更好地落地。而作為中央稅種的消費稅首次部分劃給地方,則是地方稅體系構建的一個破冰舉動?!敝袊ù髮W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介紹。
增值稅維持“五五分享”穩預期
152 0173 3840年中國實施了分稅制改革,根據央地政府間關系劃分了中央稅、地方稅和中央與地方共享稅種。地方*主要的稅種是營業稅,不過為了避免對企業重復征稅,近些年營業稅改增值稅,2017年營業稅正式被廢止,地方因此喪失了主體稅種。
為了保證中央和地方財政收入格局不變,2016年國務院發文改變了央地共享稅種增值稅的分享比例,即由此前的中央與地方按75%和25%分享,改為中央與地方各分享50%,這保障了地方既有財力,維持了中央和地方財力大體“五五”格局。
不過,增值稅五五分享只是一個2~3年的過渡期政策,國務院會根據央地權責劃分和地方稅體系構建等改革情況,再來研究是否適當調整。此后學界有部分專家建議,在一些中央稅種劃給地方的前提下,降低地方增值稅分享比重。這一收入的不穩定性讓地方政府官員比較擔心,也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地方政府行為。
不過,此次《方案》繼續保持增值稅收入央地劃分“五五分享”比例不變,即中央分享增值稅的50%、地方按稅收繳納地分享增值稅的50%。
施正文認為,這次改革原則是維持中央與地方財力格局不變,增值稅占了全國稅收收入的四成,因此短期內難以再(大幅)調整,依然維持現行分配比重,將進一步穩定社會預期。未來隨著央地權責劃分改革進一步推動,以及地方稅體系完善,增值稅比例仍有望調整。
財政部數據顯示,去年國內增值稅首次突破6萬億元。今年前8個月國內增值稅收入44908億元,同比增長4.7%。
減輕基層財政退稅壓力
上海財經大學教授范子英推算,今年2萬億元減稅降費中,中央財政大概承擔8000億元,地方財政承擔12000億元。因此地方政府對減稅降費的支持,是政策能否“落地”的關鍵。
目前各地不折不扣落實減稅降費政策,今年前7個月全國累計新增減稅降費13492億元,全年有望超過2萬億元。受減收影響,今年全國財政收入增速較小,其中前8個月地方財政收入同比增長僅2.8%,十多個省份收入出現下滑,十分罕見。
在多項減稅降費政策中,近期各地開始給符合相關條件的企業增值稅留抵稅款予以退稅。
增值稅納稅人當期銷項稅款不足以彌補其進項稅款時,其差額稱為留抵稅款。2018年以前,我國對增值稅留抵稅款不予退稅,而是讓企業結轉下期抵扣。這樣做相當于企業預繳稅款,占用了企業現金流,對前期投資巨大的制造業、高科技重資產企業不利。
為了減輕企業現金流壓力,2018年,我國開始對部分先進制造業等行業試點退還部分增值稅留抵退稅。今年試行增值稅期末留抵稅額退稅制度,符合條件的納稅人可以向主管稅務機關申請退還增量留抵稅額,9月部分先進制造業企業已經拿到了退稅,10月份更多的合規企業將獲得退稅,這對地方財政收入又是一大考驗。
這次《方案》調整完善增值稅留抵退稅分擔機制,目的正是減輕一些退稅較多的地方財政壓力。
在保持增值稅留抵退稅中央與地方“五五”分擔比例不變的前提下,增值稅留抵退稅地方分擔的部分(50%),由企業所在地全部負擔(50%)調整為先負擔15%,其余35%暫由企業所在地一并墊付,再由各地按上年增值稅分享額占比均衡分擔,墊付多于應分擔的部分由中央財政按月向企業所在地省級財政調庫。
范子英介紹,因為增值稅收入央地各分享50%,因此退稅也應該是各退50%。但問題在于增值稅是一個鏈條稅,有很多環節,不少環節增值稅收入留在其他地方,但退稅卻由退稅企業所在地承擔,負擔較重。因此這次《方案》采取均衡機制,更加合理。
施正文表示,如果增值稅留抵退稅分擔機制不合理,地方財政沒錢來退給企業,那這項退稅政策實際將無法落實。這次退稅分擔機制改革后會更加公平,也保障了這項減稅政策更好地落地。另外,《方案》要求合理確定省以下退稅分擔機制,切實減輕基層財政壓力,這也就要求省級政府要多承擔些退稅金額。
消費稅部分劃歸地方充實收入
地方失去主體稅種后,中央要求進一步健全地方稅體系,比如2018年新開征的環境保護稅全歸地方,成為地方稅。但市場預期的消費稅劃歸地方卻一直沒有實質性動作。
此次《方案》則揭開了消費稅部分劃歸地方的序幕。
《方案》稱,按照健全地方稅體系改革要求,在征管可控的前提下,將部分在生產(進口)環節征收的現行消費稅品目逐步后移至批發或零售環節征收,拓展地方收入來源,引導地方改善消費環境。
其中,具體調整品目經充分論證,逐項報批后穩步實施。先對高檔手表、貴重首飾和珠寶玉石等條件成熟的品目實施改革,再結合消費稅立法對其他具備條件的品目實施改革試點。改革調整的存量部分核定基數,由地方上解中央,增量部分原則上將歸屬地方,確保中央與地方既有財力格局穩定。
范子英認為,消費稅比較適合作為地方稅種。消費稅目前征收環節基本在生產環節,劃歸地方稅需要將征收環節后移至批發零售環節,這就可以確保稅源從生產地改為消費地,更加合理科學。
施正文介紹,消費稅不會全部劃歸地方,而是將部分稅目的增量收入給地方。目前先從高檔手表、貴重首飾和珠寶玉石這類收入很小的稅目入手,因為這類稅目征管比較完善。未來在批發零售環節征稅的消費稅稅目會更多,其中規模較大的成品油可能納入。部分消費稅的增量部分劃歸地方可以增加地方財政收入,激勵地方優化營商環境和消費環境。而改革的消費稅存量基數仍歸中央,也保障了中央收入穩定。
為了避免地方故意做低消費稅基數,從而獲得更多的增量收入,此次《方案》明確提出防止一些地方人為干預稅收、突擊做基數。另外嚴肅查處各地干預企業經營、操縱稅源分布、地方市場保護等違規行為,防止為了短期和局部利益,搞違規政策洼地。
“這次《方案》解決過渡期后的增值稅央地收入分成問題,緩解增值稅留抵退稅地方財政壓力,引入消費稅健全地方稅體系,是央地財政關系規范化的重要一步?!敝袊鐣茖W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志勇說。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