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7 來源:互聯網
日本是個貿易立國的國家,但對出口到其他國家的軍工產品,和美國、歐洲主要國家一樣對一些國家是進行限制的,比如對中國,不過,對同盟國過去并沒有限制。在貿易上,日本對美國、韓國等列在其“白名單”中的國家也無特殊限制,但從8月28日起,韓國將不在“白名單”上。
日韓之間并非在軍事同盟上出了問題,而是出于歷史問題上的長期不和。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對出口對象國重新進行分類,細化為A、B、C、D四個組。以往享受優惠的“白名單”國家歸入A組,唯韓國被轉入適用“特別一般一攬子許可”的B組,包括中國在內的大部分國家在C組。此外,日本*近的確有不少動作在強化對外出口管控,限制一些國家對日投資。這里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特別是對中國的影響。
現代技術大都具有“雙重”特點,和平時期可以民用,戰時用于軍事。比如航天中的火箭技術、GPS導航技術等。中日、中美之間在航天等方面的技術合作本來就不多,今后隨著美國、俄羅斯主導的國際空間站被淘汰,中國空間站建立,中日、中美之間在航天領域的差距不僅會縮小,而且可能會出現中國超越美日的情況。所以,日本在火箭、GPS等整合技術上對中國實行限制的可能性不大,但在個別材料、零部件、技工技術方面,繼續限制企業與中國往來的狀況將會繼續下去。
日本在其他更多技術方面進行限制,在于其要維護技術**地位,這些技術和軍事沒有直接關系,但需要以國家安全的名義,不讓先進技術流入到中國等國家。碳纖維的制造及加工技術,機器人關節中使用的重要微型馬達的制造技術,加工過程中的控制技術及加工訣竅,半導體生產中使用的某些氣體、清潔劑、研磨訣竅等屬于這個領域。相關技術多且專業,用量不一定大,也不一定不可或缺,但這是*終產品能夠獲得高質量或進行大批量生產時需要的。
還要注意到,研發以加速度方式推行時的技術陳腐化問題。我們在十年前使用的翻蓋手機,其電子連接技術基本是日本控制的,但手機智能化后,翻蓋技術迅速被淘汰。再比如,如果25年或30年后汽車不再使用汽油發動機,現在的燃油車技術幾乎完全失去作用。IT方面更是如此。20年前,所有人都需要懂一些編程的知識,否則無法使用電腦,但現在普通人不會編程。
技術的保有量,可能是一個國家的論文數量、專利申請數量、工程師總量、大學理工科教授的總量等。小國可以在某個方面具有某些優勢,但不能全面保有工業所有領域的全套技術和全產業鏈的生產技術。相對來說,在中國之外找到一個保有全面研發、制造、使用的國家會非常困難。日本市場嚴重不足,美國缺少大規模制造能力。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對某些技術的出口限制,還具有多么大的意義,就會變得很難說。
日本的確在限制某些國家的企業到日本去投資。但過去,比如從152 0173 3840年到1980年,日本的工人運動很激烈,日本周邊發生過朝鮮戰爭、越南戰爭,誰也不知道戰爭會不會影響日本發展,世界上也沒有哪些國家肯去日本投資。現在,日本局部的技術做得很精湛,但建設平臺、構筑世界生產體制的能力不足,宏觀上去日本投資依舊沒有魅力。這些年并未見美國等大量投資日本。
以日本人對中國工業及生產管理的通常看法,中企并購日本生產型企業非常難。很多中企去日本主要是看中房地產、旅游業務,真正去并購生產某些零部件的企業幾乎沒有。日本出臺政策防范外資并購可以理解,但那些企業本就不會輕易和中企合作,更不用說并購了。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