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我國紡機設備的技術水平有了突飛猛進的提高,不僅基礎較好的棉紡成套設備智能化程度明顯提高,即使相對薄弱的印染、非織造設備也都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在感受著這些成績的同時,國產紡機設備的可靠性卻依然是一個揮之不去的尷尬問題。據調查,高達81.5%的用戶企業認為國產紡機的穩定性較差,由此可見,國產設備可靠性與用戶的需求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那么如何才能縮短這種差距呢?
可靠性差距
據紡企反映,國外的設備到了企業,經過安裝調試,一個星期后就能平穩運轉起來;而國產設備往往是一個月后才能運轉起來,三個月之內還得有人進行跟蹤,而且還經常出現小毛病,不得不停車檢修,不僅降低了效率,而且還增加了企業的維修成本。
與進口紡機相比,國產紡機設備總體水平還存在著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一是主機早期故障率較高,可靠性指標差距大,全壽命周期費用偏高;二是產品質量或精度一致性差,早期失效、壽命指標低于國際**產品水平;三是設備使用磨合期長,不適應用戶優質、高效、低耗的要求。要提高紡機可靠性,需要注意生產、管理、制造等各個環節,還需要多方面的和諧配合。目前紡機企業對產品可靠性的重視程度已普遍提高,不少企業在提高產品可靠性上進行了努力。
差不多思想
國內許多企業抱著差不多的思想,甚至覺得沒有必要做得太**,機器用不了幾年,做得再精致再好也難逃淘汰的命運。有了這種思想,自然很難生產出好的產品。國內企業往往認為,產品的可靠性、產品的質量是靠檢驗人員來把關的,而國外知名紡機企業除了對外協件有檢驗以外,自己的零件與裝配是沒有專門的檢驗機構和檢驗人員的,每道工序、每個崗位都要進行自檢。這就是我們與國外先進企業的一個非常大的差距。
企業決策層的觀念對提高產品可靠性起著重要的作用,很多經營者對可靠性的認識不清或存在誤區,使企業缺乏有效的可靠性管理和機制。企業重視可靠性的程度愈高,產品可靠性的實質提升的幅度愈大。
系統集成性
可靠性是貫穿從設計、制造、裝配到售后服務的一個系統工程,甚至還應該與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結合起來。正是因為企業對可靠性的認識不充分,所以,國產紡機產品在設計水平、加工能力等方面有提高的同時,可靠性卻無法跟上。
企業想提高產品可靠性應注意以下幾點。**,在設計之前,企業研發部門要對現有產品和進口產品的技術指標進行對比測試,找出先進點。第二,加強信息收集、管理,積累歷史數據,并對信息作綜合分析比較,從中發現薄弱環節,找出重點攻克目標,提出相應的改進意見。第三,加強檢測機構建設,重視人員培訓,制定可靠性檢驗標準。
產學研合作
紡機可靠性的提高是多學科的交融。企業個體把科研成果、知識、技術、能力、經驗等整合到一起的力量畢竟是單薄的,而走產學研合作之路借力加速創新發展,則是必然選擇。一些重大、共性技術和前瞻性技術及關鍵設備,在國家支持下,相關企業共同籌資,不僅比重復引進成本低,而且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有利于提高核心競爭力和形成自有品牌產品。
重慶金貓紡織器材有限公司、常州航月紡織機件有限公司、上海遠東鋼絲針布有限責任公司、無錫貓頭鷹紡織器材有限公司、青島豐衣紡織器材有限公司等5家鋼絲圈生產企業于2011年成立了“新一代紡織設備鋼絲圈技術創新聯盟”,與清華大學國家摩擦學重點實驗室合作開發“鋼絲圈表面處理技術研究”項目。目前該項目已成功解決了鋼絲圈表面處理重大關鍵性技術難題,用該技術處理的鋼絲圈壽命達到15天以上(進口優質鋼絲圈壽命為15天~20天),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引進先進技術
企業還可通過合資、合作、技術轉讓、聘請國外專家等多種方式引進先進技術,以提升產品質量水平。如位于河南省的光山白鯊針布有限公司,已與西班牙弗萊克斯弗特合資成立光山布魯哈針布有限公司,引進西班牙彈性針布制造技術和設備,明顯提高了其毛紡、拉絨等彈性針布產品技術水平與質量。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