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7 來源:互聯網
德國政府被指控試圖削減對企業調查其識別和回應供應鏈中可能存在侵犯人權措施的程度。
去(2018)年德國《聯合政府》 (Coalition Government)的各黨皆一致認為,如果德國的大型企業在2020年之前不愿意充分解決供應鏈和其他人權侵犯問題,政府將考慮制定法律,要求企業們配合。企業必須進行識別、減輕和解釋企業活動可能對人權造成之影響。
然而,根據《人權觀察組織》(Human Rights Watch, HRW)指出,任何有關供應鏈的擬議法律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政府完全監督企業績效的程度。
HRW組織表示,擬議的監督系統受到政府官員間意見分歧而受到阻撓。
HRW組織表示:「該主題的自我報告問卷已送至員工逾500名的德國企業,他們可在5月至7月之間回覆。但該過程目前已遭擱置原因是德國經濟事務和能源部(German Ministry of Economic Affairs and Energy)不同意此項計劃,因此調查的問卷還未被發送出」。
《人權觀察組織》負責兒童權利副主任Juliane Kippenberg表示:「經濟部正推動一項提案,當企業沒有履行職責時,該提案將使企業很容易就被分類為符合國際人權標準」。
「這存在一種風險,即監管系統將被濫用成為一種政治工具,就是避免施加更嚴厲的政府措施在企業身上,*重要的是,迫切需要通過適用于供應鏈的法律」。
HRW組織表示:「供應鏈是指產品生產涉及對所有步驟地必須組成 - 從原材料的取得、運輸、制造和零售 – 經濟部正提議一個監督系統,允許政府對更多公司進行分類,以符合政府要求的負責任采購標準」。
它指出,不僅僅只有兩種類別 -《合規》和《不合規》 - 應該有四種類別,包括《合規計劃》和《部分合規》。
德國2016年國家商業和人權行動計劃(National Action Plan on Business and Human Rights)預想一個“強大的”監督系統,旨在評估公司績效,「這遠不及經濟部目前所擬定的提案」。
根據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ILO),全球有超過4.5億人從事與供應鏈相關的工作。HRW組織記錄全球成衣供應鏈中的勞工濫用情況,包括過度或強迫超時加班、拒絕員工休假、懷孕歧視和對工會會員的攻擊。
HRW組織聲稱:「雖然許多德國成衣公司加入了《德國永續紡織品伙伴關系》(German Partnership for Sustainable Textiles)倡議,但許多企業仍然沒有采用基本人權盡職調查良好守則,例如供應鏈透明度」。
此外,成衣企業采購作法改變以及為全球供應廠工人引入質量申訴補救措施,以上對于減輕全球供應鏈中的勞動力濫用情形至關重要。
Kippenberg表示:「德國政府應該指出,尊重國內外的國際人權準則和德國的經濟利益是并行不悖,應對良好做法給予支持這可以促進德國經濟上的成長」。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