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7 來源:互聯網
近日,美國快時尚品牌forever 21退出中國市場的消息引發業內關注。事實上,國外快時尚品牌近年來在中國的發展頻頻遇挫,2018年,就有Newlook和TOPSHOP兩家品牌相繼退出中國市場。而仍然“鎮守”在中國市場的Zara、H&M等也深陷業績瓶頸,如何在市場寒冬中守住中國這個龐大的市場,成為這些快時尚品牌亟需解決的問題。對于本土品牌來說,是否帶來一個機會?
首當其沖的英國快時尚
據英國房地產研究公司Altus數據,自去年圣誕節以來,包括Topshop、New Look等品牌在內的英國高街快時尚行業每天有400個人失業,至今已失去1.4萬個工作崗位,另有4345個工作崗位仍處于危險之中,無一不透露著英國的快時尚行業正處于寒冬中。
英國的快時尚行業作為行業的典型,主要受經營成本上升和消費者信心減弱影響。光是退出中國市場的英國快時尚品牌就不少,像是Marks&Spencer馬莎百貨,出售其香港、澳門業務特許經營權予合作伙伴Al-Futtaim,關閉英國30間服裝店及英國以外的53間店鋪。
英國時尚電商ASOS于2016年4月初宣布停止在中國的經營業務,其中文版網站已經關閉。從高調宣布入華到黯然退場ASOS公司在中國的生存時間只有短短兩年半。
禍不單行的是,英國時尚品牌TOPSHOP去年也發布聲明,該品牌與其中國特許經營合作伙伴尚品網將提前終止合作協議,并將在中國繼續尋找新的合作伙伴。隨后TOPSHOP天貓旗艦店正式發布閉店公告。
英國時裝零售巨頭之一New Look宣布正式退出中國市場。將關閉所有的152 0173 3840家門店,以集中資金用于品牌本身業務的重組轉型。更是決定與業主簽署了CVA自愿破產協議,在英國市場計劃關閉60家門店,預計裁員980人,另外6家分店或轉租給第三方,也可能關閉,從而減少租金成本。
快時尚為什么不“流行”了?
快時尚本是對服裝秀場設計的快速回饋和模仿,在秀場**的自救之路逐漸提上日程時,類似于即看即買、加快改進上新時間流程等方式正在取得成效。再加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快餐時尚”的消費形式背后的環保問題,Zara們的常勝局面正在被瓦解。
時裝的壽命正在縮短,隨之而來的是大量的廢棄環保問題,而壽命的縮短除了本身制造出來的流行正在被一波又一波的“流行”沖刷,壓低成本所帶來的質量問題也正在顯現。
快時尚的工廠很多設立在人力低廉的發展中國家,隱藏了大量的危害漏洞,童工、勞工合同、火災、污染等等,背后的病態供應鏈生態環境遭到人們高度關注和質疑。
時裝的快速更替讓生產的廢料更加不好處理,對資源的浪費加大,再加上對服裝回收工作的忽視,也讓品牌產品有害物質超標,就連滯銷的產品被焚燒也帶來很多社會、環境問題。當年輕人開始看到這些,也有了更多好的品牌產品,快時尚的神話自然不會繼續。
本土品牌的機遇和挑戰
國外快時尚品牌集體勢微的情況下,國產品牌或將迎來喘息機會。
近年來,不斷有本土服裝企業開始試水快時尚。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下半年以來,李寧陸續推出了以藍色為主調的李寧彈簧標產品系列,這款產品定位運動休閑和快時尚,以二三線城市的核心商圈、購物中心為主要線下銷售渠道;2017年8月,海瀾之家入股快時尚品牌UR進行轉型,甚至推出快時尚品牌黑鯨HLA JEANS,定位20歲左右的年輕大眾消費群體,后因贊助辯論類節目《奇葩說》被知曉。
從業績和關注度來看,國產品牌也正在崛起。2018年,從紐約時裝周到巴黎時裝周,李寧的多次亮相都備受關注。從業績來看,2018年李寧全年的主營業務收入達105.1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8.45%;主營業務凈利潤金額為7.1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9%。
但是,國產品牌突圍也需要面臨許多難題。日前,海瀾之家旗下快時尚品牌HLA JEANS因為抄襲其他服裝品牌而上了熱搜,對此海瀾之家并未回應,但卻引起大量消費者“吐槽”,同時,業內也紛紛質疑其“不做設計研發、只是一個服裝工廠”。
“如果國際品牌不做渠道下沉,那么國產品牌將迎來喘息機會。但是,如果國際品牌開始意識到要下沉渠道,其擁有全球的供應鏈運作以及品牌營銷經驗,本土品牌相對而言優勢不大。”程偉雄稱。
(藍鯨財經)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