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12日,中國紡織聯合會知識產權聯盟成立大會籌備會暨紡織科技創新工作座談會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知識產權聯盟啟動儀式在上海召開。據悉,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的倡導和支持下,由上海紡織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發起并聯合紡織有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共同成立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知識產權聯盟。聯盟成員覆蓋:棉紡織、毛紡織、麻紡織、絲綢、真是、長絲織造、印染、家用紡織、產業用紡織、服裝、化纖、紡機等紡織產業鏈中下游企業及標準化、科研院所、相關服務機構等企事業單位及社會團體組織,旨在整合全產業鏈資源,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中國紡織知識產權組織。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李陵申,中國工程院院士周翔、孫晉良、蔣士成、俞建勇,中紡聯副秘書長、科技發展部主任彭燕麗,中紡聯科技發展部副主任、紡織工業科學技術發展中心主任張慧琴以及來自企業、院校、科研院所的各位代表120余人出席了會議。會議由中紡聯科技發展部副主任王玉萍主持召開。
會議審議通過了聯盟章程,選舉產生了**屆聯盟理事長單位:上海紡織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選舉產生了**屆副理事長單位,由行業內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發展部等20家單位當選,選舉產生了理事單位,76家理事單位當選;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發展部科技創新處處長馮麗當選聯盟秘書長。同時,產生了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周翔、孫晉良、蔣士成、俞建勇及科研院所等25名專家組成的聯盟專家委員會,李陵申擔任專家委員會主任,彭燕麗擔任副主任。
彭燕麗在會上介紹了行業開展科技創新工作的情況,對中紡聯科技發展部科技計劃處、科技創新處、技術推廣處、標準處所承擔的工作內容作了相關介紹。她表示,科技部將在“紡織行業重點實驗室”“紡織技術創新中心”等創新體系和能力建設方面,圍繞行業重點領域和行業發展需求,與依托單位緊密合作,開展系列專題“科技創新交流會”、關鍵技術及重點成果推廣會、加大網絡宣傳力度、與全國紡織復合人才培養工程**培訓班合作等活動,協助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拓展市場、提升影響力、提升創新能力和成果轉化。
李陵申在聯盟啟動儀式上表示,成立聯盟是為了建立知識產權創新交流平臺,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優勢,加大知識產權創造和運用,促進知識產權與產業深度融合,提高我國紡織行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聯盟理事長單位上海紡織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長張德良發言表示,知識產權工作已經越來越成為我國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更是現階段紡織科技創新工作的重中之重,聯盟的成立對行業知識產權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東華大學研究院副院長王華平就“纖維新材料發展趨勢與專利分析”作了專題演講;武漢紡織大學教授徐衛林對“國內紡紗行業專利分析及其技術發展趨勢”進行了剖析。
周翔從全球各行業發展的角度,指出大家對知識產權申請數量的與日俱增,而紡織聯盟平臺的建立可協調專利擁有者和使用者的關系,能夠將創新主體與市場緊密的結合,促進知識產權和產業的深度融合。
孫晉良強調聯盟的成立,對專利進行針對性的分析,可從中獲得行業發展趨勢,以技術做后盾促進行業科技的發展,營造行業良好氛圍。
蔣士成表示,聯盟的成立是劃時代的舉措,行業在知識產權由追求數量到追求質量的轉變中,對知識產權的保護、發掘、產業化尤為重要。對缺失專利的分析,可引導科研機構優先開發國家急需的專利技術和產品,進一步推動我國由大國到強國的轉變。
俞建勇對聯盟提出了3點期待:期待聯盟成為共同發展的平臺,進一步強化原始創新,推動紡織產業的科技進步;期待聯盟成為營造行業注重知識產權應用保護氛圍的平臺;期待聯盟在突破知識產權運行中瓶頸的發展平臺上有所作為加強推動資源共享,帶動紡織行業的發展。(中國紡織報)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