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7 來源:互聯網
在那個歌頌紡織女工的紅色年代,或許沒有人會設想制衣這種“精細活兒”會有機器來代替;在曾經幾億件襯衣的利潤才能換一架大型客機的日子里,更多的人只會坐在縫紉機前,默默工作。
在“機器換人”的大趨勢下,大至汽車,小到手機和數碼產品,其產線都已經有機器人的身影。但很長一段時間里,機器人卻無法適應服裝的生產——由于布料柔軟,延展性強,機器如何實現面料分層與抓取,如何在推移固位時避免拉扯形變,如何在裁割車縫時實現精準定位等,成為全球紡織業和自動化行業的共同難題。
然而技術的進步,這些問題正在被逐一攻克。
由位于美國亞特蘭大的Soft Wear Automation開發的紡織機器人Sewbot,可以將整個服裝制造過程完全交給自動化。這款機器人不需要人力干預,生產T恤的效率高達22秒一件。
Soft Wear Automation在產線上布置了很多滾輪,通過控制滾輪的轉動方向來達到快速而平穩的傳輸布料的效果,并配有了四軸機械臂和真空吸盤,這可以將布料平整的抓起,放到需要的位置。Sewbot機器人配備了高精度的圖像識別系統,每秒可以捕捉1000多幀圖像,然后通過算法偵測分析每一幀圖像,精準的找到布料上走線的位置。此外,該公司還開發了專用的機器人操縱器,它可以模擬縫紉機操作者工作。這些操作器是用精準線性致動器控制的,可以引導布料精準穿過縫紉機,精準度達到亞毫米等級,并能防止材料扭曲。
如果你認為這款機器人只能生產衣服那就大錯特錯了,沃爾瑪已投資200萬美元將其作為自動生產牛仔褲方案的一部分。阿迪達斯、阿瑪尼、銳步等大品牌的供應商——天源服裝有限公司,2018年初在美國阿肯色州開設了一家投資2000萬美元的工廠,也宣布引進該機器人。
當然,紡織機器人并非國外的“專利”。來自廣東佛山的溢達制衣廠,針對各個工序自行研制開發了25種自動化設備。如今在這家企業,做一件梭織襯衫全部52道工序,有65%出自這些“縫紉機器人”之手。
在該公司2樓的自動化制衣梭織車縫車間里,一條由機械手、電子眼等各種部件組成的自動化生產線,將拉筒、修剪頸窩、壓燙粘樸、開鈕門四道工序連成一體,在電腦程序指揮下精準運作,完成一件襯衫的左前幅僅需不到30秒。
制鞋業也已加入“自動化大軍”
美國知名鞋廠Keen與自動化解決方案公司House of Design合作,用兩只機械手臂為旗下品牌Uneek打造出世上*小的鞋工廠“Uneekbot Factory Store”,能隨時隨地為消費者打造定制化涼鞋,一雙只耗時30分鐘。
當“工廠”啟動時,兩只機械手臂會協同作業,打造定制化的Uneek涼鞋,自動選擇顏色正確的細繩并開始穿針引線;事實上,在*快速度的設置下,機器人只要短短6分鐘就能完成一雙鞋,約是人手速度的兩倍,再將完成的鞋子交由員工檢查,并完成*后幾個步驟,為這雙鞋的制作劃下句點。
無獨有偶,知名運動品牌耐克也在生產中引入了機器人。由該公司投資的一家名為Grabit的初創公司,向耐克制鞋工廠提供了數臺鞋面組裝機器人,這些機器人的工作速度是工人的20倍。
Grabit公司的制鞋機器人可以跟工人合作,共同完成工作。軟件先確定如何將制作鞋面的材料疊起來,然后讓燈光照亮玻璃桌面的某些部分,指示工人把材料放到這些位置。接著,一個被靜電吸附面板覆蓋的平臺降下來,吸住這些材料,并將其轉移到部分完工的鞋子上方,關掉電*的電源,把鞋面材料放到合適的位置,*后把所有材料送進熱壓機。工人整理鞋面材料耗時10到20分鐘,而Grabit的機器人只需50到70秒鐘就能完成同樣的工作。
自動化是否適合服飾行業?
近年來,以紡織業為代表的服飾行業在東南亞與南亞國家創造了大批工作機遇,擁有大量人口且低薪的南亞國家希望人口紅利能夠帶領國家走向經濟繁榮。世界銀行估計,未來20年南亞地區每月會新增120萬名勞工,20年后將增至2.4億人。
但有觀點認為,在世界彼端發展的自動化技術將對這些國家和地區帶來巨大沖擊。以印度為例,一名紡織工人一年的收入約為1,200美元,雖然一臺Sewbot成本要數十萬美元,但代替人類只是時間問題,屆時將損壞新興國家的經濟發展模式,其中以人口紅利作為經濟成長基礎的南亞、東南亞、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受到的威脅更大。印度經濟學家認為,機器人與人工智能的破壞性比過去數次產業革命的影響更大,因為人工智能取代的不僅是一些常規的工作,人口紅利也將變成人口噩夢。
而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機器人由于成本太高,完全無法對服飾行業的從業人員構成威脅。技術市場情報公司ABI Research的機器人、自動化和智能系統部門研究總監丹·卡拉(Dan Kara)表示,機器人價格高昂,性能平平,目前還不適宜大量應用于服飾制造。
而較為折中的看法是,至少眼下廉價勞動力比機器更有競爭優勢。來自西雅圖軟件***喬納森·佐諾(Jonathan Zornow) 說,如果你在孟加拉國,當你有一屋子的人愿意為了每天1美元的工資為你干活,你不會購買超級先進的紡織機器人。相反,他把紡織機器人視為一次機會,讓制造業更貼近購物者,縮短漫長而遲鈍的供應鏈——每件T恤平均要運輸約2萬英里才能抵達顧客手中。
(亞洲紡織聯盟)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