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紹興市柯橋區擁有紡織產業鏈*完整、紡織產能*強、專業市場*大的三個“中國之*”,目前全區共有紡織企業近8000家,其中規上企業755家,并形成上游的聚酯、化纖原料,中游的織造、染整,下游的服裝、家紡、輕紡實體市場和網上輕紡城等全國*完整的產業鏈和市場營銷體系,紡織全產業鏈優勢突出,對高端紡織技術工人需求旺盛。近年來,柯橋區總工會不斷加大企業職工培訓學院建設力度,持續推進“萬名工匠庫”建設工程,廣泛開展重點工程立功競賽,培養了一批又一批高精尖的紡織產業技術工人。
十萬“紡織女工”角逐“金梭獎”
每年,柯橋區總工會都會組織紡織行業職業技能競賽,經過企業、鄉鎮層層選拔的數十名紡織女工,用嫻熟的技能爭奪她們心目中的*高榮譽——“金梭獎”。
近年來,柯橋區總工會圍繞“產業工人素質提升工程”,發動各級工會組織不斷掀起勞動競賽熱潮,全區每年征集節能降耗金點子、合理化建議3000多條。特別是2013年啟動的“金梭獎”評選活動,迄今已成功舉辦五屆,已發掘出服裝制作、紡織面料設計、汽車修理等41個行業的技能達人上百人。
在柯橋,有20余萬紡織從業人員,其中“織女”約10萬人。去年5月,紹興永盛工貿有限公司設計師王慧芬成功入選“金梭獎”第五屆全國十佳紡織面料設計師。該獎項每兩年評比一次,是一項***權威紡織面料設計師的評選活動。
萬名“柯橋工匠”成為“金藍領”
截至去年底,全區已有3500余名一線工人入選“萬名工匠庫”,并成功推選3名“浙江工匠”。
2016年,柯橋區總工會圍繞建設產業技術工人隊伍,重點聚焦高端紡織、時尚創意等八大重點產業領域,把具有工藝專長、掌握高超技能、體現領軍作用、作出重大貢獻的職工納入柯橋“萬名工匠庫”建設,在全區30多萬職工中掀起了“人人學一技、人人有一技”的熱潮。同時,結合“百名工會干部進千企”活動,為入庫工匠頒發證書。
去年5月,《柯橋工匠標準化工作指南》出爐,該指南由“萬名工匠庫”建設規范和“杰出工匠”選樹規范兩部分組成,規范了“萬名工匠庫”建設和“杰出工匠”選樹工作的范圍定義、目標要求、長效機制和組織領導等,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
千場“技能大賽”亮出“大絕活”
近年來,柯橋區總工會向全區職工發出了“英雄召集令”,全區勞動競賽如火如荼,具有專業技能與工匠精神的高素質技能人才不斷涌現。
2016年,柯橋區啟動建設“三個柯橋”重點工程立功競賽活動,以創建“工人先鋒號”、班組建設、技術培訓、技術比武、技術創新、技術服務、職工“五小”活動、合理化建議等為載體,重點開展比質量賽工程爭**等“六比六賽”活動。
目前,有紹興大師文化創意產業有限公司拼布設計中心、浙江迎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產品檢測試樣中心等10家單位,被柯橋區總工會命名為**批職業技能競賽項目基地。
百家“職工學院”解決“用工荒”
作為助力“鄉村振興”的一項重要內容,柯橋區總工會積*引導、支持創辦職工培訓學院,目前全區已建成88家職工培訓學院,并實現鎮街職工培訓學院全覆蓋,年培訓職工超過10萬人。
為實現“全年培訓1萬人次女職工”的目標,柯橋區女職工培訓基地致力打造為企業輸送熟練技工的“搖籃”,目前已成功向11家企業輸送了紡織熟練女技工1100多人,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紡織企業“用工荒”現象。
去年4月,柯橋區工會依托柯橋成教中心,建立了柯橋街道職工培訓學院。半年多來,該培訓學院圍繞外來務工人員和失土失崗婦女的再就業和創業培訓,開設了紡織工、服裝制作、商貿服務等培訓課程,幫助一大批女職工實現二次就業。去年,安昌街道職工培訓學院舉辦編結技術培訓班等,培訓人員達到6809人次,通過人社部門考證424本,其中**工證書89本,為轉移農村勞動力打造了金色“綠卡”。
同時,積*推進紡織產業勞模創新工作室建設,至今已成功創建市級勞模創新工作室15家,省級勞模創新工作室1家,這些勞模創新工作室已經成為企業的智囊團、崗位的創新源、項目的攻關隊、人才的孵化器,在提升職工素質、推進鄉村振興中發揮了積*作用。(來源:浙江工人日報)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