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7 來源:互聯網
我們這里討論的“熱”與 “冷”肯定不是印度與中國兩個國家的氣候,而是棉花市場。*近一段時間,接觸到不少印度棉商,他們來中國的目的,當然就是推銷印度棉。交流過程中,明顯感覺他們言語中透著興奮與激動,每個人都信心滿滿地,甚至可以說是雄心勃勃地想在中國市場大展手腳,每一個人都計劃在新年度將印度棉大量銷售到中國市場。跟他們仔細溝通就會發現,他們的理由是很充足的,至少他們自己這樣認為。簡單歸納了一下:
一、2019年4月印度政府將舉行大選,當政的人民黨為了爭取農民選票,大幅提高各種農產品收儲(也就是MSP)的價格,棉花的*低收購價比上年度提高了約25%。印度農民認為至少在明年4月份以前,收儲政策會被嚴格執行,所以印度農民并不著急銷售籽棉。
二、印度紡織廠近幾年擴錠比較猛,而且他們的棉花庫存非常低,僅能維持到10月底,所以印度國內企業有補庫需求。
三、由于降雨不足,印度今年的棉花只能摘兩茬,產量只有3480萬包,遠低于預期。
四、孟加拉國、巴基斯坦對印度棉的需求非常好,采購旺盛。
五、印度人認為中國市場增發了大量配額,但是因為中美貿易戰的原因,美棉進口受限,所以必定要大量采購印度棉。
由于以上這些原因,印度人信心是非常足的,他們對中國市場的期望值是非常高的。
對于印度人的這種樂觀情緒,我不敢茍同。印度棉花市場的“熱”,不代表中國市場也會同樣“熱”,印度人的信心很足,不代表中國人信心也很足,本年度中國市場很可能會讓印度人失望了。其主要原因就是中國不缺棉花,并且印度棉的性價比不如國產棉高。本年度,中國的棉花市場會比較“冷”。為什么會用“冷”來定義中國市場?
從需求角度看,近三個年度以來,中國棉花的需求量大致穩定在850萬噸到870噸之間,在中美貿易戰的情況下,我們不敢奢望本年度的棉花需求會出現明顯增長,實際上,從現在紡織企業訂單情況看,后市很不樂觀。
從供應角度看,到9月底全國商業庫存還有152 0173 3840多萬噸,本年度棉花產量不低于600萬噸,棉花供應缺口在100萬噸以內。但是如果國家明年繼續輪出儲備棉,滿足這點需求缺口還是很輕松的,何況今年還增幅了80余萬噸的滑準稅配額,所以棉花供應是很充足的。既然從供應跟需求的角度來看,國內市場都不會存在“熱”’的可能性。我們只能把中國市場定義為“冷”了。實際上,表現在棉花價格上,新棉收購以來,國內棉花價格在逐步走低,這種“冷”已經有所表現。
那么我們還有一個疑問要解答一下。既然本年度有這么多的配額,那么我們大量進口印度棉不是很正常嗎?這里還有一個印度棉的性價比問題。近期印度棉的報價在86美分/磅,用滑轉稅配額來進口,通關后成本大概在15780元/噸,超過了雙28新疆棉的價格,對國內企業沒有吸引力。由于印度市場的“熱”,印度棉短期沒有大幅降價的可能,同樣,由于中國市場的“冷”,國內棉花價格也沒有可能大幅上漲的可能,所以,印度人的期望值或許真的要打個大折扣了。實際上,中國增幅滑準稅配額后,印度棉的成交確實不多,這一現實已經讓印度人有些失望了。
從現在的情況看,印度市場的“熱”,短時間內不容易降溫。但是中國市場的“冷”,短時間內也不容易升溫。這兩個市場的一冷一熱,恐怕要相伴相生一段時間了。(中國棉花網 黃生)
以上為個人觀點,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否則一切后果由個人承擔!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