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日前聯合發布的《關于發布2017~2018年(第24批)新認定及全部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名單的通知》中,桐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桐昆集團”)和威海光威復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威復材”)兩家化纖企業名列其中。
據記者了解,此前已有近30家化纖相關企業的技術中心(技術分中心)獲得該認定,包括恒天纖維集團有限公司、唐山三友集團有限公司、吉林化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此次入選的兩家企業分別是我國聚酯、碳纖維行業的龍頭企業,是在地方主管部門審核和推薦的基礎上,由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產業司組織認定,進行復核,同時經過了海關、稅務核查通過,并經公示后*終認定。
那么,這兩家企業多年來在技術創新方面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對企業在不同階段的發展起到了哪些作用?企業堅持技術創新需要哪些因素支撐?日前,記者采訪了兩家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探討。
桐昆占領聚酯業技術高地
此次獲評的桐昆集團企業技術中心成立于152 0173 3840年,一直致力于滌綸長絲的自主研發。該中心匯聚了一大批技術骨干,形成了一支以行業專家為帶頭人、以中青年技術骨干為主體、梯隊結構合理的技術創新團隊,擁有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名、博士26名、**工程師以上職稱55人,外聘院士專家2名。
在聚酯行業,桐昆集團的技術水平一直處于前列。多年來,強大的技術團隊和“腦力智庫”使其成為國內多項重大技術改造的主要參與者。桐昆集團先后主持、參與了“十五”至“十三五”期間的多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主持了“2016年綠色制造系統集成項目”、“2017年行業智能制造示范項目”,參與了“2017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項”,承擔了國家火炬計劃等多項國家、浙江省級科研項目。這使桐昆集團取得了一系列科技成果和自主知識產權,“占領”了聚酯行業技術高地。
桐昆集團擁有的專利覆蓋設備、工藝、產品、節能降耗4大領域,先后共申報專利573項,包括“滌綸中速混紡型FDY和POY混紡纖維的混紡方法及其裝置”、“一種滌綸細旦多孔扁平纖維及其生產方法”、“緊厚絨POY的生產方法”等。
值得指出的是,2013年,由桐昆集團恒通公司與東華大學等單位共同完成的項目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該項目是對我國大容量聚酯長絲柔性化生產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應用的重要創新,攻克了大型聚酯裝置設計、制造和安裝等環節的技術瓶頸,**建成“一頭兩尾”單線產能達40萬噸的聚酯直紡裝置,成功開發出多孔、粗旦、中強、扁平等多個差別化滌綸長絲品種。
還值得指出的是,近年來,環保問題受到全社會高度關注,實行綠色發展成為全球共識,這對化纖行業提出了更高的發展要求。桐昆集團在持續提高產品品質的基礎上,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切實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從產品性能、生產制造過程、資源綜合利用、廢氣廢水減排等各個環節,實行“低能耗、低排放”,成為化纖行業開展綠色制造的標桿企業。
2016年,桐昆集團牽頭主持了工信部“綠色制造系統集成項目”——《綠色多功能差別化聚酯纖維制造與應用技術集成創新》,這也是我國化纖行業的**個綠色制造項目,對推進全行業綠色發展起到了**、示范作用。同時,桐昆集團還主持、參與了陽離子染料可染、原液著色纖維等標準的制定。
近兩年,在保持技術創新和規模優勢的基礎上,桐昆集團更是加速垂直整合“煉化-石化(PTA)-聚酯-紡絲-加彈”的全產業鏈,使公司的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優勢繼續增強。目前,桐昆集團的PTA年產能達到420萬噸,聚酯年產能約為480萬噸,滌綸長絲年產能約為520萬噸,在國內滌綸長絲市場的綜合占有率約為14%,在國際市場的占有率約為10%。
光威復材堅持科技興企
每年的研發投入占當年總營收的比例通常是衡量一家企業技術力量的重要指標。公開的財報數據顯示,2017年,光威復材的研發投入占總營收的比例為13.86%,這一占比較我國自主技術創新的典范企業華為2017年14.9%的該項占比僅低了1.04個百分點。2015年~2016年,光威復材的這一數據分別為16.93%、17.36%。而在紡織化纖行業,不少企業的該項占比往往不足5%。當然,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與碳纖維行業本身具有投入大、投資期長的突出屬性有關。
事實上,光威復材自成立之初就十分重視技術創新,設立了技術研發中心,并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增加研發經費投入,以此推動技術研發中心建設和研發項目的順利實施。
光威復材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十幾年來,公司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藝制造技術,并成功應用于產業化生產,成為公司碳纖維研發和實現產業化的必備技術支撐。同時,公司通過自主開發與合作研發,掌握了先進的工藝技術以及碳纖維產業鏈生產線全套裝備的制造技術,并通過持續改進,保證了工藝的成熟、穩定及持續優化,以及碳纖維產品質量穩定性的持續提升。
2009年,光威復材建成了碳纖維制備及工程化國家工程實驗室,成為行業**的專業從事碳纖維制備及工程化生產技術研究的***研發創新平臺。近年來,光威復材還建成了山東省碳纖維技術創新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平臺,成為我國碳纖維行業重要技術的輸出基地,并先后獲國家專利授權94項。
在自主研發的基礎上,光威復材還聘請了國內碳纖維及復合材料領域的多名權威專家擔任技術顧問,并與中科院化學所、北京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1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公司還承擔了科技部863計劃項目、國家發改委產業化示范工程項目等80項高科技研發項目。
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光威復材相繼突破了一系列碳纖維生產的關鍵技術和工藝、裝備瓶頸,生產出GQ3522、GQ4522、QZ5526、QM4035系列碳纖維產品,**實現了碳纖維技術的國產化,為我國航空、航天領域多個型號產品的生產提供了自主材料保障。尤其是近幾年,光威復材更是相繼突破了CCF700S碳纖維的產業化關鍵技術、M55J碳纖維項目的關鍵技術和工程化生產。
“接下來,我們將繼續加強科技創新,優化科研管理體制,將科技創新擺在企業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動技術創新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兩大平臺由技術管理向創新服務轉型,發揮他們的‘引擎’作用,全面提升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同時,將通過管理創新促進科技創新的效率提升和技術升級,實現科技興企。”光威復材的相關負責人這樣說道。
技術創新價值加倍凸顯
長期以來堅持自主創新和技術創新,堅持在重大技術問題上攻堅克難,勇于突破,*直接的收獲無疑是增強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
多年來,桐昆集團和光威復材是多項行業標準制定的領軍者。據統計,目前,桐昆集團主持、參與的已實施發布的國家和行業相關標準達37項,尤其是在滌綸長絲領域,約有一半的國家和行業標準都由桐昆主持或參與制定。桐昆還曾作為中方化纖專家代表參與了《紡織品合成纖維長絲干熱收縮率試驗方法》、《陽離子滌綸絲上染率試驗方法》兩項國際標準的驗證、審稿、評審等工作。光威復材則先后主持、起草了我國《聚丙烯腈基碳纖維》、《碳纖維預浸料》的國家標準。
這不但提高了企業自身在細分行業的領軍地位,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國相關細分行業在國際上的整體影響力。尤其是對于戰略性材料碳纖維行業而言,面對發達國家在該領域的技術封鎖和壟斷,我國在該領域的國家標準出臺對于促進全行業的快速、健康發展至關重要。而碳纖維龍頭企業的技術突破,更是會對我國航空、航天領域的關鍵裝備的生產形成保障。記者了解到,光威復材的CCF700S碳纖維近期已在我國某型號固體火箭發動機殼體上驗證成功,這標志著我國成功突破了國產干噴濕紡工藝碳纖維在重點武器型號等航天應用領域的技術瓶頸,對我國航天領域新一代重點型號火箭發動機的研制和批量生產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
若從實際的角度看,堅持自主創新和技術創新會對企業的業績形成遠期支撐。*新發布的業績預告顯示,2018年上半年,桐昆股份預計實現凈利潤13.2億元~13.8億元,同比增長112.7%~122.4%;光威復材預計實現凈利潤2.02億元~2.17億元,同比增長32%~42%。
一家公司經營業績的浮動會受到復雜的、多重因素的綜合影響,包括宏觀經濟環境、行業整體運行周期、一定時期內的市場行情、企業自身的經營管理水平等。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相同的外圍環境下,那些能夠長期堅持技術創新,并能把創新成果有效轉化的企業,經營業績更容易在同行業中脫穎而出。
當然,持續的技術創新背后需要有充足的資金實力支撐。2017年,桐昆股份的研發投入為3.27億元;光威復材的研發投入為1.32億元,這一數字超過了多家仍處于虧損中的碳纖維企業的承受范圍。
而一家家單體企業的技術創新水平匯聚起來,會形成整個化纖行業技術創新的“一片海洋”。尤其是在化纖行業整體面臨轉型升級、謀求更高質量發展的現階段,技術創新的重要價值將會加倍地凸顯出來。
“始終站在行業技術發展前沿,擁有強大的技術力量和腦力智慧,是公司實現‘產能超千萬、再造新桐昆’戰略目標的核心保障,是驅動企業實現創新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是公司鞏固、增強在全球市場競爭優勢的*重要因素。今后,公司將保持重技術、重研發的優良傳統,繼續以技術和科技驅動企業發展,不斷搶占競爭高地。”桐昆集團相關負責人的這番話,或許真切道出了一大批企業十幾年、數十年如一日堅持進行技術創新的真實緣由。(中國紡織報)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