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7 來源:互聯網
色紡紗單流程開清棉工藝實踐
韓天活
浙江華孚色紡有限公司
由兩種或兩種以上有色纖維混和而紡成的紗稱為色紡紗(本白纖維與黑色纖維混紡稱為麻灰紡,其他五顏六色的纖維混紡稱為彩色紡)。色紡紗中至少有兩種有色纖維,多時可達六、七種或更多,有色纖維含量也從0.5%~50%不等。纖維經過染色加工后,同材質不同顏色的纖維性能存在差異,因此有必要對色紡紗設計相應的有別于本色紗的工藝流程。
由于色紡紗對混和要求十分嚴格,傳統的本色紡清棉工藝流程不能滿足混和的要求。為了得到充分的混和,各企業都想盡了辦法。目前主要有以下兩種方法。
將原料按配棉成分要求排放在圓盤抓棉機內,經過清棉流程成卷(稱為一次卷);將制成的一次卷排在圓盤抓棉機內,再次經過清棉流程成卷(稱為二次卷),制成的二次卷供梳棉工序使用。
將原料按配棉成分比例過磅,然后由人工將不同顏色的原料在混棉場地交替疊層,混和后,平鋪直取裝入打包機成包或直接排放在圓盤抓棉機內,經過清棉流程成卷,供梳棉機使用。
優點:
混和效果好,混和充分。
缺點:
(1)?同樣的流程進行了兩遍,設備折舊、耗電、勞動力成本成倍增加;
(2)?雙流程打擊過度,對成紗質量有較大負面影響;
(3)?設備重復占用,產量大減。
優點:
(1)?在人工混和的基礎上實現了單流程成卷.初步滿足了對混和的要求。
(2)?避免了清棉工序的過度打擊,減少了纖維的損傷,對成紗質量有利。
缺點:
(1)?噸棉人工混和成本一般為70元~100元,混棉成本較高;
(2)?混和效果只是初步滿足了要求,混和不充分。
雙流程混和的優缺點比較顯而易見,這里有必要對人工混和的效果做進一步的說明。一般認為,五顏六色的纖維通過人工一層一層的交替平鋪,然后垂直抱取成包或排放,混和效果好于機器的混和效果。實際上采取人工混和的色紡廠一般在清棉流程中都沒有配備多倉混棉機,使混和效果受到很大影響。通過以下兩方面的測試,可以證明人工混和并不充分。
(1)?取細紗管紗,對管身的紗線進行仔細觀察,即可見由于混和不勻造成的色差不勻。
(2)?在自動絡筒機上利用電子清紗裝置(具有異纖檢測功能),即可剪切到由于混和不勻造成的異色紗段。事實上通過對人工混和后與圓盤抓取后棉塊大小的深入比較,也能看出究竟。人工撕棉混和后,通過隨機取樣,測得棉塊的平均重量為40.5g/塊。圓盤抓棉機通過選擇適當的打手形式,棉塊的平均重量可以達到10?mg/塊~30mg/塊。這就是說,人工混和棉塊是機械抓取棉塊重量的152 0173 3840倍。所以,棉纖維的充分混和必須建立在小棉塊的基礎之上。認為人工混和比機械混和好,僅僅是看到了事物的表象,而沒有看到事物的本質。
色紡紗對混和有*高要求,針對這種要求,為避免雙流程混和和人工混和存在的缺點,我們提出了色紡紗在清棉工序單流程混和的設想,即將原料按不同顏色不同比例的要求,按精心布置的排包圖直接裝入圓盤,經清棉流程一次成卷,直接供梳棉機使用。經不斷改進設計,*終形成了比較成熟的流程。
紡麻灰紗大多采用雙流程,工藝流程如下:
FA002A型抓棉機×2--A035E型混開棉機-FA102C型單軸流開棉機-FA022-6型多倉混棉機-FA106A型開棉機-FA046A型雙棉箱給棉機-A076F型單打手成卷機×2
彩色紡大量采用人工混和,工藝流程如下:
FA002A型抓棉機×2-A035E型混開棉機-FA106B型開棉機-FA106A型開棉機-FA046A型雙棉箱給棉機-A076F型單打手成卷機×2
FA002A型抓棉機×2-A035E型混開棉機-FA022-4型混棉機-FA106A型開棉機-FA022-4型混棉機-FA046A型雙棉箱給棉機-A076F型單打手成卷機×2
優點:
(1)?該流程中設計了兩個四倉混棉機,并且第二個四倉混棉機設計在鋸齒開棉機之后,打破了傳統的設計思路;
(2)?比雙流程混和、人工混和降低了成本;
(3)?提高了混和效果,避免了過度打擊,有利于提高成紗質量;
(4)?縮短了流程,提前了交貨時間。
缺點:
(1)?做清潔的工作量稍有增加;
(2)?為適應抓棉機和多倉混棉機的特點,用棉量不宜低于500?kg。
對三種流程中制卷相同的人工成本、一遍卷的濾塵成本不予計算。只就不同的人工成本、耗電成本、設備折舊(以設備使用年限10年,10年后殘值為10%,一年工作350天,**工作22?h計,單打手成卷機單頭產量按240?kg/h計算)予以比較。
(1)?雙流程混和的一套清棉設備投資為82.792萬元,設備的裝機容量為70.4?kW,實耗功率為36.6?kw。噸卷耗電41.93元(按每度電0.6元計),雙流程混和的兩套清棉設備噸卷耗電為83.86元,另加第二遍卷時的濾塵耗電,裝機容量為24.99?kw,實耗功率為17.49?kw,噸卷濾塵耗電費用21.82元,噸卷折舊費用20.12元。因此,雙流程混和的合計噸卷成本為125.80元。
(2)?人工混和的一套清棉工藝流程設備投資為68.639萬元,設備的裝機容量為65.56?kw,實耗功率為33.64?kw,噸卷耗電費用為41.98元,噸卷折舊費用16.68元,噸棉人工混和費用為70元~100元(按平均85元計)。因此,人工混和的合計噸卷成本平均為143.66元。
(3)?單流程混和的一套清棉工藝流程設備投資為88.97萬元,設備的裝機容量為73.93?kw,實耗功率為38.44?kW,噸卷耗電費用為47.97元,噸卷折舊費用21.63元,因此,單流程混和的合計噸卷成本為69.60元。
單流程混和的每套清棉設備投資比人工混和的投資多20.331萬元.但噸卷節約費用74.06元。以一個三萬錠色紡廠為例,設置單流程混和的清棉設備兩套即可滿足要求。用這兩套單流程清棉設備來生產超過500?kg的大定單,用人工混和的清棉流程生產小定單。假如月平均產量為400?t,則實際需要的混棉數量為520?t,其中的80%即416?t可以通過單流程混和完成。每月可節約費用74.06×416=30?808.96元,年節約費用36.97萬元。
人工混和效率低,混和不充分,混和成本*高;雙流程混和雖然混和充分,但打擊過度,對成紗質量不利,同時設備機臺占用多,影響產量,混和成本也較高;針對色紡紗設計的單流程混和消除了現有兩種混和方式的缺點,混和充分,效率較高,有利于提高質量,降低成本。
?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