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下發了《關于嚴格控制棉紡產業無序發展的緊急通知》文件,強調立即停止棉紡產業在建項目建設和所有擬建項目前期工作。文件一出,著實讓紡織人士的心揪成一團。距離新疆自治區經信委和紡織行辦編制的《自治區大力發展紡織服裝產業促進百萬人就業規劃綱要(2014-2020年)》僅僅過去了四年時間,紡織項目就被叫停,這背后到底出現了哪些問題?
招商引資扶持政策帶來紡織發展奇跡
自治區棉紡產業相關人士表示:“在新疆紡織規劃綱要出來之前,2012年底新疆全區棉紡產能約為700萬錠,而到了2017年,新疆已投產的棉紡產能就已達152 0173 3840萬錠,如不采取措施,2018年將會提前達到國家確定的2023年全疆棉紡產能達到2000萬錠的發展目標”。 新疆紡織規劃綱要發布前后就是當地紡織發展的一個明顯轉折點。根據《中國紡織場前景調查分析報告》顯示,在疆備案的紡織服裝企業從2014年初的560家增長到2017年底的2703家,其中內地來疆投資設廠企業由4年前的數十家增加到616家,實際投資額超過800億元,占行業的70%以上。此時的新疆大地如雨后春筍般崛起了各種廠房和園區,“三城七園一中心”就是一個顯著的代表,而這樣的發展**可以稱得上奇跡。 奇跡誕生的背后就是新疆提供的各項優惠扶持政策。具體包含以下10項內容:1、設立紡織服裝產業發展專項資金;2、實施特殊優惠稅收政策;3實施低電價優惠政策;4、實施紡織品服裝運費補貼政策;5、實施使用新疆棉花補貼政策;6、實施企業員工培訓補貼政策;7、實施企業社保補貼政策;8、支持高標準印染污水處理設施建設;9、2015年撥付南疆四地州的專項資金占到總額的49.97%;10、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熟悉紡織的人士應該了解,上述十條內容都是直指紡織痛點,其中原料、人工和電費又是*為重要的生產成本。為了徹底解決企業發展的后顧之憂,以上內容規定在國內外棉花差價較大時,對疆內棉紡企業使用新疆棉花(含新疆產粘膠纖維),按實際用量給予適當800元/噸的補貼。企業生產用電給予0.03元/度的電價補貼,企業的實際用電價降至0.35元/度,部分區域可能更低,而內地紡織電價基本都在0.7元/度以上,這樣的成本優勢是顯而易見的。此外對于新招用的新疆籍員工,可享受36個月的50%實際繳納基本養老費補貼,南疆四地州在紡織服裝企業就業人員仍可繼續享受12個月的低保待遇。綜合計算下來,在新疆每生產一噸棉紗成本可以比內地企業減少2000-3000元。
過快無序發展帶來行業隱憂 政策實施初期,內地紡織企業有很多顧慮,比如補貼優惠政策能否持續,兌現能否及時等等。不過隨著時間推進,政府兌現各項補貼后企業赴疆建廠熱情大大超出了當初的預測,這其中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是產品品種單一,同質化競爭存隱患。由于新疆棉紗是按重量進行補貼,因此為了多拿補貼企業對中低紗支情有獨鐘。不僅造成新疆優質棉資源浪費,而且對疆內外紡織業發展產生不良影響。其次產業鏈配套不完善,產業結構單一。新疆紡織服裝產業鏈集中在上游的紡紗環節,下游織布、針織、印染、服裝、家紡等產業承接太少,尚未形成規模。后道產業基礎薄弱,使得紡紗產業據市場位置較遠,貨運距離長,運費高,產業鏈配套、產品結構有待完善。還有就是各項補貼兌現進展緩慢,部分地區陸續出現延遲發放的現象,影響了企業的正常發展。 當然其中也有一些企業依靠扶持政策進行投機活動。2015年赴疆考察調研的紡織企業就曾表示:“內地企業大量赴疆投資建廠,都是沖著優惠政策去的,這個出發點本身并沒有問題,但這些企業并不是真心實意的去發展紡織實業,而是從事著套取優惠扶持政策的投機活動。比如有的企業甚至直接關停內地工廠,將陳舊設備轉移至新疆,繼續生產低端棉紗套取補貼,這種投機行為將對新疆紡織業持續健康發展造成很不利的影響。” 在新疆紡織業出現隱憂之時,自治區政府果斷叫停在建、擬建紡織項目,著實給當地紡織業帶來一場不小的“地震”。在疆紡織企業認為:“大多數小型企業生產一些低支常規產品,依靠新疆的補貼政策維持運營,如果相關補貼政策一旦失效,該類企業很難繼續維持。如果棉紡產業政策調整過于頻繁,不僅會動搖現有企業堅持下來的信心也會對進入的后道產業有不良的影響。”
柳暗花明新疆在建紡企迎來轉機 就在新疆棉紡產業已經進入了騎虎難下的兩難境地時,新疆紡織政策又有了新動向。4月4日自治區針對暫停在建、擬建一事發布了*新公告。一是保持現有政策穩定;二是對暫停開工在建的棉紡項目,由自治區委托國家行業機構進行評估,裝備和技術達到國內先進水平且具有一定生產規模的棉紡項目,允許繼續建設,建成后繼續享有現有棉紡產業扶持政策。除喀什地區、和田地區、克州外地區外,其他州市新建擴建棉紡項目不在享有現有棉紡扶持政策;三是對2018年3月31日建成投產的棉紡項目,繼續享有現有政策,分三年通過技術改造、兼并、重組、置換等方式,逐步淘汰3萬錠以下規模、裝備落后的棉紡產能。當然還有其他新舉措,整個政策調整的核心就是控制棉紡產能、加大扶持服裝、家紡、針織等終端產業。四是取消新疆地產棉的補貼。同時在調控期間,確保扶持優惠政策重點支持南疆四地州紡織服裝產業的發展。 不難看出,新政策在維持之前提出的優惠措施時又有了新的調整,當然政策調整過程中必然會出現陣痛。此時進行及時補救的目的就是抬高紡織生產建設門檻,控制其過快增長,引導產業結構合理調整,確保全產業鏈持續健康發展,重點解決就業問題。未來新疆紡織政策還會有哪些新的變化,大家拭目以待。(中國棉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