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7 來源:互聯網
由東華大學出版社出版、歷時前后8年編纂完成的《中國紡織通史》4月將在滬**,人類七千年的紡織發展史終于將面世。
中國的紡織可說是出現在比較早的時期,*早的紡織出現,以考古發現的骨針為標志。而該書作為我國首部全面論述原始手工生產到當代動力機器生產的紡織業發展通史,完整、全面地研究、梳理了其在我國七千多年的發展歷史,填補空白、惠及當代、傳世久遠,將對我國甚至世界紡織學術界產生深遠的影響,具有著重要的學術價值和歷史意義。
同一個文化理想,凝結著幾代紡織人的智慧與心血
《中國紡織通史》編著團隊“大咖”云集,由我國**紡織史學家及教育家周啟澄先生、中國絲綢博物館館長趙豐教授和東華大學包銘新教授共同擔任主編,另有來自東華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博物館、江南大學等十多家不同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的國內外專家參與。
(周啟澄老先生)
據東華大學出版社社長蔣智威回憶,8年前他們希望能夠編寫一本紡織通史,于是一行人前往周啟澄教授家拜訪,剛剛說明來意,已經88歲的周老就激動萬分:“總算等到你們了!”研究了一輩子紡織史的周啟澄一直希望著一本紡織通史,正是書與人之間的奇妙關系,書在等人,人也求一位書中“知己”,不同的人,卻有同一個文化理想,《中國紡織通史》的編著就這樣被列上了日程。
從古到今,無處不在的紡織
據該書的責任編輯張靜博士介紹說,《中國紡織通史》時間跨度從遠古時期到2010年,內容上囊括了科技、經濟、文化、藝術和對外交流等各個領域,材料上涉及纖維、紗線、織物和服飾,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向讀者展現我國紡織業的起源、形成、發展、變革、豐富多彩的織品和服飾,以及以紡織產品為首的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盛況。
遵循傳統通史體例,以歷史時期為脈絡,共6編,涵蓋古代、近代以及現當代,采取編章節三級標題法進行編排。其中,4篇附錄介紹了大花樓提花機與龍袍織、貴州舟溪苗族背扇制作工藝等專題。在編排體例上,《中國紡織通史》進行了創新與突破。
《中國紡織通史》的出版能惠及今后紡織和相關領域更系統、更全面、更深入的研究,對我國紡織史學科的建設和年輕人才的培養產生潛移默化的遠期作用,并進一步助力我國‘一帶一路’建設。(文匯網)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