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一場關于棉花“目標價格保險+期貨”模式的研討會在杭州召開。這次研討會由浙江省援疆指揮部、鄭州商品交易所主辦,由浙江省金融辦、浙江保監局、浙江證監局指導,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和新疆分公司、浙商期貨有限公司承辦。
與會政界、金融界、學界人士就2017年在阿克蘇地區柯坪縣啟浪鄉試點的棉花“目標價格保險+期貨”模式展開研討。與會者認為,這一模式是為棉花目標價格補貼市場化機制做探索,必將促進我國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與國際市場接軌,從而提高我國農產品國際競爭力。
創新推出“保險+期貨”模式
這次研討會還要從太平洋產險浙江分公司和浙商期貨有限公司開展的棉花“目標價格保險+期貨”項目說起。早在2016年9月,這2家公司就開始探討“保險+期貨”項目合作,并初步選定***貧困縣柯坪縣為試驗田。
2017年8月項目簽約儀式在阿克蘇舉行。與此同時項目服務機構太平洋產險新疆分公司開展宣傳、培訓、驗標、測產等工作。8月31日承保棉田全部完成測產并簽單起保。根據該項目的產品設計方案,太平洋產險承保柯坪縣啟浪鄉1152 0173 3840戶棉農的2.7萬畝棉田,保險期限2017年9-11月。
“在此期間我們調查啟浪鄉1家指定軋花廠近5年收購棉花的相關數據,通過計算平均數,得出2017年籽棉目標保險價格7.6元/公斤。”太平洋產險新疆分公司農險事業部總經理周青勇說。
“棉農購買太平洋產險目標價格保險,就相當于把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不同于一般農業保險保成本的功能,這個保險保的是價格,這是大概率事件,要么下降,要么上升,風險很高。這樣保險公司就需要尋找‘再保險’工具,這時期貨公司風險管理子公司提供的場外期權就可以發揮作用,保險公司通過購買場外期權將價格風險轉移到期貨公司風險管理子公司;風險管理子公司再通過復制期權的操作將風險轉移至期貨市場。”浙商期貨有限公司研究中心期權主管藍旻說。
于是太平洋產險與浙商期貨風險管理子公司浙江浙期實業有限公司簽訂場外期權協議,利用棉農繳納的保費買入一個看跌期權的同時又買入一個看漲期權。“這就相當于太平洋保險把棉農轉嫁給自己的風險,又轉嫁給期貨團隊。”藍旻說。然后浙期實業又利用太平洋財險繳納的權利金在期貨市場對應行情下通過不斷買入或賣出棉花期貨合約CF1801,進行風險對沖并獲得收益。
藍旻介紹,籽棉目標保險價格是7.6元/公斤,據有關計算公式折算后,保險期間棉花期貨目標保險價格是15600元/噸。市場價格則是保險期間每個交易日棉花期貨合約CF1801收盤價的均價。
保險期結束后,如果市場價格高于棉花期貨的目標保險價格,則隨行就市,棉農按照正常市場價格售棉,獲得收益;太平洋財險將浙期實業的結算款賠付給棉農,增加棉農收入。
保險期結束后,如果市場價格低于棉花期貨的目標保險價格,太平洋財險將浙期實業的結算款賠付給軋花廠,“因軋花廠按籽棉目標保險價格7.6元/公斤收購棉農的棉花,這就意味著軋花廠吃虧,所以我們保險公司要給軋花廠賠償。”周青勇說。
探索市場化補貼農戶新機制
“從原來實行的棉花臨時收儲政策,到現在正在實行的棉花目標價格補貼,這都是我國政府為保護農民利益干預價格形成機制的重要手段之一。開展棉花‘目標價格保險+期貨’試點正是探索棉市化補貼方式舉措之一。”新疆財經大學MBA學院院長、碩士生導師楊新順說。
為此從2016年起中央一號文件連續3年提出開展“保險+期貨”試點。尤其是2017年3月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聯合下發《關于深化棉花目標價格改革的通知》,指出要積*探索新型棉花補貼方式,合理利用保險、期貨等金融工具,擇機開展目標價格保險、“保險+期貨”試點,為進一步完善農業補貼政策提供參考。
2017年4月鄭州商品交易所也下發通知,對2017年棉花“保險+期貨”試點建設工作予以立項、資助支持。在2017年全國開展的8個棉花“保險+期貨”試點項目中,啟浪鄉這個項目是對沖量*大、賠付金額*高的項目,也是**對棉農和軋花廠進行雙向保險的棉花期貨項目。
從項目實施的實際效果來看,基本達到預期目的。根據保險協議,保險期間棉花期貨市場價格15212.08元/噸,低于目標保險價格15600元/噸。“保險期間由于軋花廠沒有按照約定的籽棉目標保險價格7.6元/公斤收購籽棉,而是按照低于7.6元/公斤的實際市場籽棉價格收購籽棉,所以軋花廠不存在損失;相比籽棉目標保險價格而言,反而是棉農受損失。所以我們把錢直接賠給棉農。”藍旻說。
據了解,該項目共為農戶賠款90萬元,1152 0173 3840戶棉農受益,棉農戶均獲得賠款758元,*多的一戶獲賠達到3萬元。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15戶,獲得賠款15.33萬元,占總賠款金額的1/6。
“項目達到預期效果,不同于傳統扶貧模式,該項目綜合運用保險和期貨兩種金融工具化解棉價波動風險,創新引入軋花廠托底收購,穩定棉花收購價格,為棉農規避價格下跌風險,解除棉農后顧之憂,提高棉農生產積*性。”周青勇說。
擴大試點范圍提高賠付比例
與會人士紛紛建議,2018年該項目應該擴大試點范圍。“這個項目的方向是正確的,是有發展前途的,要穩步推進,慎重考慮改革步伐、改革力度、改革范圍,認真全面總結改革成果,積*推廣試點經驗。”自治區發改委主任助理李常青說。
欲擴大試點范圍,解決保費來源是關鍵。2017年該項目的保費來自浙商期貨的出資,棉農不出一分錢。“從長遠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說,就要探索保費的籌集機制。我認為,援疆資金可以出一點,機構可以出一點,相關單位可以出一點,這就為擴大試點范圍打下基礎。”浙江省援疆指揮部副指揮長陳建忠說。藍旻則建議,將“保險+期貨”項目納入國家農產品價格改革整體方案中,從國家層面對試點地區主要農作物目標價格“保險+期貨”項目實施政策補貼。
優化產品方案也是關鍵。“2018年該項目將采用增強型亞式保險產品,提高參保農戶獲得賠付的可能性。2017年該項目保障水平只有18%,也就是說,棉花期貨市場價格下跌1000元,棉農只能獲得180元的賠償;2018年我們計劃提高風險保障水平至80%以上,也就是說,棉花期貨市場價格下跌1000元,棉農能獲得800元以上的賠償,從而在期貨市場下跌時讓棉農獲得更多賠付。”藍旻說。
2018年一號文件首次提出“訂單農業+保險+期貨”模式,“下一步,我們要加強整個棉花產業鏈的合作,同軋花廠及棉花深加工企業深度對接,覆蓋從棉花種植到加工再到流通的整個產業鏈,實現整個產業鏈共贏。”太平洋產險新疆分公司副總經理朱明成說。
“由于目前國內‘保險+期貨’試點項目較分散,建議證監會或交易所跟地方政府談一攬子解決方案。如由交易所出面為阿克蘇地方政府提供大規模棉花價格風險管理方案,進而向保險公司和期貨公司招標,行業內統一行動,增強整個‘保險+期貨’模式的影響力。”藍旻說。棉花目標價格補貼市場化機制的有益探索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