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7 來源:互聯網
編者按:近年來,紡織業不斷推進兩化深度融合,加快新舊動能轉換。隨著紡織服裝行業智能化發展速度加快,企業實施智能化改造的熱情高漲。本組報道將從智能化在紡織加工、化纖制造、染整加工、服裝設計與制造、紡織產業供應鏈管理、可穿戴智能紡織品等紡織產業鏈重點環節的應用和發展趨勢做一探討,促進行業在更廣闊的領域全面推進智能化發展,為產業轉型提升提供支撐。
-中國紡織報記者王繼征
近年來,不斷上升的用工成本和人力資源短缺成為棉紡織企業發展中重要的痛點之一,自動化、智能化紡紗設備的應用,有效幫助紡織企業解決了用工多、生產效率低、產品質量不穩定等系列問題,成為目前棉紡織行業發展的新方向。
目前,紡紗機械設備實現了工藝技術參數的計算機輸入、實際檢測輸出及警示,滿筒自動絡筒、自動落紗等,包括粗紗機自動落紗、自動插管、自動留頭;細紗機機械式自動落紗、自動插管、自動留頭;絡筒機自動接頭、自動絡筒、自動換管、自動留頭、自動測試紗線質量、紗疵切除等,實現了紡紗自動化。同時實現了半成品卷裝、成品卷裝向下道工序自動運輸和部分機械設備自動化連續運行生產,這些創新顯著減少和代替了人工勞動,提升了自動化水平。隨著基于互聯網平臺的監控管理技術不斷完善,“紡紗智能工廠”初具雛形。
以此為基礎,江蘇大生集團、山東華興紡織集團、新疆溢達紡織有限公司等企業開始了紡紗數字化車間、紡紗智能工廠的建設,并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智能紡紗方興未艾
2015年,江蘇大生集團與經緯紡機合作建成了國內**數字化紡紗車間,配備了全流程國產自動化、連續化、數字化棉紡成套設備。數字化紡紗車間生產規模4.56萬紗錠,產品定位為高端纖維素纖維純紡或混紡緊密紡。
據江蘇大生集團有限公司數字化車間主任陳建介紹,車間全流程在線監控與通信系統采用無線網絡技術,通過車間WIFI系統,組建局域網,實現車間無線信號全覆蓋。紡紗主機設備數萬只傳感器通過中央集控系統連接互聯網,通過移動手機終端對車間現場遠程實時監控,通過E系統實現對不同工序生產過程的數據信息實時追溯,通過輔助工具系統對關鍵設備進行遠程通信,逐步實現了遠程工廠管理。
此外,可視化的生產計劃管理系統能顯示訂單生產進度、質量、開臺數量、訂單完成時間的預測,通過人員調度模塊實現員工與機臺的各種對應關系,實時統計顯示擋車工的產量,減少了大量的抄表和繁瑣的統計工作,提高協同工作效率。設備維護保養輔助系統通過設備狀態、效率超標、質量超標、環境超標、能耗超標等預警信息及生產在線數據的融合分析,提高設備生產效率及設備維修人員的剛性數據評價。運轉操作導航系統通過單錠管理模塊對落后單錠、斷頭時間、落紗留頭等信息實時顯示及統計分析。
山東華興紡織集團的智能紡紗生產線于2015年年底建成投產。生產線采用粗細絡聯一體紡紗系統,實現了半制品、成品的在線檢測和控制、筒紗智能包裝輸送入庫,生產規模為5萬紗錠,年產各類高檔新型生物材料混紡紗6000噸。
華興紡織集團的智能紡項目著眼于建成國內首條智能化紡紗生產線,設備全部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同時配以全流程自動化成套設備為基礎的數字化管理系統,運用現代信息網絡和數字技術、專家系統,可實現紡紗生產過程工藝參數的在線監測、數據顯示、集中控制和網絡監控,整體上實現了生產過程透明化、車間管理精細化。
新疆昌吉溢達智能紡紗示范項目同樣采用了國際**的自動化、智能化設備,根據用戶實際需求訂制的集成化軟件系統,全流程實時在線質量監測,從棉包到筒紗,全流程測試和控制質量與產量,實現人機集成、互聯互通。新疆溢達也成為國內**緊密紡紗線全流程智能化生產的標桿示范企業。
深度挖掘產業價值
談到應用智能紡紗技術的體會,陳建認為,通過信息化與工業化的深度融合,實現了企業轉型升級及產業價值的深度挖掘。經過近2年的實踐生產,大生集團以數字化車間為試點,通過科學配置資源、明確工作內容、統一考核標準等,充分利用豐富的數據資源,優化量化管理模塊,形成了標準化的管理體系,并在集團予以推廣應用,進一步調動了員工的積*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數字化、智能化紡紗系統的實踐已經成為百年大生企業轉型發展的新亮點,效益增長的新引擎,同時智能化紡紗技術為傳統紡織行業轉型升級探索了新路徑。
據山東華興紡織集團董事長胡廣敏介紹,華興集團通過低成本自動化成套解決方案、關鍵工序智能化裝備改造方案和無浪費的產線規劃制造執行解決方案,使紡紗廠萬錠用工實現15人左右,生產效率提升20%,紡紗生產全流程自動化率****,能源利用率提高12%,制造周期縮短30%,不良品率降低25%,運營成本降低20%。
在企業運營層面,通過低成本的使用集成行IT信息系統產品,使產品訂單交付周期縮短30%,利潤率提升50%,成品庫存和原料庫存減少30%。在供應鏈層面,華興智能紡平臺通過與上游打通,提供持續長期穩定的高性價比原棉供應,確保高品質、低成本和高利潤;在下游通過智能紡智能下單共享平臺源源不斷地提供去中間商、去貿易商的高端利潤產品訂單,保證紡紗廠的營收和利潤總額。
據新疆溢達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趙陽介紹,經過多年的探索,目前新疆溢達紡織已經實現了全流程自動化與連續化生產。除此之外,新疆溢達紡織還開發出了IMS集成信息監控系統。該系統根據企業實際需求,對設備供應商提供的基礎系統進行升級改造,使系統的各項操作標準符合公司自身的要求,實現了生產狀態可視化、設備運行狀態監控、質量在線檢測、能源使用量監控、自動生成生產報表等,充分利用集成信息監控系統,挖掘數據背后的價值。該系統的使用,使企業內部萬錠用工減少了70%,人均勞動生產率增長了300%。
“人”是實現智能紡紗的重點
人口紅利消失,勞動力結構性短缺問題突出,人力資源逐年短缺是棉紡織企業探索智能紡紗的重要原因。智能制造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減少人工,但趙陽和胡廣敏卻不約而同地強調:智能化生產中,“人”依然是不容忽視的因素。
趙陽表示,智能化的核心是“智”和“能”融合在一起,“智”體現在設備、專件、連接系統或者信息系統的智能化程度;而“能”則需要回歸到人,人的主觀能動性。只有做到人機協同和人機融合才能實現真正智能化。紡紗的智能化,**要面對的是企業人才的選、用、育、留,其次才是紡紗設備、技術的智能化發展。胡廣敏也認為,觀念是實現智能化的關鍵,人才是實現智能化的保證。趙陽提醒大家,當前新技術與新應用日趨成熟,正是快速推進智能紡紗、加速傳統紡紗轉型升級的良機,但這并不意味著,企業購置自動化、智能化設備,就能夠實現自動化、智能化生產。新疆溢達紡織曾在2012年引進自動落紗小車,但由于操作工人習慣于手動落紗操作,該小車使用率非常低,所以公司在2013年又引進了自動引導運輸(AGV)小車,但也因員工無法適應新的操作模式,該小車的使用效果大大低于預期。
兩次的失敗教訓,讓新疆溢達清楚地認識到了人才在智能化、自動化過程中的重要性。在人才的引進中,隨著人才結構和受教育模式的不斷變化,當前人才結構與企業需求的不匹配,傳統制造模式與新型人才需求不匹配的矛盾越來越突出。所以新疆溢達紡織在人才選用方面,面向全國高校,并建立多元化的管理培訓生項目,實現1對1導師制與合作伙伴關系,把跨部門輪崗與在線項目相結合,實現縱向一體化供應鏈學習,并在衣食住行等生活方面進行了全面升級。
實踐表明,智能化并非簡單的無人化。大數據時代,企業要運用數據指導企業生產,同時要關注綠色智造,提升原料利用率,改善環境。智能化之路并非一蹴而就,當遇到困難時,企業要做的就是回歸基礎和整理思路,為智能化之路鋪墊好堅實的基礎。(中國紡織報)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