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7 來源:互聯(lián)網
? 臺媒稱,人民幣升值、工資快速上漲,“中國制造”成本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尤其是紡織業(yè),大多轉移工廠到東南亞等人力更便宜的地方,然而大陸也不愿輕易地將“紡織大國”名號拱手讓人,不少業(yè)者開始大規(guī)模投資作自動化。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9月7日報道,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大陸每月人工費已突破400美元(約合2608元人民幣),是紡織業(yè)競爭對手越南的2倍、孟加拉國的4倍。世界貿易組織WTO數據也可發(fā)現(xiàn),大陸服裝出口額2015年達到152 0173 3840億美元,占全球四成,但比2014年少了6%,同一時間,孟加拉國、越南和柬埔寨等國都在成長。
報道稱,不少紡織業(yè)轉進東南亞,然而也有臺商認為大陸仍是重心,因為當地有大量的消費市場、熟練的高效能員工,以及原料優(yōu)勢。
從面料到成衣、再從研發(fā)到設計制造,一條龍式的紡織企業(yè)旭榮集團,強項是運動機能布料,旭榮集團執(zhí)行董事黃冠華說,大陸有原料優(yōu)勢,可以作天然與人造纖維的“天人合一”研發(fā)。
愛仕沃瑪紡織廠長夏寶華也表示,他們做環(huán)保的丙綸PP布,透氣、防水,還能自然裂解,大陸也開始重視這種環(huán)保布料,所以反而要加產能來因應內需市場的訂單。
而大陸本土的服裝代工企業(yè)、晨風集團董事長尹國新認為,由于長期從事服裝代工,大陸產業(yè)鏈的熟練度,高效率、高質量優(yōu)勢,反讓“中國制造”的綜合成本更低,且大陸仍是消費與原料大國,所以采購與銷售,物流成本比在國外低。
報道稱,為了不讓“中國制造”流失,大陸多家企業(yè)開始自動化。
像是晨風集團在江蘇常州的縫制工廠,每月可制造130萬件襯衫的生產線,*近加了“懸掛系統(tǒng)”,以感測器讓系統(tǒng)判定下一個工序交給哪位員工比較適合,效率預計可增加15%。
大陸*大羽絨服制造商波司登為了維持本土生產,也打算將目前自動化20%提高到50%,除了布料剪裁機和羽絨充填機自動化,物流分揀也將用機器人。
1、檢測行業(yè)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lián)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lián)系,聯(lián)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lián)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lián)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