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指導,中國天竹產業聯盟主辦,吉林化纖集團公司承辦的以“創新、升級、價值、共享”為主題的第三屆腈綸產業高峰論壇在石家莊市召開。腈綸產業高峰論壇的連續成功舉辦,有力促進了腈綸相關產品創新、企業轉型發展,以及政產學有效合作,在國內腈綸產業發展方面具有很大影響力。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端小平,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楊峻,中國化學纖維協會副會長趙向東、姜俊周,中國毛紡織協會副會長劉家強,蘇州大學紡織與服裝工程學院院長潘志娟,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業轉移辦公室主任助理謝立仁,吉林化纖集團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宋德武應邀參會,來自全球500余名腈綸下游生產企業代表及專家學者參加論壇。論壇由潘志娟主持。
吉林化纖集團副總經理岳福升介紹,近3年來,吉林化纖集團實現了前50年的經濟發展總量,產品質量節節攀升,生產經營逆勢崛起,項目建設鱗次櫛比,預計2017年末將實現百億企業的奮斗目標。一直以來,吉林化纖集團堅持規模產品腈綸纖維差別化調整做寬,經過不斷的創新升級,現已成為全球腈綸產業的中堅力量。目前腈綸產能達38萬噸,占全球的20.5%,占全國的50.6%,在具有全球產能*大的規模優勢基礎上,吉林化纖為規避同質化價格戰,堅持創新與需求相結合,通過不斷對腈綸板塊差別化的研發,迅速**和創造市場需求,快速調整生產計劃和產品結構,圍繞功能保健、原生色、環保仿真、安全防護四大系列開發出20多個新品種,產品差別化率超過30%。
河北省石家莊市藁城區常務副區長王建峰在會上指出,藁城區政府與吉林化纖有著近30年的友好合作,宋德武曾經在藁城工作生活了6年,把吉藁公司發展成為藁城區產值*高、效益*好的龍頭企業,為藁城區經濟建設、創新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在吉藁公司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歷程中,藁城區政府與吉林化纖再度聯手,新增6.5萬錠紗線,興建6萬噸差別化腈綸,吉藁公司產值翻了一番,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量減少同比90%,人均勞動生產率增加2.5倍,環保控制指標被國家環保部高度認可,成為全區的標桿企業。同時藁城區政府與吉林化纖共同規劃了25億元的碳纖維工業園項目,必將給吉藁公司帶來嶄新發展的新局面。
論壇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化學纖維協會會長端小平發表主旨演講。他介紹了紡織行業的發展現狀,重點分析了腈綸產業的未來趨勢。他指出:“十三五”期間,全球紡織化纖生產、投資、技術和貿易格局會繼續深度調整,全球纖維加工量保持增速,其中大部分是化纖,而中國化纖增量空間大概800萬噸,增量也不再是企業間平均分配,而是進一步向包括吉林化纖在內的大企業集中。從各國產業發展趨勢和投資重點上不難看出,發達國家正以其科技綜合優勢和創新應用能力,力爭占據纖維創新及產業戰略制高點。而亞洲、非洲地區的發展中國家勞動力成本優勢明顯,繼而帶來承接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的梯次轉移,另外由于上游產業鏈不完善,也促進了我國化纖對印、巴等國家的貿易量增長。 其次我國化纖產業的發展,正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新動能的激發這條主線有序展開,化纖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調的重點為:一是淘汰落后產能,控制新增產能,恢復供求平衡。投資重點向以智能化、綠色制造等為特征的新裝備和新技術領域傾斜;通過行業并購重組實現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二是持續發布“中國纖維流行趨勢”,改善供給,推動三品戰略實施。吉林化纖開發和生產的醋腈纖維、腈綸蓄熱儲能保暖纖維、聚丙烯腈導電纖維等腈綸差別化產品亦入圍了流行趨勢,這說明化纖企業對產品開發的投入熱情不斷提升,產品品質的提升和多樣化也對下游用戶產生了積*的影響。 吉林化纖的創新發展有兩點經驗值得廣大同行借鑒,一是深耕市場,挖掘客戶潛在需求;二是注重品牌建設,協同上下游共同創新發展。吉林化纖必將在各級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引導下,實現區域經濟和行業企業的雙贏效果。*后,端小平會長指出:未來紡織化纖行業的發展需要重點關注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術、大數據、人工智能、品牌文化等對產業發展的深層次影響,企業要注意挖掘技術、規模、管理、資源和人才及產業鏈協作的優勢,關注與下游用戶的協同創新,實現產業鏈上下游攜手并進,共生共贏,同時提出了建議一是產業鏈上下游要精誠合作,"抱團取暖",把中國的產業鏈配套優勢發揮到**;二是注重通過科技手段化解成本壓力,把科技創新的**作用發揮到**;三,國際國內市場并舉,關注國內十幾億人口的巨大市場潛力和消費升級。 端小平還指出,未來紡織化纖行業的發展需要重點關注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術、大數據、人工智能、品牌文化等對產業發展的深層次影響,企業要保持更持久的競爭優勢,要具有將外部大環境和企業內部小環境緊密結合,有效整合創新資源的能力,要以綠色發展和智能化發展為主線,挖掘技術、規模、管理、資源和人才及產業鏈協作的優勢,更要關注與下游用戶的協同創新,挖掘品牌內涵,保持信心和定力作好主業,實現產業鏈上下游攜手并進,共生共贏。 論壇上,來自國內外的腈綸界專業人士共同探討并分享了大量腈綸產業的*新研究成果。日本良博企畫公司大西良博、河北科技大學教授張永久、青島雪達集團副總經理王顯其分別做了《國際腈綸市場分析》、《腈綸和醋青纖維染色性能》、《腈綸針織內衣領域應用》的主題報告。 據吉林化纖集團奇峰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楊雪峰介紹,奇峰公司先后研發了抗起球、高強、醋青、M系列等差別化新產品,憑借質量優勢,產品不斷走出**,替代進口。2015年年末,全球首創的年產1.2萬噸醋青生產線安裝完畢并投產,為企業創新生產增加了新動力。自主研發的醋青纖維首次突破了天然纖維與聚酯纖維共混的技術壁壘,既保留了腈綸纖維及纖維素纖維蓬松、柔軟、滑爽、吸濕排汗、強度高等特性優勢,又具有良好的尺寸穩定性、保暖性和抗起球、抗靜電性,使穿著者感到更溫暖舒適,色澤鮮亮,產品主要用于戶外服飾、床品、內衣、毛衫等諸多領域。已獲國家發明專利的抗起球腈綸纖維填補了國內空白,打破了進口壟斷格局,產品質量躋身世界先列水平,完全替代進口,年可生產銷售抗起球腈綸纖維6000余噸,實現銷售收入近億元。 吉林化纖集團吉盟公司經理、黨委書記孫小君介紹了差別化腈綸的一個重要品種——超柔超亮纖維。作為腈綸新產品,超柔超亮纖維多年來以其較高的產品特性不斷滿足用戶需求,光澤度和更加滑順的手感越來越受用戶青睞,產品國內外市場的知名度不斷提高。近日,研發團隊又成功開發出銅離子抗菌纖維,它具有強力且持久的抗菌、抑菌、消除異味、自潔護理的功能,對真菌的抑制效果尤佳。其**的抑菌功能可用于制造毛巾、織襪、內衣褲、洗滌用品、醫用護理用品、運動服、家紡用品等多領域。銅離子抗菌纖維的成功研發意味著吉林化纖在腈綸產品差別化道路上又邁出嶄新的一步。 山東恒泰紡織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孫炳偉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山東恒泰公司的紡紗產品原料90%來自吉林化纖,常規性纖維為主導,差別化纖維如抗起球纖維等也有少量應用。山東恒泰是吉林化纖的忠實用戶,152 0173 3840年至今已有20年了,目前每年從吉林化纖的纖維采購量,常規產品在1萬噸左右。吉化在行業的**帶領作用非常強,產品的質量好且非常穩定,服務**,交貨期快,國外產品交貨期比較長,價格也要高很多,服務也相對沒有那么及時。吉化在新產品研發方面的能力也非常強,相信未來一定能趕超日本。未來,山東恒泰將在戶外產品和產業用產品方面與吉林化纖進一步合作,做大做強。 南京亨利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韓小軍表示,公司采用了吉林化纖大約25000噸制條紡紗,占整個公司的原料比重大約50%,進口產品大約占到公司的30%。之所以大量采用吉林化纖的產品是因為該公司產品穩定性好,而且交貨期快,國外產品交貨期長而且價格貴,吉林化纖產品還有一個優勢,就是能根據客戶要求做到快速反應,客戶提出需求后,吉林化纖能做到快速研發快速交貨。 在下午的腈綸纖維終端品牌論壇會上,原料、紡紗、染整、面料、服裝等領域的資深專家深入交流,共同探討新品研發、產品升級、市場應用等內容,探析行業未來發展,共商協作發展大計。吉林化纖集團參會人員表示,將不遺余力地為用戶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實現雙贏,共同促進紡織行業的創新發展。 為進一步拓寬腈綸纖維的下游應用,加強上下游產業鏈交流與技術合作,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的指導下,在中國天竹產業聯盟和吉林化纖集團的精心組織和策劃下,“吉纖杯創新大賽”得到了210余家下游企業和終端知名品牌的廣泛關注、踴躍參與,經過專家教授的專業評審,共評選出金獎、**品質獎、時尚創意獎、市場應用獎、文化傳承獎、優秀獎六大類47款獲獎作品,對傳承紡織文化,促進行業創新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為進一步激發行業創新熱情和能力,“吉纖杯”創新大賽腈綸系列獲獎產品頒獎典禮在當晚舉行。典禮上,趙向東宣讀了《關于表彰2017年“吉纖杯”創新大賽腈綸系列獲獎作品的決定》,與會領導為獲獎企業進行了頒獎。此外,獲獎作品通過靜態展的形式精彩絕倫地展現在與會嘉賓面前,吸引了廣泛關注和好評。(中國紡織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