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8 來源:互聯網
化纖:子行業分化明顯
行業大勢
全球紡織原料依賴化纖的形勢愈發明顯。在今年,不僅棉花產量與種植面積雙雙下降,而且毛、麻、絲作為小眾原料表現得更加邊緣化,化纖以其價格優 惠功能多樣,受到市場的青睞。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美國服裝進口中合成纖維材料已經超越棉制品,這對于化纖行業的未來是積*信號,表明化纖已成為實至名歸的 主流材料。我國作為化纖**大國,對于全球化纖行業的動向具有主導作用。這一地位在我國紡織產業健全的優勢下還將鞏固。
運行實錄
2014年是化纖行業深度調整的一年,**產量增速在今年延續下降趨勢,投產熱情也有所降溫。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4年1~11月國內化 纖產量 4032.2萬噸,同比增長6.2%。而2013年1~11月,我國化纖產量為3775.92萬噸。另外,近10年來,化纖行業利潤率波動較大,*高值 2010年高達7.16%,今年上半年卻只有2.81%,沒有達到10年來的平均水平。
各子行業分化明顯。滌綸因為產能較大,雖然走勢有好轉跡象,但是綜合開工等因素考慮,壓力依然較大;粘膠行情走勢不佳;氨綸行業雖然市場行情不錯,但由于一直保持較高開工率,因此庫存上升趨勢明顯,再加上各地投產消息不斷,上升態勢已經見頂。
根據國家統計局和海關的統計數據,我國2014年1~10月滌綸纖維產量為2941.11萬噸,同比增加7.36%;1~9月份進口滌綸纖維短 纖 9.97萬噸,出口66.31萬噸;進口長絲8.87萬噸,出口123.80萬噸。整體來看,滌綸行業走勢較為平穩,呈現上揚態勢,顯示我國滌綸纖維產業 的市場需求依然比較強勁。
今年表現搶眼的氨綸產量大幅提升。我國2014年1~9月份氨綸纖維產量為35.93萬噸,同比增加11.94%;1~9月進口氨綸纖維純氨綸1.50萬噸,出口3.19萬噸。
錦綸市場回暖緩慢,但是新上產能不少,產量增長依舊過快。我國2014年1~10月錦綸纖維產量為205.8萬噸,同比增加12.6%。
粘膠行業今年產量增速下滑,在市場需求疲軟以及棉花政策的影響下,1~11月我國粘膠短纖產量288.52萬噸,同比增長僅為2.9%,而去年 同期產量增長達到21.2%;粘膠長絲產量24.73萬噸,同比也僅增長1.1%。粘膠行業處于消化產能階段,再加上今年漿粕反傾銷案的終裁結果出爐,行 業整體形勢不佳。
開工方面,化纖主要子行業情況差異較大,和去年相比,今年開工負荷分化更加明顯。滌綸長絲開工率在二季度恢復到接近80%,屬于一般水平;氨綸行業持續保持高負荷運行;粘膠長絲和粘膠短纖的開工率基本也位于80%以上;滌綸短纖和錦綸行業相對較差。
發展方向
差異化、功能型產品在今年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表明技術含量高,提升消費者穿著體驗的產品生命力強;另外,化纖企業品牌化發展不斷強化。隨著技術創新與依靠品牌意識的提升,化纖行業將呈現出更多個性化的產品。
棉紡:棉價下跌行情下滑
行業大勢
2014年棉紡織行業以“弱”字開頭。棉花政策的有形之手牢牢把握市場的節奏和進程,從收儲到拋儲,再到進口棉政策的調整,棉花市場的開關和平衡,一切盡在掌控之中,而我國棉紡企業競爭力的下滑卻是不爭的事實。
運行實錄
從20000元/噸跌到152 0173 3840元/噸,2014年棉花價格呈現“斷崖式下跌”。市場行情由政策“一刀劈開”,上演了“冰火兩重天”——上半 年的 2013/2014年度有收儲托底,棉花價格高、波動小;下半年的2014/2015年度實行目標價格政策,棉花價格低、波動劇烈。目前,我國棉花價格逐 步與國際市場接軌,大幅下跌的棉價,不僅讓棉農、棉商對市場悲觀,也讓紡企陷入持續觀望中。多數棉紡織企業維持較低庫存,應對棉價下跌帶來的風險。
除了實行棉花目標價格直補政策外,國家發改委還宣布,除了下發89.4萬噸關稅配額外,明年不再增發棉花進口配額。消息引來了國內生產高支紗企 業的一片怨聲。棉價下跌,配額減少,給棉紡織企業用棉帶來困擾的話,那么棉紡織企業成品庫存的貶值,才是企業*頭疼的問題。我國紗線的出口利潤大大降低。 據中國海關統計,2014年1~10月,全國紗線出口數量為334.6萬噸,增長11%;出口金額102.1億美元,上升1.1%;出口平均單價3.05 美元/公斤,同比下跌8.9%。多數紗線企業負責人表示,紗線出口價格下降直接影響了企業的經營利潤。
發展方向
雖然目前我國棉紡織企業仍在接受棉價下跌的“洗禮”,但從長遠看,政策利好行業的作用非常明顯,我國的棉花價格由市場形成的機制已經基本形成, 不管是棉農交售
絲綢:高端產品承壓大
行業大勢
盡管絲綢有著“纖維皇后”的美譽,一直都是高檔服裝面料的**,但其占纖維總量的比重不足0.2%。目前高品質生絲價格在38萬元/噸左右,是 化纖絲價格的15倍,棉紗價格的40~50倍左右。2014年,絲綢行業在全球經濟復蘇之初,承受較大壓力,但是全球經濟復蘇加快腳步以及內需增長釋放都 為絲綢業帶來利好。
運行實錄
2014年一季度絲綢行業在出口貿易下滑較大的情況下開局,行業內虧損企業虧損總額大幅度提升。二季度全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速逐步走出下行通道,行業利潤增速出現暫時性拐點。
前兩個季度,據國家統計局對406家規模以上繅絲絹紡企業統計,絲產量79165噸,同比增長7.16%,其中39家絹絲企業絹絲產量5686 噸,同比下降8.11%;273家規模以上織綢企業綢緞產量36998萬米,同比下降1.38%;119家蠶絲被企業蠶絲被產量1130萬條,同比下降 0.34%。據國家統計局對956家絲絹紡織及精加工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統計,全行業主營業務收入607.3億元,同比增長7.78%;利潤26.41億 元,同比增長7.18%,其中繅絲加工實現利潤13.5億元,同比增長3.41%,絲織加工實現利潤11.52億元,同比增長14.64%,絲印染加工實 現利潤1.4億元,同比下降9.56%。
后兩個季度,市場行情依然沒有出現大的轉機,在傳統的旺季也沒有出現旺銷的局面。從出口也能看到行情的低迷,從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數據來 看,2014年1~10月,我國真絲綢商品累計出口25.54億美元,同比下降13.26%。其中,蠶絲類出口5.2億美元,同比下降6.26%;真絲綢 緞出口7.51億美元,同比下降4.95%;絲綢制成品出口12.83億美元,同比下降19.8%。
發展方向
從全球范圍看,未來繭絲原料供應增長空間十分有限,以生絲為基礎的多元化真絲纖維復合材料將得到廣泛應用,采取與多種纖維混紡交織的方法,改變絲綢的外觀和內在品質功能,克服蠶絲纖維性能缺陷,同時降低生產加工成本,將是今后絲綢產品發展的重要方向。
不過,整體看,繭、絲、綢三產業在買方市場下,企業的分化比較明顯,一些知名企業的產品還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質量和品牌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
毛紡:精粗冰火兩重天
行業大勢
2013/2014年度,羊毛市場需求繼續減弱,羊毛在紡織纖維中的比重由1.8%下降為1.5%,但粗支毛仍然供不應求。從展會和市場情況來 看,國內精紡需求下降的趨勢不可逆轉。另外,對于毛紡這樣的出口型產業來說,人民幣匯率的持續走低為國內毛紡和面料企業創造了機會。然而,匯率不穩也使得 企業外貿接單“短期化”現象突出,外匯結算判斷難度增加。2014毛紡行業保持平穩發展,上半年毛紡企業反饋的平均利潤水平較2012、2013年全年水 平有所提升,企業贏利能力提高,三四季度繼續保持平穩態勢。
運行實錄
年初國內毛紡下游市場需求依舊不旺,再加上人民幣貶值,加大了進口成本,國內毛紡企業甚為憂心。此時,各大展會相繼舉辦,精紡需求下降,粗紡漸領風騷的態勢漸顯。一些企業緊跟這一趨勢,并在全年內轉變了生產計劃。
4月國外市場羊毛價格大幅上漲以及人民幣貶值等因素,使得國內原料價格上調,但除粗支毛因供應量少需求較大,價格堅挺外,細支毛仍無人問津。
6月,精、粗紡市場終現冰火兩重天,粗支毛繼續受到追捧,而超細毛價格節節下跌。粗紡市場依然看好,精紡市場相對冷清。同時,出口毛條量大增,國外經濟復蘇步伐加快。
進入9月,本應是傳統的毛紡旺季,今年國內市場并沒有太大起色。國內企業依舊在資金緊張、需求不振的困境中艱難的生存著。從海關進出口數據來 看,今年 1~8月份共進口了17萬噸原毛,去年同期為19.9萬噸,減少了14.5%。11月,粗紡依舊較好,粗支毛堅挺,價格依舊停留在高位。
發展方向
從全年來看,國內毛紡需求不旺的狀況沒有好轉。不過隨著出口市場的增長,市場對于粗支毛的青睞,再加上落后產能和企業的淘汰,國內優質的毛紡企業對于全球市場的需求把握上顯得更加準確。
長絲織造:步入深度調整期
行業大勢
2014年,我國化纖長絲織物內銷持續低迷,由于市場價格普遍偏低,企業已經很難通過調整價格來吸引市場,加之需求十分有限,價格只能在一個較 低的區間徘徊,企業利潤空間狹窄。下半年,受淡季影響,行業景氣指數明顯下滑,“金九銀十”沒能如約到來,市場信心更加不足。我國長絲織造行業面臨著嚴峻 的市場考驗,企業開臺率下降,庫存難消化,中小企業資金周轉壓力加大。
發展方向
化纖長絲織造企業既受制于下游需求不足,又無法抵抗原料價格變動的影響。當前市場形勢不容樂觀,企業首要是確保資金鏈安全,通過自主創新,調整產品結構,走差異化路線才能堅守陣地。
江浙地區一直都是產業發展*集中、*先進的地區,7月,江蘇、浙江長絲織造產業主要集群地區都拉響了防污警報。多數印染企業不得不停產整頓,部 分地區也對長絲織造企業采取了短期限產措施,使長絲織造產業雪上加霜。節能環保成為影響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綠色發展迫在眉睫。
麻紡:內需拉動平穩提升
行業大勢
2014年,麻紡織行業總體保持平穩發展,生產指數、實現利潤、出口創匯等指標均有所上升。主要是因為內需市場得到了一定的擴展,內需占比從2013年的25%上升為28%,帶動了行業發展。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4年1~9月,全國289家規模以上麻紡織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累計約385億元,同比增長10.77%;累計實現利潤 總額約 20億元,同比增長17.65%;出口創匯總額約14億美元,同比增長35.79%;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約88億元,同比增長3.91%。
發展方向
今年,黃麻紡紗企業經濟運行狀況艱難,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勞動力成本提升與設備技術創新不夠。此外,生產設備落后也是拖累行情的重要因素。特別 是苧麻行業設備陳舊老化,存在效率低和用人多問題,影響企業創新發展。同時,原料種植面積萎縮,原料種植發展不均衡也是重要的原因。
根據市場發展和消費者的需求,麻紡織企業對混紡和純麻產品進行了廣泛的開發,以打破了我國麻紡織品產品單一的局限性,開啟國內麻紡織品產業提檔發展的新市場。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