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8 來源:互聯網
生意社7月25日訊 自年初以來,
看跌派供需寬松弱勢格局未變
□廉超
2012年,鄭棉期價在2月份達到反彈的高點后開始下跌,初始跌速比較平緩,從5月份開始下跌加速,期價跌破收儲價格后繼續下跌,到6月4日跌停到底部位置,當日152 0173 3840合約收盤18640元/噸。
美棉的走勢波動劇烈,特別是近月7月合約。7月合約今年從近100美分開始下跌,一直跌到6月初的66美分附近,但隨后期價強勢反彈,在經歷了5次漲停后,期價反彈到90美分處,多頭逼倉的可能較大。
現貨走貨仍舊困難內外巨大價差延續
從
進口棉方面,到6月21日,FCIndexM指數折滑準稅14343元/噸,1%關稅為13834元/噸。從價差上看,FCIndexM較國內CCIndex328指數價格低3982元/噸(滑準稅價差)和44491元/噸(1%關稅稅差)。巨大的價差使得滑準稅的配額價格炒到3000元/噸以上,配額成為棉花市場上的硬通貨。
現貨市場報價上,目前內地倉庫三級棉新疆棉的報價為19000元/噸,二級棉上調200元~300元/噸,6月初內地倉庫新疆北疆公檢三級棉的*低報價達到18000元~18200元/噸。
進口紗沖擊紡織企業仍處困境
隨著紗價不斷下跌,紡織企業的日子愈發艱難,一些紗廠棉紗銷售困難,選擇將紗轉化成坯布使得當期坯布庫存周期不斷延長。加上6月、7月份進入銷售生產淡季,一些小廠選擇停工,從筆者近期的走訪看,小企業的停工率較前期略有上升。
國內外棉價差導致進口棉紗數量大幅增加,巴基斯坦紗和印度紗受到低端市場的青睞。另外,由于紡織廠從成本角度考慮大量使用價格低的進口棉,如用美棉來替新疆棉,使得國產棉紗質量下滑。而印度、巴基斯坦由于原料成本低,選用較高的配棉,使得一些廠家的品質高于國內企業。
服裝終端環節何時回暖?
雖然棉花、滌綸等纖維原料價格大幅下挫,但終端服裝環節并未出現明顯降價行為,主要原因是原料價格在服裝中所占比例已經比較小,而人工、設計和渠道等費用比例較大,而這部分成本并未下滑,反而有一定的上漲。但在目前全球經濟不景氣的預期下,服裝價格的堅挺直接導致服裝銷售量下滑,并帶動原料需求下降。
海關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我國服裝累計出口額增長2.5%,紡織品出口額同比增長1.4%。2012年5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為218.34億美元,環比增長16.14%,同比增長7.36%。其中紡織品(包括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出口額為92.27億美元,同比增長7.06%;服裝(包括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額為126.07億美元,同比增長7.58%。不僅是紡織品服裝,許多大宗商品進口額也出現了較大幅度的環比增加。
內銷方面,國家統計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5月,服裝鞋帽、針織品零售總額720億元,同比增長19%,比上年同期下降2.8個百分點,比2012年4月降低0.5個百分點。紡織服裝零售額繼續增長,但增速仍處于較低水平。
中國棉花進口量上調
消費量下調
美國農業部(USDA)6月份全球棉花供需預測報告中,本年度全球產量和消費量的調整幅度都很有限。調整主要體現在中國方面。中國棉花的進口量上調38.1萬噸至506.2萬噸,美棉、澳棉、巴西棉和印度棉的出口量也相應上調。之前筆者預期的468萬噸的進口量已經偏高,但是內外價差加上對進口政策和配額可能的調整仍將使得進口量被繼續大幅調高。
另外,中國的消費量被繼續下調21.8萬噸至892.7萬噸,較*高時的預估已經下調了100多萬噸,但目前市場主流認為此消費數據仍舊偏高。
在期末庫存上,按USDA的數據,2011/12年度全球期末庫存為1465.8萬噸,2012/13年度期末庫存為1622.2萬噸,上調了156萬噸。但是2011/12年度全球期末庫存中至少有400萬噸為中國的儲備棉,那么全球剩余庫存1000多萬噸。2012/13年雖然全球庫存上調,但如果新年度中國的收儲量能到150萬噸以上,在沒有拋儲的前提下,全球庫存消費會有所改善。
鄭棉難現反轉供需仍將寬松
近期市場利多不斷,受收儲政策的有力支撐以及市場做多情緒急需釋放影響,鄭棉期價出現一波千點的反彈。但隨后,在周邊市場利空及美棉大幅回落的影響下,鄭棉期價再度下跌收窄反彈幅度。關于近期反彈的原因,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收儲政策增強市場看多信心。鄭棉152 0173 3840合約前期期價一路跌到收儲價格下方,*遠離收儲價格1760元/噸。跌破收儲價格說明市場對收儲政策執行力度存在懷疑。國家發改委和中國棉花協會強調政府的收儲政策不會改變,市場應該保持對政府調控的信心,給予市場較大鼓舞,在目前期價仍舊低于收儲價格的情況下,市場做多的情緒逐步上升。另外,近期國儲收儲外棉的傳言也增強了國內的信心。據傳收儲50萬噸,也有人稱收儲100萬噸,目的是縮小國內外棉的價差,以增強國內紡織業的競爭力。
印度棉區天氣不佳,新季棉花政策利多。國內是政策喊話加上收儲傳言,而國際上,印度14日宣布將2012/13年度
宏觀環境有所好轉。
5月份央行新增貸款近8000億元,明顯高于業內預期,6月份市場預期新增信貸量或將達到9000億~1萬億元。央行降息降存款準備金率,國家發改委集中批復一些大型投資項目,樓市的調控有實際放松跡象,顯示出政府的調控開始轉向“穩”增長。此外,5月份進出口數據良好,大宗商品面臨的外部宏觀環境較前期有所改善。
但筆者對棉花市場兩個基本觀點未變:**,目前的政策格局較為穩定,隨著前期大漲大跌行情的結束,鄭棉在一段時期內很難再出現大的波動;第二,棉花供需寬松格局未變,在沒有看到需求明顯改善的跡象前,鄭棉不會出現強勢格局。
(作者系新湖期貨研究所**研究員)
看漲派多重利好鄭棉迎來上漲
□石磊
鄭棉指數自年初以來經歷了三個階段。**階段是自年初至2月10日鄭棉指數獲得半年內高點22350元/噸的震蕩上揚,第二階段是自2月10日至5月4日的區間震蕩整固,第三階段便是“做空五月”旋風帶來的單邊下跌。
減產炒作題材將推動棉價上漲
2012年4月,中國棉花協會棉農合作分會和新疆華泰棉花專業合作社分別對內地12個省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310個縣(市、團)2791戶棉農進行了第四次2012年植棉意向以及棉花播種進度調查。調查結果顯示,4月全國氣象條件總體適宜,棉花播種全面展開,截至月底播種已近尾聲,進度快于上年同期,除育苗移栽面積尚有變數外,直播面積已基本確定。其中內地植棉意向沒有明顯變化,
2011年中國棉花種植成本約為1503.6元/畝,而由于2011年棉價出現近四成的深幅回調,棉農植棉每畝凈利潤僅491.5元,較2010的天價棉時期減少50%,令人無限唏噓。棉農的植棉意愿與植棉的收益息息相關,相較于小麥、玉米等其他農作物,棉花種植人工成本較高,在種植過程中棉農所投入的物化成本和精力也較大。農戶在考慮本季度的種植方案時*重要的參考依據是上年度的畝產收益情況,因為棉花種植的凈收益是棉花種植面積的先行指標。
種植棉花辛苦而收益低,若不是2011年國家出臺臨時收儲政策,棉農甚至有可能產生虧損。從歷年棉花種植面積與籽棉產量的關系圖中可以發現,兩者之間的相關性非常高。也就是說不管今年棉花種植的單位面積產量如何,種植面積的減少帶來總產量的減少是大概率事件。因此總體來說,2012/13年度棉花的價值中樞將小幅上移。
宏觀背景好轉商品面臨普漲
國內經濟增長情況相當低迷,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速僅為8.1%,較上年四季度8.9%的數據大幅回落。二季度我國GDP增速為7.6%,這是三
年以來首次低于8%以下的季度增速。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漲幅總體趨向回落,由去年12月的4.1%下降至今年6月份的2.2%。
而且具有先行意義的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回落幅度更大,由去年12月
的1.7%下降至今年6月份的-2.1%。
國內經濟將在6、7月份緩慢探底,下半年將呈現震蕩回升之勢,推升大宗商品價格。
2012年,美國經濟形勢將好于預期,經濟增速將達到2.0%左右。筆者認為,2012年美聯儲推出第三輪量化寬松(QE3)的概率較小,美元指數將脫離底部走強。歐洲經濟將受困于歐債危機的蔓延與惡化,經濟增長乏力,并存在輕度衰退的可能。2012年下半年,全球經濟仍存在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世界經濟的主要風險表現為經濟增長乏力并存在衰退的可能性,歐債危機的擴散與惡化等。
紡織景氣回升消費有望恢復
近兩年,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不斷攀升以及人民幣匯率上升等因素,使得“中國制造”的優勢不再。
我國紡織行業景氣指數自2010年9月以來觸及近4年高點128.9,每個季度均在小幅下滑,同樣顯示出我國紡織行業的生存現狀。該指數于2011年12月觸及階段低點103.6之后,在2012年**季度結束后小幅反彈至104.4,盡管仍處低點,但在企業深度去庫存之后、訂單開始回暖之際預示著后市紡織行業景氣回升是大概率事件。
美、歐、日占據全世界紡織品進口量的一半,在過去的半年間,歐債危機給歐洲經濟帶來了陰霾,歐盟對紡織品的需求量嚴重下滑。根據工信部的統計,2012年1~4月,中國對歐盟出口同比下降8.8%,其中4月份下降28%。但在近期希臘內閣重組完成后,歐債問題逐步向好,歐洲經濟在低位徘徊之后將逐漸向好。除此之外,中國CPI數據自年初以來逐步回落,6月*新數據僅為2.2%,創29個月新低,預計CPI數據將在今年7月現拐點。在去庫存完成和經濟觸底反彈之后,2012年下半年紡織工業或重現生機,對棉花的需求屆時將逐漸恢復。
自去年棉價深度回調以來,棉花下游的主要產成品棉紗和棉布的銷售一直較為低迷,棉紡企業在經歷了近一年的去庫存之后,終于將原料庫存和產成品庫存保持在低位。
紗線和棉布的產銷在4月初現好轉端倪,由于第四季度將迎來歐美傳統節日,棉紗線的消費將會在第三季度逐步增長,因此對棉花的消費量勢必增加,從而推升棉價。
臨時收儲為棉花價格托底
在棉價“跌跌不休”的2011/12棉季,自2011年9月8日~2012年3月31日執行的國家棉花臨時收儲政策成為市場上多頭力量的救命稻草,因紡織企業經營持續低迷,加上內外棉價價差較大,紡織企業國棉采購大幅減少,棉價持續在19800元/噸下限運行,棉花企業交儲十分踴躍。截至2011年3月31日,全國累計收儲313.03萬噸,創歷史紀錄,占當年實際生產量720萬噸的43.5%,占國家統計局公報產量660萬噸的47.4%,約占截至3月末棉花銷售總量的60.5%。收儲的火熱確實為棉價提供了支撐。
多重利好推升后市棉價
目前歐債危機和下游消費清淡所帶來的利空,鄭棉已基本消化殆盡,下半年需重點關注以下幾點。
宏觀基礎的好轉。希臘選舉結果出爐之后,暫時得以安穩地尋求進一步的解決方案。美國經濟逐步復蘇,美聯儲推出QE3的市場預期升溫。國內GDP增速和CPI數據預計都將在7月份前后探底回升,宏觀面向好,下半年大宗商品或現普漲。
減產題材的炒作。由于種植收益較低,棉花種植面積減少,導致2012/13棉季棉花減產是大概率事件。接下來的三個月是棉花生長的關鍵時期,天氣若出現問題,將會導致棉花進一步減產或者等級不佳。
成本支撐因素。種植成本的上漲抬升了期貨價格運行的底部,我們預計近月合約包括CF1209合約的價值底部將在16800~17000,遠月合約包括CF152 0173 3840合約的價值底部將在18500附近。值得注意的是,價值底部并不一定構成價格底部。
消費回暖的提振。在去庫存完成和經濟觸底反彈之后,2012下半年紡織工業或重現生機,對棉花的需求屆時將逐漸恢復。
綜合以上因素,我們認為2012年國內棉花價格整體將運行在18000元~25000元/噸的區間內。2012年6~7月,棉價構建底部,創年內新低。棉價將于2012年7月之后呈現反彈之勢。
(作者系新紀元期貨有限公司研究所主管)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