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在市場上出現了用腈綸膨體紗制做的一些新產如質綸膨體絨衣、腦綸膨體針織內衣和臘綸形體童帽等。這些新產品都是采用國產臘綸,通過特殊的膨體工藝紡制成膨體紗,再織造而成的。
腈綸是怎樣制成膨體紗的呢?人們利用臘綸的熱塑性,先把它加工成一定長度的,能高度收縮(縮串20一30%)或中等收縮(縮率在15%左右)的纖維,再和普通臘綸(自然收縮3—6%)按一定比例(普通臘綸占55—60%)混紡成紗,經100℃蒸汽處理,使高度(中等)收縮纖維受熱沿紗線軸向收縮,成了紗條的中芯,而普通臘綸纖維橫向擴展,直徑膨脹變粗,呈現出波動狀態,浮現在紗條的外表,形成一種毛茸茸、又松又軟的長紗。這就是臘綸膨體紗。
這種膨體紗非常松軟,彈性和保溫性特別好,*適宜織成羊毛衫。一件膨體紗羊毛衫的重量,僅是同樣尺寸、同樣厚薄的純羊毛衫的80%。它的保溫性比羊毛絨線好得多,適于織手套、圍巾、帽子等針織品,還可以用來織造緊身運動服。膨體紗織制的胚布一般經染色、起絨(單面或雙面)等后整理,對布料要求手感柔軟、蓬松、富有彈性及染色均勻等。因此,膨體紗的膨體度、原料的規格、混合均勻度等是其主要性能指標。膨體度是原紗經濕熱處理后的膨脹程度,它是決定布料的蓬松度、柔軟度及彈性的主要因素,一般要求紗的膨體度在22%以上。在實際生產中一般用紗的縮率大小作為檢驗膨體度的實測指標,一般在18%~19.5%之間。關于縮率的測量應注意以下問題:⑴原紗測量長度前應預加20g的張力;⑵將測量好的原料在蒸汽中蒸5分鐘;⑶收縮后的膨體紗也要加20g的張力后再測量長度。膨體度太大將導致坯布緊密、蓬松柔軟度差、無彈性;膨體度太小將導致坯布松懈、毛絨感差等。原料的混合均勻度是影響染色效果的重要原因,混料不勻將導致匹布染色不勻,并且還影響到膨體性能。
毛球→剪切機→風機→小混料倉→一定長度的羊毛纖維(其他纖維)→棉簾開混棉機→風機→大混料倉→混合原料→打包。
梳棉工序的改造主要包括:錫林、蓋板針布、刺輥針布和給棉板。針布都要換成適紡化纖的專用針布或兩用針布,給棉板要換成適紡中長纖維的雙彎曲工作面型的。膨體紗本身是短纖紗或長絲紗,但比原紗具有較大的表現體積,膨松而柔軟。它包括下列三種:
1)膨體紗 腈紗纖維熱塑性,在加熱情況下抽伸,則產生較大的伸長,然后冷卻固定便形成高收縮纖維。這種纖維和普通纖維混紡制成短纖紗,經過氣蒸加工后,其中高收縮纖維產生縱向皺縮而聚集于紗芯,普通纖維則形成卷曲或環圈而鼓起,使紗結構變得膨松,表現體積增大,此即膨體紗。
2)變形紗 即經過變形加工的長絲紗。在生產過程中應用一些方法使絲纖維產生永久性的卷曲、環圈和皺曲,因而纖維之間空隙增大,紗體膨松。因此,變形紗具有短纖紗的重要特性-----既保暖又透氣。
3)彈力紗 彈力紗具有高度的伸長(3--5倍)和復原能力。當它充分伸張時,如同普通的長絲紗一樣;當它充分松弛時,則如同膨體紗一樣。絕大多數彈力紗是由熱塑性長絲(錦綸)制成,長絲經過假捻和熱定型后產生永久性卷曲,但各根之間沒有糾纏。用它制成的針織內衣具有緊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