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2月份以來,貿易戰預期緩和,12月1日習特會傳出信號相對樂觀,國內元旦假期期間習特再度通話顯示緩和預期,前期過度悲觀的需求預期存在修正空間,棉市存在反彈預期,但幅度仍受進口增加及交割層面的壓制具有反復性。
?
一、棉花現貨:1月份后社會庫存逐步下降截止到11月底,國內棉花社會庫存(包括工業庫存及商業庫存)總計512萬噸,環比增加127萬噸,同比增加83萬噸,去年同期環比增加152 0173 3840萬噸,同比增加90萬噸。顯示目前棉花處于加工高峰期,而需求因經濟預期不好而相對疲弱,供大于求,社會庫存累積。
?
從庫存同比變化來看,近三年社會庫存逐年抬升。細分來看,主要是工業庫存抬升所致,產需缺口預期及棉紡利潤向好背景推動棉紡企業增庫訴求。如果棉花工業庫存繼續增加,對市場構成支撐,良性上漲仍可持續。但下半年中美貿易戰及國內經濟增速下滑背景下,終端紡服出口及內需疲弱,棉紡企業采購非常謹慎,工業需求轉弱,而新棉集中上市,供大于求,導致商業庫存端增加明顯,市場倍感壓力。
?
來看后市供需變化預期
?
后續供應增長潛力:2018年度棉花加工進度進入尾聲階段,后續加工量將逐步放緩,供應端壓力沒有進一步增加。而期間如果棉紡企業工業累庫的話,會減弱商業庫存壓力。工業庫存變化主要受到棉紡企業利潤及備貨心理影響。
?
后續消費潛力:貿易戰預期緩和,棉花需求預期有所好轉。下游企業棉紗工業庫存相對偏低,存在增庫存預期,對棉花需求構成支撐,但目前紡企利潤一般,備貨仍隨用隨買,推動力可能總體一般。另外下游紡服消費的悲觀預期令坯布庫存仍偏高,紗線增庫持續性待觀,在一定程度上壓制市場備貨情緒。
二、倉單對階段市場尚有約束
?
隨著期現價差反彈,鄭棉注冊倉單稍有增加。目前05-3128價差0元/噸左右,較上周回升70元/噸。期貨貼水狀態下來自倉單的壓力縮減,市場不排除反彈,算上100-200元/噸左右的交割凈成本,05合約在15000以上仍會逐步感受到交割壓力。鄭棉倉單數量持續增加至60萬噸,是上年同期的4.6倍,其中陳棉倉單16萬噸,占比26%,去年同期陳棉倉單占比為14%,大量倉單壓制現貨市場。
?
除非現貨走升,現貨走升一方面可以寄希望于工業備貨,但就目前跡象來看動能一般,而另一方面可以寄希望于春節前物流運輸高峰期,但力度總體可能仍有限,因為港口外棉存量目前也比較大,對市場仍構成壓力。此外就是市場情緒的問題了,包括中美貿易戰走向的預期。
?
期現價差及目前倉單變化如下:
?
三、棉花(紗)進口季節增加
目前內外棉價差來看,1%配額關稅下為1355元/噸,滑準稅下為192元/噸;內外棉紗價差來看,當前為1030元/噸,進口已經出現優勢。進口壓力在增加。從進口量來看,11月份棉花及棉紗進口開始增加的幅度有限,后續可能會有放大,對國內市場仍存在一定壓力。
四、美棉:貿易戰緩和與印度減產題材轉變或給美棉出口帶來機會
?
中美貿易戰導致中國至美國紡服出口下降,而美國至中國棉花出口下降。貿易戰直接影響,中國被抑制的終端產能向東南亞轉移,同時原料訴求則向其他主產國如巴西、澳洲等轉移,這會導致中國供需從緊缺向平衡過度,而美國供需階段寬松,內外聯動趨弱。這便是之前的國、內外棉市表現。國內上面已經講過,不多說,看美棉表現。
?
前段時間美棉出口確實不樂觀,主要是中國進口縮量抑制。
?
截止目前出口至中國32萬噸,裝船量僅6萬噸,較正常水平縮減一半,近期貿易戰緩和訂單取消操作放緩 c 再從總體視角來看,截止到目前,美棉累計出口凈銷售218萬噸,同比下降4%。
?
出口裝船65萬噸,同比增加8%。除中國外,美棉對東南亞的出口沒有受到影晌,反而裝船速度較快。基本符合貿易戰背景下終端產業轉移的預期。而從東南亞國家服裝出口情況可見一斑,2018年土耳其服裝出口額接近180億美元,國內消費同比增幅也達20%。
?
2018年1-11月份越南紡服出口276億美元,同比增加16%。1-11月份越南進口棉花143萬噸,同比增加21%。但美棉凈出口下滑則應該是一定程度上受到印度等主產國棉花出口擠占的影響。
?
但近期美棉下跌,出現價格優勢后,東南亞需求會逐步傳遞至美國,尤其是其他主產國進入供應淡季(如巴西)或者供應出現些許問題(如印度減產,出口預期下滑,根據外媒,印度2018/19年度產量563萬噸,低于12月美國農業部預計的590萬噸水平,出口下降至87-90萬噸左右,低于美國農業部12月份預計的96萬噸)的窗口期。
?
從美國農業部對美棉出口來看,美農業部月度供需報告中去年美棉出口1585萬包,而今年僅1500萬包,根據實際出口數據及情況來看,美棉后續出口下調空間應該較為有限。而且從11月份出口表現來看,美棉出口已經有所好轉,如圖11。綜上認為美棉的出口消費進一步下調空間已經有限,反而不排除上調可能。當然,東南亞國家的需求持續性待觀,一方面是前期庫存需要消化,另一方面是中美貿易戰緩和中國對美紡服訂單可能有所恢復。不過如果貿易戰當真緩和,國內對美進口需求也可能會增加。所以美棉繼續下跌空間預計有限,存在回暖預期。而國內則受到進口及倉單影響可能需要一點過度時間來恢復上漲。
?
貿易戰影響需求預期,導致棉花供需缺口預期不斷縮減,直至目前的供需平衡。價格已經來到2017/18年度低點,基本符合供應水平。如果貿易戰不繼續惡化,價格跌至目前位置已經具有相對優勢,一旦貿易戰及經濟預期稍有好轉,則更容易出現反抽躁動。
?
?
G20峰會上中美領導人會見,傳出較為積*友好的信號,元旦期間中美領導人通話進一步顯示良好氛圍,棉花終端消費回暖預期得以延續。而供應端新棉加工量在逐步收斂,棉花加工高峰已過,1、2月份開始逐步去庫存,供應層面的壓力在減小,供需預期的這種變化對市場構成支撐。外圍來看,印度減產及東南亞需求、國內需求恢復預期下,美棉繼續回落空間預計有限,給鄭棉可能也會帶來一定正向帶動。鄭棉市場繼續維持震蕩上行觀點,而震蕩的束縛則主要來自倉單層面及進口壓力。
?
不確定風險:關注貿易戰進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