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經漲勢傲人的原油期貨,在10月份之后進入了連跌模式,美原油(WTI)、布倫特、INE原油期貨主力合約自下跌開始至今累計跌幅均超過20%,業內將此稱之為“由牛轉熊,陷入技術性熊市”。
這其中,11月13日,WTI和布倫特原油期貨主力合約雙雙暴跌,其中WTI原油期貨主力合約已連跌12個交易日,創30多年以來*長連跌日期紀錄;11月14日,INE原油期貨主力合約緊隨前兩者步伐,開盤便跌停。國內外原油期貨的暴跌備受市場關注。
對于原油期貨持續走跌的背后原因,多位期貨行業人士向**財經記者分析稱,一個重要的因素是美國對伊朗的制裁力度不及預期,另外,市場需求量放緩,美國、俄羅斯等石油產量增加,原油市場由供不應求轉變為供大于求;此外,市場資金的恐慌情緒也是一大影響因素。
那么原油期貨的此輪下跌將持續多久?“不會持續太長”、“下跌空間不會太大”成為業內的普遍觀點。受訪者認為,今年12月份是一個關鍵的時間點,預期屆時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會召開會議討論2019年石油減產問題,與此同時,美國進入取暖油的消費旺季,且煉廠開工率上升提高需求量,這些將影響著接下來油價的走勢和波動。
原油價格的下跌也一定程序傳導到A股市場相關板塊和股票的行情。11月14日,A股市場油氣產業鏈、交通運輸等方面相關個股行情受到傳導,不過前者是遭遇下挫,后者則因利好而上漲。
原油期貨暴跌背后,后市行情如何?
11月14日,中國INE原油期貨主力合約(SC152 0173 3840)開盤便跌停,跌幅為5%。業內解讀這樣的走勢為,跟隨國際原油期貨暴跌的步伐。11月13日,WTI12月原油期貨重挫逾7%,布倫特1月原油期貨跌幅逾6%。
這只是國內外原油期貨下跌的一個縮影。10月份可謂是原油期貨漲跌的一個分水嶺,在此前持續上漲創出新高之后,今年10月4日開始,WTI和布倫特原油期貨主力合約均開始進入連跌模式,其中截至11月13日,WTI原油期貨主力合約已連跌12個交易日,創30多年以來*長連跌日期紀錄,備受市場關注;INE原油期貨主力合約則是自10月11日開始一路下行。
華安期貨上海分公司總經理、首席原油分析師徐捷分析稱,前期上漲是因為美國制裁伊朗的消息,導致市場當時預期會出現原油供應短缺問題,從而將原油價格推向高峰,當時掩蓋了美國、俄羅斯等石油產量增加等基本面因素,但目前來看,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美國對伊朗的制裁力度并不及預期,暫時允許8個國家和地區繼續進口伊朗石油,豁免期為6個月。
“前期原油期貨下跌的主要原因是,沙特宣布10月份開始增產,以及伊朗的真實出口下降幅度并沒有預期低。目前下跌的市場因素則轉向需求端,宏觀經濟走弱將放緩原油需求,OPEC等下調需求量,美國石油產量上升較多,市場從供不應求轉變為供給多于需求。”浙商期貨原油研究員洪曉強進一步分析稱。
在多位期貨業人士看來,還有一個變量因素在于,OPEC正考慮2019年減產,理由是需求疲軟,但是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在社交媒體發文稱不希望OPEC減產,市場擔憂減產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除了地緣政治和石油生產基本面等方面的因素外,徐捷認為,目前原油期貨價格的下跌,還與市場情緒有關,比如,11月13日晚間的國際原油期貨暴跌則更多是短期恐慌情緒的反映,并沒有更多利空消息發布,減產的消息也沒有受到市場重視,仍舊以暴跌收盤。
受多方因素的共振作用,自10月份下跌以來,WTI、布倫特、INE原油期貨主力合約自下跌開始至今跌幅均超過20%。“從技術角度看,超過20%的下跌幅度,意味著牛轉熊了。”徐捷稱。
對于原油期貨的后市行情,“這種下跌行情不會持續太長。目前的跌法與市場上的量化交易也有關,一旦出現破位,那么所有的系統都是賣出信號,從而導致某天的下跌幅度特別大。”徐捷認為,基于美國是一個產油大國,需要出口,是原油價格的受益者,油價不會跌太多。
行情持續的具體時間預期上,“看到這個月月底,因為12月份美國實際上進入消費旺季,美國有些地區利用原油進行取暖。”徐捷同時稱,不排除12月份OPEC會議上會討論減產問題,這也決定著接下來油價的走勢和波動。
洪曉強也認為,短期存有下跌空間,但不一定會跌太多,12月份是一個關鍵時間點,預期那時OPEC會有討論石油減產的問題,美國煉油廠檢修結束,開工率上升后需求量也增加。
“現在原油期貨價格已經下跌較多,不建議接空單,做多也不太適合,手中若有空單可以先拿著,手中沒單的話*好不要操作,等后面的消息再做判斷。”一位投資人士建議道。
傳導至A股上市公司影響幾何?
受國際油價暴跌影響,11月14日,A股市場油氣產業鏈、交通運輸等方面相關個股行情受到傳導,不過前者是遭遇下挫,后者則因利好而上漲。
從A股二級市場情況來看,Wind資訊終端數據顯示,主題行業中,石油天然氣指數和石油化工指數跌幅居前,分別下跌2.3%、2.22%。具體從個股來看,齊翔騰達(002408.SZ)跌停,中油工程(600339.SH)、新鳳鳴(603225.SH)跌幅在5%以上,中天能源(600856.SH)跌逾4%,中國石化(600028.SH)和中國石油(601857.SH)則分別下跌3.4%和2.73%。
“石油產業鏈較長,一般分為上游勘探開采,中游為煉化環節,下游則為銷售方面。原油價格下跌對上游是利空,賣出的價格下跌,對中下游則偏利好,因為中下游成本下降,若賣出的價格不變,那么利潤有增加的空間。”徐捷分析石油產業鏈的情況稱。
洪曉強贊同原油價格下跌主要影響開采行業這一觀點,但對于中下游的影響,他則認為,要具體看價格下跌因素能否從上到下通暢傳導,存在油價下跌、下游的化工品價格也下跌的情況,“不好說中下游的利潤一定會增加”。
隨著原油價格的持續下跌,國內成品油價格再次下調也成為業內的一大預期,有觀點認為,此次調價可能為今年調整幅度*大的一次。
“成品油價格下調對于用油企業來說是利好,比如物流業。”徐捷表示。
根據Wind資訊終端數據,主題行業中,11月14日,航空指數以1.10%的漲幅位居第三位,海運指數也表現不俗。具體個股上,寧波海運(600798.SH)上漲5.8%,華夏航空(002928.SZ)上漲4.08%,海峽股份(002320.SZ)漲逾3%。
對于此輪原油價格持續下跌對A股相關上市公司基本面的影響,有觀點認為,因為影響的月份是從10月份開始,對今年相關企業的業績影響不大,且今年原油價格均價在60美元以上;也有觀點認為,油價下跌可能會導致有些企業的利潤有所下降,但具體影響大小需要具體看。(**財經日報黃思瑜)
油價暴跌引發“腰斬恐慌”國際市場幾家歡樂幾家愁
在經歷了連跌潮后,11月13日隔夜原油市場又經歷了一場兇猛暴跌,布倫特原油和西德克薩斯輕質原油(WTI)紛紛暴跌近8%,上海原油期貨也在夜盤*后時段封住跌停板。早在一個月前,市場還對原油沖刺100美元大關信心滿滿,如今卻對“油價腰斬”的再現備感擔憂。
截至北京時間11月14日18:00,布倫特原油報66.69美元/桶,WTI報56.41美元/桶,分別較10月的*高點86.7、75.9美元/桶大跌近兩成。關鍵的問題在于,油價緣何暴跌?前景如何?哪些經濟體、貨幣和股票板塊可能受益?
**財經記者采訪多方機構后發現,各界認為短期油價可能會出現反彈,但中長期走勢并不樂觀。早前原油多頭過度將目光集中于伊朗供給端的風險,然而風險并沒有想象得大,但所有人都忽略了美國供給端的上行風險。
油價中長期趨弱,產油國發愁
沙特能源部長于11月12日表示,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正考慮明年減產,理由是需求疲軟。然而,空頭似乎不會輕易買賬。中銀國際近期的報告顯示,在能源板塊,WTI和布倫特的凈多頭均降至一年低位,布倫特多頭倉位上周更是出現了3萬手降幅。
“近期造成油價大跌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國對伊朗制裁對該國原油供給的影響并未如市場之前預測的大,尤其是美國也暫時豁免了8個國家,允許其繼續進口伊朗原油;OPEC主要國家此前均表示要增產,并提升產能;美國頁巖油產量漲幅超出市場預期,且伴隨著美國煉廠維修,原油庫存不斷增加。”中銀國際環球商品市場策略主管傅曉對**財經記者表示。
她也表示,盡管油價短期可能會觸底反彈、煉廠復產或帶動需求,但中長期并不樂觀,尤其是明年1月中旬起,美國、加拿大、沙特、巴西等國產量上漲以及需求疲弱有望引發下一輪悲觀情緒。
9月油價仍在暴漲之時,美國能源署(EIA)數據顯示,美國原油產量為1100萬桶/日,比去年同期增加149萬桶/日,但是較6月15日僅增加10萬桶/日,產能放緩主要受制于管道運輸限制,二疊紀盆地(Permian)原油管道運輸能力趕不上增產速度,但如果明年管道運輸壓力緩解,將會對油價形成下行壓力。
從期貨市場來看,油價似乎還很難說見底。有觀點認為,判斷見底的標志是,當期貨合約呈現Contango(期貨升水)結構,并且跨月合約的價差能夠完全彌補石油倉儲和運輸成本的同時保持盈利。但從期現結構來看,從現貨升水轉為期貨升水的過程才剛開始,布倫特原油也是*近才繼美油之后跨月合約轉為近低遠高的Contango結構。這種轉變的初始階段往往伴隨著價格的劇烈波動,因為供需發生逆轉后,機構和貿易商為了適應*新的市場結構,從而調整自身的持倉頭寸。
此外,另一個見底的標志是,經濟回暖,需求大幅增加。然而,美國經濟擴張周期正進入晚期,各界對于明年的全球增速放緩的預期頗為強烈,因此需求端似乎并不支持油價見底。
除了產油大戶OPEC、俄羅斯、加拿大等又將蒙受低油價的損失,美國的部分頁巖油生產商可能日子也不好過。據悉,美國目前產量*大的兩個頁巖油田,北達科他州的巴肯油田的保本價格為60美元/桶,而得克薩斯州南部老鷹灘油田的保本價格為80美元/桶。如果油價持續盤旋在60美元/桶以下,并不利于頁巖油生產商。
部分新興市場貨幣或受益
不過,如今的油價大跌,并非2014年時的“悲劇重演”,當時國際油價一度陷入20美元區間,機構普遍預計此次的油價暴跌只是一種適度回調,因此一些原油進口國也將會受益。
“過去有很多次蕭條其實都和高油價息息相關,高油價導致通脹飆升、央行激進加息、加劇市場震蕩。此后,如果油價停止下跌并開始劇烈上漲,這其實對全球經濟增速更加不利,這也會反過來抑制原油需求。”澳大利亞安保資本(AMP Capital)基金經理納埃米(Nader Naeimi)對**財經記者表示。
納埃米也表示,“我們應該要尋找受益于低油價的機會。部分新興市場(原油進口國)此前深受高油價困擾,出現了貨幣貶值、央行收緊貨幣政策,而如今央行則可能降息,例如印度已經顯現了這類跡象。”
部分亞洲新興市場將尤為受益,例如印度、印尼、馬來西亞、中國等都是原油進口國,油價下跌其實有助于亞洲貨幣。11月14日,印度盧比開始領漲,一度大漲近1%,創下八周新高。印度盧比是今年表現*差的亞洲貨幣之一,但如今油價大跌令其受益,同時其經常賬戶逆差也有望改善;此外,印尼盾和泰銖也攀升近0.5%,馬來西亞林吉特小幅攀升0.1%。
“風險情緒的改善加上近期油價下跌,可能會吸引投資者利用一些新興市場的誘人估值,我們已看到自11月1日以來新興市場出現了一些大幅回升。”渣打全球宏觀策略主管羅伯遜(Eric Robertsen)對記者表示。在他看來,自11月初以來,新興市場的波動率基本保持穩定,許多貨幣自11月初至今已對美元上漲1%~3%。
不過,未來新興市場貨幣能否繼續受益,仍要關注美元的走勢,以及英國脫歐談判的進展和二十國集團(G20)峰會。
“早前,未經確認的報道指出,歐盟與英國談判官已經就如何避免愛爾蘭‘硬邊境’達成共識,全天一直在上揚的英鎊/美元因此在1.3015附近創下迄今*高點。然而,此后有關英國首相無法爭取到國會對脫歐協議支持的關切,導致英鎊暴跌。”嘉盛集團技術分析師Fawad Razaqzada告訴記者,一旦英國“硬脫歐”的風險消除,這有望帶動歐元、英鎊反彈,抑制美元走強,這也有利于新興市場貨幣。
對于人民幣而言,羅伯遜對記者稱,新興市場外匯的主要動向,將看11月底G20峰會上的中美領導人會晤。“我們仍預計這將達成‘有史以來*大的交易’。波動率市場似乎與我們一樣擔憂,美元對離岸人民幣3月期波動率仍然高于6%。”
截至11月14日收盤,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官方收盤報6.9509,較上一交易日官方收盤價漲22點;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報6.9595。渣打表示,目前維持美元/離岸人民幣將在2018年底前穩定在6.93附近的觀點。
能源板塊跑輸、航空股受益
就股票板塊而言,受油價大跌拖累,能源股全線走低,而航空股則普遍受益。
11月13日夜盤,中國原油期貨SC152 0173 3840、1901、1902等合約全線跌停。11月14日早盤開盤,原油幾大合約依舊封死跌停板,燃油期貨也大跌超5%。截至收盤,原油期貨上市以來首次跌停報收,燃油、瀝青一度跌停,甲醇、PTA跌近3%,黑色系小幅回暖,動力煤漲超2%。
原油期貨的暴跌也傳導至A股市場,截至收盤,石油板塊位居跌幅首位。中油工程大跌5.59%,、海油工程跌4.58%、中海油服跌4.28%、中國石化跌3.4%、中國石油跌2.73%。
不過,油價下跌也直接利好了交通運輸行業,特別是航空運輸板塊。華夏航空大漲4.08%、南方航空漲2.19%、東方航空漲1.3%、中國國航漲1.48%、吉祥航空漲1.64%。
對于航空公司和航運業而言,因為油價上漲擠壓了它們的盈利空間。航空燃油占航空公司運營費用的三分之一。今年上半年,油價持續攀升,美國航空公司的股價在二季度大跌近15%,不少公司當時還下調了2018年的利潤預期。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