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9 來源:互聯網
高庫存持續抑制棉花價格
根據美國農業部6月份報告,2012/2013年度全球棉花產量在2510.2萬噸,較2011/2012年度下降169.3萬噸,而消費量在2373.4萬噸,較2011/2012年度增加2.73%。
與5月份相比,6月份報告中強調了因棉價下滑而削減種植面積的因素,全球棉花產量預估下調了30.5萬噸,消費量下調了20.6萬噸,期末庫存 則上調了1%,達到創紀錄的1622.3萬噸,其中,中國的期末庫存占到42%。庫存消費比創下1960年以來的新高,棉價大幅上行壓力重重,去庫存化將 是多空轉變的關鍵。目前希臘退出歐元區問題暫緩、美國失業率水平下降,全球宏觀經濟狀況稍有改善,棉花消費的外部環境出現轉機。加之相比于化纖,棉花價格 優勢突出,我國紡織品對歐出口有望改善。
內外價差高企,下游需求不振
年初開始,美棉、印度棉價格優勢凸顯,與國內棉花價差逐步拉大。巨大的價差導致進口棉數量激增,前5個月累計進口257.93萬噸,同比增幅達 113.9%。進口棉嚴重沖擊了地產棉的銷售。截至目前,美棉滑準稅與1%關稅下到港價與中國棉花價格指數CCindex328價差分別為-3400元/ 噸和-4200元/噸,進口棉仍具有明顯的價格優勢。
國內紡織企業分化明顯,沒有進口配額的企業經營狀況并不樂觀。據筆者調研了解的情況,山東夏津、禹城等地,混紡企業勉強維持生計,純棉紡企業普 遍虧損,部分氣流紡企業已經停產。國儲高價收購保護農民利益的同時,也導致我國紡織品出口競爭力下降,部分訂單流失到東南亞其他國家。需求不振加大了棉 布、棉紗庫存,皮棉消化速度較慢。受政策影響,上半年棉花進口放量,發放的配額基本使用完畢。盡管在5月17日的成都棉花會議上,不少紡織企業呼吁希望能 在下半年增發配額,給企業“松松綁”,但為保護棉農利益和棉花產業,相信配額發放會比較謹慎,下半年國內棉花供給將更多依靠國產棉和國儲。
新棉漲勢良好,后期天氣成關鍵
根據中國棉花協會的*新調查數據,新年度全國植棉面積在7280萬畝,較上年度減少9.2%。截至6月末,全國大部分棉區天氣正常,棉花長勢良 好,新疆大部分棉花進入開花期,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大部分棉花處于現蕾至開花期,部分仍處于第五真葉期。與上年度相比,今年全國棉花平均單產趨勢為持平略 增。7—9月份是棉花生長的關鍵階段,天氣情況成為后期的關注點。
綜合以上觀點,筆者認為,高庫存是棉價持續走弱的重要原因,內外價差巨大加劇了國內棉花銷售不暢的局面。伴隨新年度國家棉花收儲政策的漸近,國 內棉價不會持續、大幅低于收儲價,市場對于遠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