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9 來源:互聯網
◎普查成果將對實施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農業補貼和扶持政策等發揮重要作用
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將于12月31日24時全面啟動,普查現場登記工作目前已進入倒計時。每10年開展一次的全國農業普查,是一項重大國情國力調查,是全面了解國情農情的重要途徑。農業部副部長屈冬玉表示,通過普查*終得實惠的是農民。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解決好“三農”問題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這就必須及時掌握“三農”的新情況。為此,自152 0173 3840年起,每隔10年,我國都要開展一次全國性農業普查。**次全國農業普查填補了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基礎性數據的空白,以這些數據為基礎,我國試點并全面取消了農業稅。自2004年起,中央一號文件連續聚焦“三農”。2006年我國開展了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以此次普查情況為依據,中央陸續推出了鄉鎮機構精簡、林權改革、政策性農業保險、化解農村義務教育債務等一大批強農惠農富農政策。
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將對全國所有的農業經營單位、農業經營戶、行政村和鄉鎮進行全面調查,涉及全國3萬多個鄉鎮、60多萬個村委會、2億多農戶和300多萬個農業生產經營單位。中國社科院農村所有關專家認為,普查成果將對實施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落實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以及優化農業補貼和扶持政策等發揮重要作用。
數據的準確性是衡量普查成功與否的主要標準。本次農業普查對象眾多、居住分散、流動頻繁,同時,面臨大量農民工外出務工、公民和企業更加注重保護隱私和商業秘密等普查難題。普查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表示,農業普查是一項重大社會動員和龐大系統工程,廣大普查對象的理解、支持與配合是普查成功的關鍵。
如何解決農業普查的難點,從而保證普查數據能真實準確?專家表示,根據《全國農業普查條例》,普查取得的農戶和單位資料,要嚴格限定于普查目的,不得作為任何單位對普查對象實施考核、獎懲的依據。各級普查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對普查所獲取的普查對象個人和商業秘密,必須履行嚴格的保密義務。
本次普查的一大亮點是增加了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農業規?;l展情況的普查。首次將規模農業經營戶和普通農戶區別普查,針對規模農業經營戶的普查內容更加全面、翔實,以準確反映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業規?;a業化發展新情況。
“隨著城鎮化的推進,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新型經營主體不斷涌現?!鞭r業部經管司司長張紅宇介紹,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承包耕地流轉面積達到4.6億畝,超過承包耕地總面積的三成;到今年10月底,全國依法登記的農民合作社達174.9萬家,超過全國農戶總數的四成;目前,全國經營耕地面積在50畝以上的規模經營農戶超過350萬戶。不同于以往的小規模農戶,這些新型規模經營主體的發展情況是制定新時期“三農”政策的重要依據。
新型調查手段的采用是本次普查的另一大亮點。在普查方式上,本次普查將全力推進手持智能數據采集終端、遙感等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利用互聯網對普查數據進行聯網直報,全面提升普查的工作效率、數據質量和服務水平。
“10年前,第二次農業普查還主要依靠入戶調查。如今,第三次農業普查已是統計和抽樣調查相結合的過程,其中遙感技術發揮了重要作用?!北本煼洞髮W資源學院教授、國家統計局統計遙感首席科學家潘耀忠說,遙感測量能夠提供可視化的測量結果,具有定位準確、直觀性強的特點,便于及時準確地獲取農作物種植面積信息及其空間分布狀況。搭載了不同傳感器的無人機能夠調查土地面積,能夠分辨出小麥、水稻、玉米,可以調查面積的同時調查產量。這對制定農業發展規劃、調整種植業結構、確保國家糧食安全都具有重要意義。
?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